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周报:首家民营航空公司掌舵人刘捷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1日18:12 时代人物周报 | ||||||||
本报记者 林平 中国第一家民营航空公司终于起飞了,在2005年3月11日上午9时45分。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阳光明媚,一架波音737—900客机载着它的“掌舵人”刘捷音及众多嘉宾和媒体记者,轰鸣着冲向蓝天,朝长沙方向飞去,机身上“奥凯航空”四个淡紫色的汉字很快便隐匿于浩瀚的天空。
奥凯抬头 刘捷音的名字也在一夜之间借助奥凯的翅膀一飞冲天。这位在民航界摸爬滚打了27年、筹建过新华航空公司的56岁的汉子,知名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日中天。从民航官员到第一家起飞的民营航空公司的掌舵人,刘捷音是一个拓荒者,更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 “中国民航总局和天津市的领导都参加首飞剪彩仪式。定于3月11日首飞,主要是考虑到中国民间的‘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我全程跟随整个首飞。”奥凯航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刘捷音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专访时说。他的声音很轻,语速很慢。 其实,奥凯原定于2005年3月5日首航,因为民航总局验证之事给打乱了。这已是奥凯首航的第二次延期。此前,因为飞机未能按时到位,奥凯原定2004年11月的开航日期已被迫推迟。 经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运作,刘捷音终于在2005年3月4日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飞天通行证”——由民航总局委托民航华北管理局颁发的《航空承运人运行合格证》和《航空承运人运行规范》两个证书。 手持“飞天通行证”,奥凯和刘捷音在“龙抬头”的当日,同时抬起了头。 败走海航 “他戴着眼镜,看上去慈眉善目,平易近人。他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思维超前。”一位在新华航空公司工作了十多年的员工私下里告诉《时代人物周报》。 新华航空公司是刘捷音一手创建起来的公司。也许正是刘捷音的超前思维,才使得他掌控下的奥凯航空成为第一家吃螃蟹的中国民营航空公司。 “我是河北安国人,生在东北,先上山下乡,后又当兵,1978年才进的北京。最早在民航总局国际司上班,从1978年到1985年被民航总局派遣到瑞士航空公司驻华代表处,干了6年,那时候年轻,当站长助理和总经理秘书。”说起往事,刘捷音平静的语气里透着激情和感慨。 1992年,刘捷音负责筹建新华航空公司并任副总经理。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展翅起飞的新华航空,不料10年之后的2001年却被海南航空集团吞并了。 “新华航空是被人卖了,刘捷音被踢出去了。你知道什么是‘内奸’吗?这就是‘内奸’。”新华航空的一位老员工对《时代人物周报》抱怨说。 当记者把这句话转述给刘捷音时,他哈哈大笑:“这不是我的话。我在新华干了将近10年,1992年开始,我是创始人。2000年,新华航空略有亏损,马上就要闯过难关了。新华当时飞的是737,小时收入是全国第一,月收入也是,比海航的高。我们是贷款起来的公司,拿到了7年免息的政策,在北京国际机场的新停机坪刚建好,我们的折旧是8年,海航是20年,算法不一样。我只能说,2001年新华被重组(不是兼并),我不太明白。重组时神华集团只占40%的股份,可是我们没有一点权力,什么都说了不算,新华就像没有了一样,实际上新华的牌子完全是独立的,直到今天。这就不说了,我现在觉得最有战斗力的还是新华那一批人。” 正因为他觉得“最有战斗力的是新华的人”,才有了后来新华航空飞行员集体辞职奔奥凯的事件发生。 “2001年,海航重组之后,我就不在新华了,转而在海航做酒店和旅游,在酒店集团当副总,任燕京饭店董事长。2004年5月,我彻底下海,筹建民营航空奥凯。” 新华航空并入海南航空集团之后,刘捷音在海航集团里“经历了几次沉浮,干得挺失败”,因其资深的业界背景和复杂的家庭背景,别人没能把他怎么样。 “我父亲是第一批授衔的空军老少将,第二批授衔时就退了。”刘捷音告诉《时代人物周报》。 熟悉刘捷音的人说,刘捷音的舅舅姓阮,原为海南省高官。海南省历史上只有一位高官姓阮,即阮崇武,官至省长和省委书记。阮崇武在任海南省委书记之前,曾一度任公安部及原劳动部部长;更早的时候,在1984年前后还担任过上海市委书记。