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揭秘药价上涨 从药厂到患者涨价近20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5日06:36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刘世昕 许海涛 一瓶200毫升的氟康唑出厂价只要4元,在卫生系统招标中能涨到25元,卖到病人手里却一路狂涨到76元。 全国政协委员高春芳是解放军一五○医院院长,今天他终于有机会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罗干揭开药价怎样翻着滚儿往上涨的秘密。
“听了我的汇报后,罗干感慨:‘药价简直高得触目惊心。’”高春芳告诉记者。 高春芳委员说,近几年,群众普遍反映看病费用增长过多,据他观察,其中相当一部分涨在药价上。 虽然政府部门近几年采取了政府制定最高零售价格、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规范医疗行为等多种政策和措施,但药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为什么出厂价只要几元钱的药到老百姓手里就要翻几十倍?高春芳委员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分析了大量的数据,试图找到一份药价上涨的路线图。 高春芳委员说,首先需要交代的背景是:目前,医院所购的药品主要由各地卫生系统统一组织的药品招标中的中标企业提供,医院对药品进价的影响力很小。 从他收集到的数据看,部分药品的实际出厂价并不高,药厂获取利润属于正常,但由于物价部门的定价、核价机制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因素,公布的药品零售价是出厂价的数十倍,使药品在流通和销售渠道中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有的药品生产企业,在向物价部门申报出厂价时虚报生产成本,把庞大的促销队伍的开支、回扣、提成以及药品的广告费、宣传费等都打入药品成本,提高出厂价,增大实际售价和批发价之间的差额,给自己和批发商留出较大的“让利空间”。 物价部门一方面难以掌握和控制药品生产过程,对药品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局部利益,也愿意将药品价格定得高一些。机制不健全以及各方利益之间的不谋而合,导致了部分药品出厂价格定得过高。 另外,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流通费用增高,经营者为牟取暴利,往往以牺牲患者的利益为代价,在流通过程中大做文章,层层加价,以相当于成本数十倍的价格向医院售药,进而导致相当一部分药品的中标价和零售价居高不下。 高春芳委员说,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医保目录之外的药品均由企业自主定价,不少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蒙骗患者,采取更换药品包装、改变规格、由单一制剂改为复方制剂、仿造国外药品等手段生产所谓的“新药”,这些都是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的变相提价,本质就是为了进一步抬高药价。 以往,社会上关于药价虚高的议论很多,但医务界人士一般都坚决予以否认或者干脆闭口不言。身为医院院长的高春芳委员的坦率,令人感动。 他给高药价开出了“药方”。 “虚高定价是厂商、销售商及地方保护主义作怪的结果,治疗这一顽症首先要完善价格管理体制。”高春芳说,针对目前药品定价、核价中不科学、不合理的现状,他建议应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由药学专家、经济学专家、临床专家等组成的药品定价委员会专门负责国家药品价格制定。 高春芳认为,广大患者的常用药、抢救用药等主要和重要药品,要通过召开听证会、运用电子交易平台等措施公开听取各方意见和进行招标采购,增强药品定价的透明度。 高春芳委员还建议,应该重新构筑药品流通体系,减少或取消中间销售环节,让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达成交易,降低因流通环节过多而产生的费用。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