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晚报:中部崛起上演龙头之争(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13:25 郑州晚报 | ||||||||
2004年12月14日,“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中部五省角逐城市群建设”一稿,在新浪网热点新闻回顾中的国内新闻栏目下排名第七。 核心提示:2004年12月14日,《郑州晚报》独家责任在全国率先发出了《中部五省角逐城市群》的调查报告。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文中所描绘的景象,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再次上演。六省省会孰强孰弱?中部崛起究竟是“合纵连横”还是各自突围?来自六省的代表、委员都在竭力为自己的城市鼓与呼。3月8日,《北京青年报》一篇部分引用《郑州晚报》“河南兴则中部兴”题为《“中部崛起”的合纵连横 谁是“中部崛起”的中心城市》的报道,再度引发全国关注,尤其是3月9日,《北京青年报》一篇调查报告认为郑州比武汉更有能力
本报率先提出中部“龙头城市”概念 中部崛起由温家宝总理在2004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在此前后,中部的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五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大城市突围战略,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湖北的武汉经济圈、湖南的长株潭一体化,一时间,中部崛起硝烟弥漫。2004年12月14日,《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以《中部五省角逐城市群》为题对各省的城市群建设作了描述,首次在舆论界提出了中部“龙头城市”的概念,并建议国家支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该文被新浪网、新华网等门户网站首页转发后,众多媒体和网民加入到了中部崛起的讨论中。 此间,虽然中部六省官方和民间对此热情高涨,但“中部崛起”仍停留在口号阶段,国家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政策支持。2004年底,由河南省政协牵头,联合六省政协多次商讨,终于在今年的两会前达成了一致协议,由六省政协联合向大会提交一份有关中部崛起的议案。2005年3月5日,这份名为《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提案》甫一亮相便吸引了众多媒体的眼球。在来自中部六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烈的鼓与呼中,“中部崛起”成为本届“两会”的一句流行语,并引发了六省代表、委员提议案和提案的“串联风潮”,力求将其向实际操作阶段推进。 中心城市之争再次上演 在两会代表和委员的讨论中,大家对中部龙头城市一直争论不休。3月6日,全国政协专门召开的“圆桌会议”上,邀请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家部委当场答复提案,现场讨论的一个中心话题就是中部应该尽快建立一个类似与长三角和珠三角那样的中心城市。 在该场争论中,武汉竭力充当“大哥”角色,武汉市政协主席刘善壁几乎是抢着花筒为武汉阐述理由,刘善壁甚至提出了一个异常的观点:国家在制定中部崛起的战略中,应按“6省+1市(即武汉市)来考虑”。不过,刘善壁的这个观点没有得到中部其他省份委员的响应。 武汉市市长李宪生也在全国人大会上说:“作为中部地区惟一特大中心城市的武汉,理应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所作为,在中部地区实现率先崛起,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 在此之前,武汉官方和学术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宜不断标榜自己的中心城市地位。但现实是,武汉的地位不向上海之于长三角、广州、深圳之于珠三角令其它城市信服。以经济总量来看,其他中部城市如郑州、长沙等追赶武汉并非遥不可及。 与武汉的热情一样,当天的“圆桌会议”上,来自河南和湖南等省的委员也在为自己的省会城市呼吁。来自河南的全国政协委员张涛就建议国家大力支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尤其是要大力支持郑州的经济发展。张涛委员还特别建议国家要在郑东新区的建设上,从土地审批、物流等各方面给予支持。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在两会期间,中部六省的高官均高调接受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专访,谈论各自省份在中部崛起中的机遇。仔细观察发现,各省高官谈论最多的是各省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展前景,对如何对接中心城市则鲜有论及。对此有评论认为,在这场事关中部各省前途的原则问题上,各省都想争当老大,谁也不愿落人之后。 北京媒体调查更多支持郑州 有关中部崛起的争论不仅在六省展开,还引起了北京媒体的关注,北京主要传媒之一的《北京青年报》把中部崛起当作两会中的热点话题。3月8日,该报刊登《“中部崛起”的合纵连横 谁是“中部崛起”的中心城市》一文,部分采用了《郑州晚报》独家责任稿件《中部五省角逐城市群》中“河南兴则中部兴”,引起北京市民的关注。当天,该报委托友邦调查公司调查,中部六省的省会究竟谁是“中部崛起”的中心城市?结果显示有39.2%的市民认为郑州会成为中心城市,其次是武汉(33.8%)。该报是这样描述的: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南昌、太原分别是中部六省的省会,公众认为哪个城市会成为“中部崛起”的“领头羊”呢?