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振兴中的黑龙江专题 > 正文

不能忘记北大荒曾经的另类人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12:20 东北网

  2004年,北大荒生产粮食75亿公斤,这个数字意味着可以解决京、津、沪三个直辖市和解放军三军指战员一年的口粮。曾经的漠漠荒原——北大荒,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翻开北大荒的历史,人们不能忘记,1947年、1958年先后来到的14万转业官兵、10万知识分子和20万北京、天津、上海、哈尔滨、山东等地支边青年;人们不能忘记,1968年以
后,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54万城市知识青年,是他们在千里亘古的荒原上,开发建设了北大荒。然而,人们还不能忘记的是,伴随着政治运动而被放逐到这片土地上的“另类”们。

  丁玲

  曾写下《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现代著名作家。她和丈夫陈明戴着“右派”帽子,从北京来北大荒。他们安家落户的汤原农场,是当年从上甘岭下来的十五军转业军官“初战荒原”的地方。

  1959年冬天,农场让丁玲担任畜牧队业余文化教员。大作家当“扫盲”教员,颇有讽刺味。但丁玲却看得很重,她根据家属妇女都是成人的特点,自己编写教材。她写过一篇课文叫《小黑猪》:“小黑猪,是个宝,猪鬃猪毛价值高,猪肉肥美喷喷香,猪多、肥多、多打粮。”她还把大家学过的生字或单词写成方斗,贴在大家工作、劳动、休息的地方,她说这叫“抬头见字”。仅仅一个冬天,就有十多个原来目不识丁的妇女家属能读书看报了,有的还能提笔写稿写信。畜牧队为此被萝北县评为“扫盲”先进单位。县里听说扫盲教员是个大右派,就没给丁玲发奖状。

  1961年,陈明摘掉了“右派”帽子,丁玲没摘,。她悲喜参半,自己仍默默地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这个早年在延安窑洞里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并赠《临江仙》词一首的著名女作家,在忍辱负重的艰难中,在北大荒一呆就是12年!

  那是1970年4月初的一个夜晚,从北京军管会来的几名军人,在宝泉岭农场用手铐将她和陈明押解到北京秦城监狱。老两口在各自单人牢房里受监禁,近在咫尺,却不知道蹲的是同一个监狱。1981年7月,她和丈夫陈明曾重访北大荒,回到原来劳动过的农场,探望当年患难与共的荒友。

  艾青

  另一位文化“流人”、著名诗人艾青也是以“右派”的身份来到北大荒的。年近半百、身材高大的艾青当年担任八五二农场林业分场副场长,他是唯一挂了领导职务的“右派”。到职时,时任农垦部长的王震将军专程赶到农场给大伙介绍:“你们要像尊重其他领导一样尊重艾副场长。他在延安时就是名人了。”将军把脸转向艾青说:“你是诗人,不要忘了你是耍笔杆子的。要多积累素材,多反映英雄开发北大荒的事迹。”当时艾青只是对大家躬腰:“我一定好好干,至于王部长说的大诗人的桂冠,请同志们以后就不要再提了,大家是了解我的心情的。”

  此后,诗人每天都默默地干他的活。休息时,他有个习惯动作:右手闲不住,不是在腿上划着,就是在地上写着。1959年底,艾青把王震给他的一封信给了示范林场的领导。王震在信中说:“他要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视察,问艾青愿意不愿意同他一起到新疆去一趟?林场领导见艾青愿意换个环境,去新疆开拓新视野,挽留不住,只好让他走了。

  艾青在北大荒呆了12个月。时间虽然短暂,但,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用稿费给林场添置了发电机、圆盘锯、扩大器、话筒、电唱机。每当人们看到偏僻的林场里那大放光明的电灯,听到高音喇叭播放的音乐,以及隆隆旋转的圆盘锯,都会回想起诗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在林场写的那首未曾发表的长诗。

  聂绀弩

  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杰出杂文家。戴上“右派”帽子的经历似乎非常奇特。当时,他并没有发表什么右派言论,也未写文章,连人也不在北京,就被文化部揪了出来。1958年7月27日,聂绀弩与其他“老右”们乘火车离开北京,30日到达虎林,然后分配到850农场四分场二队。正是“八一”建军节前夕,这位早过了“知天命”之年的老人就随大队人马下地割麦了。

  那年冬天是零下三四十度的大冷,大家都在外面劳动,只是体念老聂真老,让他经管宿舍。曾是高级干部又是步履艰难的老人毫无御冬知识,身体虚弱,老眼昏花,怎么能烧炕取暖拨弄火呢。竟不慎失火烧掉宿舍,进了班房。

  不久聂绀弩被放出班房,并且到了《北大荒文艺》编辑部工作。

  有一次,大伙谈到他因烧炕起火进了班房的事。七嘴八舌,说他坐过国民党的牢,也坐过日本鬼子的牢,又坐了共产党的牢,不觉感慨万千。聂老听了,幽默地说:还是共产党的好!大伙不解地问:为啥?他笑吟吟地说:他进虎林监狱那阵,正赶上新年、春节一起过,每人发100个饺子,作为两个节日的伙食改善。他年老体衰,食量很小,这100个饺子,使他连续改善了好几天伙食。所以嘛,还是共产党的监狱好嘛……接着,他又引出另一段“幽默”来:刚进虎林监狱,狱方为照顾他身体,又不让他参加重体力劳动,叫他给犯人们烧炕。他听了,婉言谢绝:不能再干了,我正是因为烧炕烧了房子进班房。如果再让我烧炕,烧着了房子,又要进班房了。可那时班房也烧了,连牢也没得坐了……

