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晚报独家责任:河南一费制遭遇教辅难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10:31 郑州晚报 | ||||||||
购书中心的辅导材料琳琅满目,家长对如何挑选大伤脑筋晚报见习记者 赵克/图 “一费制”实行后,也带来了一些现实的问题,困扰着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教辅材料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晚报见习记者 赵克/图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在调查中得出的结论是,教辅难题的出现,凸现了学生家长普遍担心孩子成绩的攀比心态,另外也与是学校仍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追求高升学率不无关系。晚报见习记者 赵克/图 核心提示: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自2004年秋季开学起,河南省教育部门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一律实行“一费制”,这一动作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赞扬。但是,随着2005年新学期的开学,一个新的难题随之出现:一贯由教师推荐使用的教辅材料也随着一费制的施行也被上级部门禁止,现实的教学却对此不可缺少,令老师和学生家长都犯了难。
教育主管部门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准备用修改“一费制”标准的办法来解决难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在调查中得出的结论是,教辅难题的出现,凸现了学生家长普遍担心孩子成绩的攀比心态,另外也与是学校仍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追求高升学率不无关系。 河南省2004年起实行“一费制” 从2004年9月份起,河南省教育部门向全省中小学下达了一个通知,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一律实行“一费制”收费办法,即只收书本费和杂费。 “所谓‘一费制’,就是学校在严格核定杂费、课本和作业本费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一个收费总额,然后一次性统一向学生收取。推行'一费制'的主要目的,是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治理教育乱收费、确保义务教育健康发展。”郑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王海花解释说,“实行"一费制"后,学校必须执行统一规定的收费标准,不许再乱收其他费用。并严令课本用书必须按照国家和省颁布的普通中小学教育用书目录执行,禁止任何部门以任何名义摊派搭售其他图书。” 实行“一费制”后,家长们非常高兴。他们说,以前开学时交了钱,学期中间又要多次交钱,一会儿要春游,一会儿要买卷子,也不知道究竟是老师让交的,还是孩子拿出去花了。现在实行“一费制”,一次交多少清清楚楚的,不担心乱收费。河南的媒体也持赞成态度,对“一费制”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河南省教育厅测算,全省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后,减轻学生经济负担1.6亿多元。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个举动无疑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赞许。 教辅难题开始出现 但“一费制”实行后,也带来了一些现实的问题,困扰着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教辅材料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2月25日上午,尽管天不是太热,但站在郑州市购书中心3楼前,王欣还是流出了汗。王欣的儿子今年上初三,为了给女儿买到合适的教辅材料,他已经到购书中心4趟了。女儿需要的是中考试题,可摆在王欣面前的版本有几十种:西藏人民出版社的《中考试题精粹》、安徽科技出版社的《2005年中考练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启东中学内部讲义中考模拟试卷》、北京教育出版社的《2004全国中考热点试题分类全解》、湖南人民出版社的《中考总复习课时40练》等30多种,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模拟试卷,让人眼花缭乱。 在其它几家书店,记者也看到同样的情况:几乎每种科目都有至少10种以上的习题集和模拟试卷等教辅书可以选择,光数学一门课程,高中范围内就有近百种教辅书。 而在以前,这个问题只需老师推荐或者直接由学校购买,王欣只需要掏钱就行了,随着一费制的施行,老师的这项行为被教育主管部门禁止了。 “刚开学时,老师没有说让买什么样的教辅材料,我只好带着女儿来书城买了两套,花了230多元。上周,老师推荐了一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辅书,我又去买,可跑了3趟也没有买齐。”王欣满腹牢骚,“以前多交一些钱,省事。现在买下来多花了200多元,还请了两天假。” 刘晓龙为了给儿子找一本教科书,已经在郑州市奔波了3天,把市区内主要的书店都跑了一遍。在刘晓龙的手中,拿着儿子给他写的条子,上面写着出版社、书名,还特别注明了书是“灰白色”的。他感慨道:“儿子的老师和同学都说这本书不错,可别的书都有,这本书可就是断了货。要找本老师和学生都觉得不错的书出来,还真不容易。” 难题在于,家长们为买教辅材料作了难,他们不知道该买什么样的教辅材料,而学校遇到合适的教辅材料限于规定无法推荐。 家长充当“加油者”角色 “现在提倡的减负只是相对减少学生的负担,但适当的教辅材料还是很有必要的,”郑州市公交公司的张女士说,“我觉得孩子在中学阶段只学习教科书上的内容,成绩是很难拔尖的。做大量的课外习题,能多方面接触不同类型的题目,增加孩子的知识面,将来力争考上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只有考上了好的高中,才有可能考上好的大学。现在多花几百元,是为了将来上高中时少花几万元(择校费)。” 一位李姓家长表达了同样的无奈:孩子刚上初中时我总认为只要孩子上课用心听讲,把课本学好就行。可是经过一学期的时间,才发现自己错了,“孩子虽然把课本上的习题都能做对、做好,但一做起教辅书上的题就抓了瞎。”于是他也随了大流,每学期让孩子买尽可能多的教辅书,让孩子“见多识广”。但发现好多题还是不会做,寒假时只好又让孩子参加补习班。这样算下来,一年额外的教育支出差不多要2000元以上。 一位老师认为,很多家长在教辅问题上扮演了“加油者”的角色。不少家长望子成才心切,恨不得把书店的书全部买给孩子,全然不顾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心理承受能力,经常越俎代庖,替孩子跑书店买书,似乎书多了,孩子的成绩就能上去,但实际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在调查中发现,家长们对待教辅问题的态度形成了三个观点,一是认为教辅多是好事,只要能够帮助提高孩子的成绩,再多一些教辅也无所谓;第二个观点是随大溜,认为人家的孩子买了很多书,自己的孩子不买会吃亏,所以只要孩子需要,花多少钱也给买,对实际的作用考虑得不多;家长们还有一种看法是,极力反对但又不得不买一些,这类家长对买教辅书保持着理性的态度,反对搞“题海”战术,但迫于孩子升学的压力和学校的要求,又不得不给孩子多挑一些所谓有用的辅导书。 事实上,学生家长们的担忧还来自老师们的心态。有教育专家认为,一些学校和老师对教辅书过分依赖,要求学生每科至少要准备3种以上的课外辅导书,从而诱导了学生对教辅书的追捧,客观上也加剧了家长们对教辅的错误认识。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