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期待上海“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14:33 新民周刊

  奇装异服的酷男女们拥在门口,工作人员手中500支小手电被一抢而空,顺着多伦美术馆的侧门鱼贯而入,等待他 们的将是一场犹如盗墓般刺激的黑暗旅程,这,正是他们期待的——酷!

  撰稿/陈 冰(记者)

  “古墓”寻宝

  3月2日晚8时,《上海酷:创意再生产》展览在多伦现代美术馆拉开帷幕。在这个以先锋著称的美术馆里,除了几 场实验音乐会和影展吸引过类似狂热的时尚男女外,大多数时候并不热闹。

  展览汇聚了中、日、韩等国的创意文化前沿人士,试图从参展作品、参展作者、参观方式和办展理念上将“上海酷” 进行到底。

  展厅正门,台湾艺术家洪易用20万张银行、KTV、航空等VIP卡改变着多伦现代美术馆的外貌:正门柱上VIP 卡拼成的新浪标志logo对着路人媚笑,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美术馆7层楼高的正墙将全部被VIP卡所覆盖,那时财神爷 会对着你唱卡拉OK……

  从侧门——犹如盗墓者一样从“旁门左道”进入墓穴——通过一条黑色隧道可以通向任意一个展厅。一楼的大厅内艺 术家宋东用奶油巧克力做的F1赛车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手扶拖拉机被武装成重型超长哈雷摩托……

  “这些作品是对‘酷文化’的反省与审视。”总策展人顾振清说,“‘酷文化’从原先的背叛、颓废,到现在已经在 主流社会中刷新成一种时尚的代名词。从‘F1’赛车中,艺术家看到了时尚的奶油性质,从‘手扶拖拉机’中,艺术家体会 到时尚所无法脱离的历史记忆。而洪易的景观艺术则在幽默中挑战动画形象,产生新的感受。”

  让人惊异的“酷”还远远不止这些。

  通道四壁布满了美院学生闪着荧光的漫画。五彩的荧光支架则指引着“夺宝奇兵”们前进的方向。六楼,一种源自日 本的“舞踏”(又名黑暗舞蹈,英文名ButohDance)表演让中外文化官员瞠目结舌、印象深刻。

  外形酷似歌唱演员尹相杰的日本舞蹈演员平野晶弘于无声中起舞。登场即脱衣的骇俗之举直到藏在内里的黑色紧身连 衣裙露出,才让策展人顾振清吓歪的嘴巴恢复原状。这种强调丑陋、变形、回归原始自然的表演方式以其深沉诡异的风格在国 际上日渐走红。

  内省的精神加上扭曲、缓慢的肢体动作,强调身心修炼的黑暗舞蹈与西方现代舞追求外形美感、释放身体能量的自由 奔放形成鲜明对比。作为整个展览的一部分,舞踏从某种程度上宣告着东方酷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主动表述姿态。

  顾振清说,把美术馆改成线性叙事的历史博物馆,让观众犹如进入了神秘的金字塔,让他们去发现、认知那些藏在黑 暗中的“假文物”,那些尚无历史灰尘覆盖的时尚设计和当代艺术作品。“这是一种打时间差的参观方式,走在古墓通道中去 参观那些看似时尚的设计,大家就会明白时尚不再是时尚,时间会让趣味发生变化,而那些荧光栅栏无疑是暗示了我们完全可 以去抵御‘时尚’。”

  在艺术中设计

  声光电俱全的艺术品并不是这次国际艺术展的唯一亮点,文身机、拉链灯、绒毛玩具——那些跳出纯艺术范围的设计 作品成为这次艺术展的另一出好戏。许多参展作品已经跳出了纯艺术范畴,更多偏向于设计。而北京UNMASK艺术工作室 设计制作的怪异绒毛玩具,更是直接从艺术品摇身一变为新锐设计商品——不仅批量生产,还允许观众在现场购买——这个玩 具据说在此前的展览上被爆炒到标价的好几倍售出。

  “设计被艺术界忽视,在中国,设计的地位一直低于艺术,艺术作品与设计产品的定位与价值标准分得很清楚,但设 计却一直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作为美术馆必须关注这种社会的变化。”顾振清说。

