抚摸美国证券市场伤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2日13:36 新民周刊 | ||||||||
“在华尔街这个伟大的博弈场中的博弈者,过去是,现在还是,既伟大又渺小,既高贵又卑贱,既聪慧又愚蠢,既自 私又慷慨——他们都是,也永远是普通人。” 撰稿/巴曙松 圣经上说,有人向盲者说他是基督,盲者抚摸他的手上没有钉痕,回答说你不是基督
因为多年金融业实际工作的体验,我深感书斋里的道理容易讲得振振有词,但是许多以先贤道理自命者,如果没有让 人见到他有亲历江湖起落的钉痕,自然容易引得市场对其煌煌大言付之一笑。 如果要更深刻地理解美国证券市场的历程,同时也更清晰地把握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与未来,我的建议是:让我们一 起来抚摸美国证券市场的伤痕,看看这个市场的来龙去脉。《伟大的博弈》这本译著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抚摸美国证券市场 伤痕、寻找市场脉络的很好的读本。 西方史学家修昔底德强调,“历史无非是用范例讲授的哲学课”,这本书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历史哲学。书中提 到,美国1933年《联邦证券法》颁布之前,股市上的多空决战,不取决于资金实力与市场判断,而是更多取决于庄家控制 的官员们侵害公权的无耻程度和技巧高下。在介绍不同时代的美国投机狂潮时,书中提及20世纪20年代,不少投资者希望 分享航空业的增长,疯狂购买一家叫做“海岸航空公司”的股票,而这家公司实际上是铁路公司。 这是一本有一以贯之的经济哲学和经济理念支持的历史读本。在它貌似散乱的历史故事中,作者始终强调了现代资本 市场发展的逻辑和基本的信念,那就是:把华尔街的兴衰放到整个美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之下来把握,是关于华尔 街的“大历史”;强调亚当·斯密在1776年提出的“看不见的手”的理念通过华尔街的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在书中起起 落落的关于华尔街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作者给我们强调的资本市场的自我演进、自我探索、自我修复、不断试错的活力与 韧性。 对于熟悉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人士来说,把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程相应作一个对照,也是十分有趣的阅读体验。在 美国历史上,因为出于黄金投机交易的需要,华尔街事实上早于林肯总统知道了葛底斯堡战役的结果;同样,在中国的证券市 场上,一个监管机构的官员事前强调的内部座谈会在上午召开之后,当天下午往往就能够在网络的BBS上见到会议的内容。 中国证券市场上曾经经历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关于股市如赌场的争论,实际上在美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美国政 府有时也一直以“屡败屡战”的决心打击投机,希望将投机活动驱逐出美国的证券市场,结果导致市场付出相当大的成本,以 至于一位美国的投资家调侃说:“当我年轻的时候,人们称我为赌徒;后来我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我成为一名投机者;而现 在我被称为银行家。但其实我一直在做同样的工作。”1975年美国放弃了持续长达175年的固定佣金制,引起了市场相 当大的震动,对照中国证券市场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推出了这一举措,中国市场迅速发展的历程,也从这种观照中得到确认。 如何应对证券市场的恐慌?格林斯潘和本杰明·斯特朗共同认可的一个策略是:对于市场恐慌,你只需要开闸放水, 让金钱充斥市场。1987年美国股市崩溃时,美联储给所有的人打电话:你需要钱吗?如果需要,我们可以提供。于是,作 者认为,正由于此,美国没有再见到1929年那样的股灾。但是,在中国,可行的应对市场恐慌的措施是什么?类似美国的 这种应对措施是否会导致严重的道德风险?这些都是引人深思的问题。 在全世界的灿烂文明中,中华文明可以说是历史感最为强烈和深厚的文明之一,梁启超先生就强调,中国古代,史外 无学。通过阅读这本美国证券市场的历史,我们可以见到一个色彩纷呈的传奇,正如作者所说:“在华尔街这个伟大的博弈场 中的博弈者,过去是,现在还是,既伟大又渺小,既高贵又卑贱,既聪慧又愚蠢,既自私又慷慨——他们都是,也永远是普通 人。” 这一个带有沧桑感和历史感的评价,让我们似乎看到这个市场的“钉痕”的依稀痕迹。-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