调查显示:选择郑州的比例最高,达到39.2%,而认为武汉将成为这一地区中心城市的比例也达到33.8%,排在第三位的是长沙,选择率为13.9%,选择太原、南昌、合肥的比例依次为6.6%、4.2%和2.3%。 与京城媒体的调查结果相呼应的一组数字是,河南在中部六省中无论是人口还是经济总量都是第一位(人口约占到中部六省的27%,生产总值占中部六省的36%),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中部省份的三分之一,人口占了四分之一强,河南的崛起和发展对中部是至关重要的。而河南的发展离不开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郑州的重要位置由此可见一斑。 至此,在这场中部龙头城市的争夺中,最为抢眼的已属郑州和武汉。现实是,两个城市各有千秋,武汉“家底”较郑州厚实,一些主要经济指标高于郑州,但郑州这两年经济增长速度均快于武汉,且2004年一般财政预算收入首次超过武汉。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是,此次国家部委在办理有关中部崛起的提案时,第一个明确答复的就是要增加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品种。 “合纵连横”还是各自突围? 那么,在纷繁的争论背后,究竟是各城市单独突围还是联合起来争取国家的政策空间,这显然已成及待解决的问题。 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彭世明认为:中部各省市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关系,谋求共同发展,而不是由谁来当霸主。湖北的全国人大代表叶青也说,中部崛起的龙头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没必要一开始就定下来。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国家不可能大规模同时向六省投入资金,在支持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侧重,可以考虑先将郑州、武汉、长沙、洛阳作为第一批重点政策支持城市,带动中部六省全面加快发展。湖北代表叶青也有类似建议,他说“中部各省的优势互补非常重要,河南和湖北就有这样的条件,客观上应该产生一个长江和黄河中游的两河中游经济圈。” 不可否认的是,中部各省在今后的发展中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资源。因此有专家提醒六省在向国家争取政策之前应明确什么是自身要解决的、什么是需要中央政府帮助的。 五大政策支持中部崛起 和争夺中部龙头城市同时进行的是争取国家的政策空间。中部六省的代表、委员建议尽快成立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并提议把中部发展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但中部地区的这个要求被“意外”解读为向国家伸手要政策。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鞍钢在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说:“在全国互补型的地区发展战略中,中部崛起是时候了!不过,国家的优惠特殊政策并不是中部发展的重点,中部崛起要有新思路、新定位。”他认为,“中部崛起要有‘搭车战略’,从甘心当配角做起。” 他的这个观点得到了中部六省一些代表、委员的反驳。全国政协在邀请国家相关部委办理中部崛起的提案时,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郭培章也表示,发改委已初步制定5个方面的政策支持中部崛起:包括一、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的投入力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解决好三农问题,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保证粮食产量的稳定和提高,加快取消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税,适当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的风险基金的补助,支持粮食批发市场的建设,考虑增加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品种,鼓励其他大宗农产品期货品种的开发;二、指导和支持中部六省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加快发展城市群,经济带等经济密集区;三、中部六省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有些地方也是老工业基地,在中部和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要继续巩固,支持其加快结构调整,促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四、放宽对外开放的权限,从国家战略利益和WTO原则出发,统一对外开放政策,增加外商的选择余地,从整体上确保国家利益,因此,国家赋予东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有关信贷、税收、外贸、出口等对外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中部六省;五、支持中部六省基础教育的发展,建立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合理分担机制,在实行以县为基础的同时,中央和省要加大投入比重,加大对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中部劳动力资源的优势。(记者 陈辉/文 )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