  丁聪

  著名的漫画家、原《人民画报》社副总编,“反右”时他正在国外访问,回国后,运动高潮已过。谁料在一次座谈会上,他还是敞开了自己的真实思想,加上他的好友吴祖光“二流堂”集团的牵连,换来了一顶“右派”帽子。

  他来到北大荒先后参加了两个水库的劳动,先是“五一”水库。后是云山水库。他说:“真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劳动强度相当大,铲土运土,抬土上坝,来往穿梭。好在我那时才四十岁。身体比较棒,拼命干活,也就把心里苦闷的事丢在脑后了。别看我当过画报社的副总编,大小是个官;但,我生性随和,爱听旁人指挥。在单位,听从领导指挥。在家也得听从领导――我妻子的指挥。只有一件事,是我自己说了算,那就是画画。这是我的命根子,我一生的追求,即使戴上‘右派’帽子,我仍执著地画,怕荒废了。临来北大荒,我偷偷带来了一卷日本宣纸,塞在箱子里,生怕旁人、特别是领导上发觉。空闲时,我就背着人偷偷地画,或者追记工地劳动时的场景和人物。说来好笑,那时画画就像搞地下工作。为了画画,需要一把尺子,哪有呀?我就想办法,搞代用品,就像当年搞‘代食品’一样。我把腰间的皮带解下来,小心翼翼地在上面划了一道道刻度,表示各种长度;这样可以派用场了。平时不用,就是腰带,一但需要,就解下来,比尺子还方便,旁人也发觉不了。”

  云山水库竣工后,丁聪被调到《北大荒文艺》编辑部工作。同聂绀弩一样,丁聪也是一名特殊的编辑:戴“右派”帽子的编辑。刊物的封面设计、插图、刊头、补白、画版样……所有一切美编的活,都由他一个人承担。这样繁琐而又细致的工作,对一个曾经是著名漫画家的大主编来说,显然是大材小用,个中滋味是不好受的。他却慢条斯理地、不慌不忙地,而且是笑咪咪地全力以赴。当时,印刷厂仍在密山,刚建成的密山至虎林铁路行驶着淘汰下来的闷罐车,冬天不保暖,生着火炉。丁聪穿着黑棉袄,头戴狗皮帽,总是风尘仆仆地赶火车,在密山与虎林之间来回穿梭。

  吴祖光

  著名剧作家,又一名文化“流人”。这位“神童”1949年得到召唤,从香港回到北京,以无比兴奋的心情投入新中国的怀抱。1951年他与新凤霞结为伉俪。不料6年之后就遭到了厄运,并殃及全家。新凤霞因为拒绝和吴祖光划清界线,被扣上了“内定右派”的帽子,因为当时剧院靠她演戏,公开的右派不能演。她一出台就满座,每场戏演完,观众鼓掌叫好。而她谢幕后已经脱下戏装去倒痰盂、刷厕所了。

  1958年早春3月,吴祖光告别了妻儿,随同国务院直属各部、委、局的六百多名“老右”,乘坐“专列”,沿着十万官兵的去向踏上了被驱逐的道路。

  不久,农垦局组成了文工团,搞了一个反映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事迹的大型话剧,当时从“右派”队借来两位名人,其中就有吴祖光。吴祖光看了话剧《北大荒人》的初稿后,提了很多建议,是行家里手的有识之见。可是,有人却以“人性论”、“人情味”否定了他的建议。吴祖光只是苦笑着,一句话也没有说。

  1994年8月,吴祖光来到了当年劳动过的“右派队”――现八五三农场二分场六队。当年“右派队“的遗迹已荡然无存。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红砖房、林带、砂石路,以及缀有假山、雕塑、花圃等美丽景观的队部。惟一能找到的就是水泥晒场边上那方架着油罐的土台。一路上,吴祖光为参观访问的单位和老荒友留下了宝贵墨迹。写得最多的是“生正逢时”四个字,笔走龙蛇,满纸淋漓。这本是一句成语:“生不逢时”。经他改动一字,内涵显得丰富而深邃。

  当年曾在北大荒劳动改造的 “流人”队伍,名人汇集,除了丁玲、艾青、聂绀弩、吴祖光、丁聪,还有尹瘦石、胡考、黄苗子、李景波、郭允泰、关剑痕、杨角等1500多人。命运残酷地打击了这批文化人,但命运没有将他们击倒。他们用双手在荒原上建起一座座以“右派队”命名的小村庄。有的劳动了一个时期之后,抽调到有关单位,发挥一技之长,而大多数则在基层劳动,向地球开战!他们一路踉跄,然而他们一路都在前进。他们不仅在黑土地上洒下了艰辛的汗水,也为北大荒的文化事业付出了心血,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北大荒不会忘记他们,黑龙江人不会忘记他们。新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他们永远是垂挂着的日月星辰。(王晓敏)

  相关专题:振兴中的黑龙江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