  此次展览中,50%以上的参与者都是从未参加过艺术展览的设计人士,他们从工业、服装、动漫、家居等各个方面 进行了大胆的设计创作。

  韩国艺术家洪承杓设计的文身机已不再是艺术家头脑中的设想,而是一台可以实际操作的真实仪器。李尚真设计的《 拉链灯》将常见的服装拉链制作成不同造型的灯具,新颖奇巧。日本著名艺术家柳美和带来了《下沉的家具》等解构生活常识 的作品,在熟识的日常景观中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繁华的都市中目睹各式各样的欲望和消费,可是我们真正感兴趣的还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日本策展人 原田幸子说,虽然东京生活的速度相当快捷,但是看上去还是要比上海慢多了。在日本的都市生活中,我们所需要的已经不再 是速度。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可以被称之为“生活酷”“LivingCool”的对人生的真实感受。

  今时今日,关于都市生活方式“生活酷”的观念,这个既微小而又重要的变化在日本为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的探索带 来了巨大的转变。“艺术的表现更多地受到设计的影响,与此同时,设计的概念也更多地得到艺术的激发,他们一如既往地在 尝试创造酷的事物。”

  不过,正像展览的名字有些名不副实(号称创意再生产国际艺术展,实际上参展的艺术家仅仅来自中日韩和中国台湾 地区),千万别以为在这里可以随时看到诱人有趣又实用的创意产品。摆在美术馆里的艺术展览毕竟不是高科技、新技术产品 博览会,生涩、令人费解的展品依然是这类展览必不可少的角儿。

  上海“酷”

  从发源于美国的“cool”,到辗转传入中国大陆的“酷”,全球化背景下,“酷”正在成为一种强调个性的时尚 潮流。应运而生的“酷文化”,早已成为亚洲年轻创意人从事艺术、设计、建筑、音乐的全球化工具。

  1990年代以来,对欧美流行文化构成冲击的“东京现象”、“韩流”、国际艺术社会中的“中国热”,都让世界 领略到亚洲文化原创精神的灿烂阳光。美国人哈韩、哈日早已不是新闻,那么下一个,他们会哈什么?哈上海吗?

  在时尚创意人士眼中,上海正在疾步迈向国际性的时尚之都,并成长为设计与创意文化之都。短短几年来,上海吸引 了国际上一部分最敏锐、最具超前野心的消费目光,同时也汇聚了一部分最有创意的人群。“上海正在摆脱单一的舞台、‘秀 场’属性,上海已不容忽视地成为国际大都市中一个新的经济、文化时尚的晴雨表,成为亚洲经济崛起过程中的形象代言和先 锋。”韩国设计师李尚真说。

  在台湾艺术家洪易眼中,各种新的创意在上海随处可见,上海流行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容,时尚展示空间风起云涌,自 我刷新的速度和规模,已成为“上海酷”的特色。虽然发生在上海的创意文化有时带有“舶来”和“来料加工”特色,但经过 中国本土文化和上海本地时尚文化空气的熏陶,“上海酷”已然形成某种不同于纽约、伦敦、东京的国际创意文化特质。

  2002年以来,上海专业性很强的一些酷店、酷杂志纷纷涌现街头,这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酷”迅速赢得创意时 尚人群的追捧。在酷的旗帜下,人们制造自己的品牌,原创自己的俱乐部,欢庆自己的派对,甚至经营并享受着自己的个性时 尚心态。许多本土的创意概念和产品在拥有可观的国际影响的同时,也获得了本土社会的消费层面。

  毫无疑问,继东京、汉城、台北之后,上海已经成为国际设计与创意文化的巨无霸实验室。美术馆的展览,在某种程 度上既提醒了这个露天实验室现场的存在,又重构了这个现场的文化语境,并试图从中揭示出本土创意文化发展中的各种潜力 和危机。

  问题在于,谁能在上海接受一种美术馆的批判立场?谁又能保证这种立场摆脱了时尚批评的惯性,进入了文化批评的 高度?对东部亚洲各地高歌猛进的酷文化而言,酷文化仍然是大众文化的引领者。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