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基金经理刘青山拿历史说股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5日17:32 时代人物周报 | ||||||||
在平均学历超过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基金公司里,刘青山的最高学历不过是个管理学硕士;与那些在市场上摸爬了十来年的实战派相比,他不过是个1997年才入行的晚生后辈。更何况,他在担任湘财合丰成长基金经理之前从未做过实战的证券投资。 但在去年大盘普遍下跌15%的情况下,这个面貌温厚而眼光敏锐的年轻人掌管的基金却获得了17%的收益。在所有开放式基金中名列第一。如果剔除组合中10%左右的债券,他买
一只股票就是一个王朝 刘青山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历史档案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特别喜欢和人谈历史。 “研究历史很有意思。我认为清朝260多年的历史,转折点就在乾隆朝。乾隆承康、雍两朝的良好基础,立下十大武功,自己又号称十全老人,一直活了89岁。大清朝表面一片繁荣,这是清朝的巅峰,真正的太平盛世。其实后期的危机已经在此种下根子。一个股票也是这样,盛极而败,周而复始。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也符合这个社会规律。一个人不能改变这个规律,只能延缓或平滑这种波动。 作为一个职业投资人,就是要时时刻刻、如履薄冰。上市公司你控制不了,但可以逃避。不要与它共患难。 “是不是要尽可能搜罗内部消息?”“不是,要看你的研究。看问题的眼光,能不能抓住本质的东西。” 合丰成长基金成立在2003年,当年业绩并不理想,去年却取得了如此骄人的业绩,是不是出于某种偶然因素?对于这样的怀疑刘青山轻巧地笑答:“任何事都有偶然因素。是偶然和必然的统一体。内在的东西是必然性。” 内在的东西是什么呢?刘青山的答案是一个标准的“白领式”答案:靠团队。 “有人把基金经理这个职位神化了,好像上亿的资金都是一个人在操纵。其实不是。基金靠的是团队。基金做得好不好,要看这个团队是不是能发挥优势,是否有互补性。有互补性的团队,看问题会有不同的角度、思维,不至于为一种单一的视角所局限。在我们的团队中,投资总监是学数学的,其他有学金融、工程、管理的……。基金经理与研究员、投资总监等共同组成投资决策委员会,基金经理在会上只是一票,如果别人意见一致就是大多数。也可能少数人的意见是对的,但统计上这个概率比较小。团队决策的成功概率更大。这种决策可能会失去一些机会,但更大的可能是少犯了错误。” 那么基金经理的个人风格、技术体现在哪里?刘青山解释道:“团队研究构建股票池,研究员负责推荐股票,委员会决定仓位,交易员来最终下单。基金经理来决定到底买卖哪些股票和买卖的时机,决定构建一个组合来达到什么目的。比如我的组合目标是平稳增长,涨的时候要跟着涨,跌的时候能抗跌。那么我的个性就体现在通过不断的调整来达到目标。 “就像是足球一样,有球队有球星。”他补充道。 做了“球星”以后,有关他的报道时而出现在报刊上,太太一次偶尔看见,笑着说:包装得太好了。 每天都在怀疑自己 与较早成名的基金经理相比,刘青山似乎显得缺乏个性。他认为这与自己的个人经历有关。 “我的路子很简单很正规,一个小地方出来的人,总希望做很正当的事,不愿冒不必要的风险。或许这种性格适合做基金经理吧,比较规矩。因为做投资最怕的就是风险,我们做什么事对风险都是算过的。” 他继续把话题拉回到他喜欢的历史:“历史上成功的有几种人。但有一种人是很普遍的:这些人喜欢不断地否定自己,天天写日记来检讨、反思,当然也有特别自信总认为自己对的人,但喜欢反省自己的人往往能够全始全终。过于自信的人下场往往不好。我就是一个天天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人。我天天都在怀疑自己:怀疑我买的任何一只股票、怀疑自己做的决定是不是对。” 做投资决策,就像握着一枝法力无边又不能随心所欲的权杖,成王败寇都是瞬间之事,但刘青山对这种职业压力却似乎习以为常,甚至有一点不以为然。“我是一个做决定的人,对压力已经习以为常。其实这与你投了5万元做一只股票是一样的。5万亏损一万你会觉得多,一百万亏损一万你会觉得很少。我做决定是我觉得有信心才做,否则就不做。这个信心来自于我们充分的研究、对市场的掌握,不是一个人拍脑袋的结果。有一颗平常心,按程序去做,做时已经可以预见到结果,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 以他的感觉,当初从事研究员的工作压力更大。 从业之初的刘青山长期从事研究员的工作。研究员负责推荐股票,要求要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资讯。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给基金经理做投资参考。 “那时候开会,一大堆人问你关于你研究的这只股票的问题,必须全研究透了才行,那个压力可大了。”他微微含笑。 正是因为在研究员任上的出色表现,被认为“很有潜力”的刘青山他先是被任命为研究部经理随后被任命为新成立的湘财合丰成长基金经理。这也是许多基金经理的必经之路。 讲究低调和平衡 成名之后的刘青山,面临着方方面面的更高预期。 “从我个人来讲,要先把位置放下来,不追求自我膨胀。今年我希望我们起码做到排名中间前面一点。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试图凌驾于市场之上。这是不可能的。历史是大家创造的,不是你一个人。你这样做时就肯定死掉了。我不会赌,不会为名所累。” 对于刘青山来说,做了“第一基金经理”的日子还是和以前一样:每天8点钟以前来到办公室,看信件、看新闻、8点钟参加晨会,然后见客户、和团队中其他人交流。工作午餐、工作晚餐……周而复始。他很少长时间盯着看盘,更多的是和各式各样的人交流。 对于“你评价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他笑着反问:“你知道中华文化五千年为什么能延续下来?我认为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庸和包容,是讲求平衡。任何一个成功的皇帝也要讲求平衡,否则虽能开一时之风气,却不能延续和善终。投资也是如此。”本报记者 张雁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