2003年3月从海南省委书记任上退下后,阮崇武曾担任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目前只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他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这种色彩导致他的执行力比较欠缺。他喜欢用与他有共性的人,而这些人往往也会犯与他相同的毛病。所以,他在新华航空的地位很不稳定,虽然一直在副总经理的位置上,但排名最后。因为他在民航系统待的时间较长,有行业背景,而排在他前面的副总经理多为国家机关下来的,缺乏实际经验,所以由他这个排名最后的副总经理主管经营,但他没有什么建树。”新华航空老员工说,新华航空也是几经沉浮,刘捷音最后淡出新华航空只是早晚的事。 “我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刘捷音对自己的失败也是直言不讳,“我做了那么多航空公司,每个公司都不一样,都得从头来。我并不认为我能干多好,新人上来之后我就交给年轻人。我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断地追求新的目标。” 领航奥凯 “我最早在民航总局国际司工作,然后下海到中国联合航空公司,再然后创办新华航空公司,这次创办奥凯。我的理想就是为民航事业做点贡献。” 刘捷音所说的奥凯,是一家于2004年5月26日获得民航总局批准建立的民营航空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人民币,由北京奥凯交能投资有限公司、大地桥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市环宇物流有限公司和翟莹、邓启华、张洪三名自然人共同投资组建。刘捷音目前没有股份,“以后可能会有”。 随后,在刘捷音的奔波下,奥凯很快办理了申请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的相关文件,并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签订了机坪租赁协议和场道使用协议。继2005年2月17日获得民航总局颁发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经营许可证之后,3月4日又拿到了“飞天通行证”——《航空承运人运行合格证》和《航空承运人运行规范》两个证书,终于在3月11日飞上蓝天,目的地是长沙—昆明。它是近十年来国内新增的首家公共航空运输企业。 “社会的鼓励很大、期望很大,我们公司的压力也很大,我们重新开始,打好基础,加快发展。”首飞成功之后,刘捷音在昆明通过电话说出了他的感想。“昨天我们研究了一下,重新开始就是找问题、找缺点、找不足。” “奥凯的主攻方向和核心领域是航空货运,但由于货机较难寻找,而对客机进行改装则需要很长时间排队等候,加之目前的客运市场较货运市场行情要好,因此公司初期将以包机形式运营客运,时机成熟时将切入航空货运。” 刘捷音说,目前奥凯计划每周一、三、五、七飞张家界,二、四、六飞哈尔滨。“公司首飞天津—长沙—昆明,并不定期的提供一些优惠的低价票。” 为什么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为基地? “因为它曾是新华航空首飞的基地。”新华航空的一位老员工说,天津已被国家规划为华北地区最大的物流基地,以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湾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并称为国内三大物流圈,而与后两者相比,天津地区的航空运输力量相对薄弱。况且,一大批国内大公司和跨国公司在天津周围扎堆儿,物资流通、原料供应都需要航空运输的保证。奥凯申办航空货运业务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其实,奥凯2月刚与韩国大韩航空公司签署协议,双方将合资组建一家国际货运航空公司和一家飞机维修公司。如果此行成功,奥凯将成为首家进军航空货运业的内地民营航空公司。 为什么要首飞长沙? “因为新华航空过去与长沙机场的关系好。”新华航空的那位老员工说。 “今年计划投入6架飞机,在未来十年中,奥凯的客货机总数将达到90余架,开辟更多的航线。这只是计划,要实现它,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刘捷音说,奥凯向大韩航空公司承租两架,除已经接收的首架之外,第二架飞机最快将于3月底运抵。而其余4架飞机也将通过向海外的公司租赁获得。” “刘捷音是奥凯前期冲锋陷阵的英雄,但以后的发展很难说。或许当奥凯成气候之后,他很有可能被淘汰出局。”一业内人士似乎很悲观。 空中鲶鱼 中国民航总局运输司副司长史博利在2005年1月13日召开的“中国民航运输市场特征、竞争战略与监管走向”研讨会上透露,除了奥凯等已获批的三家民营航空公司之外,还有十家左右的航空公司正在等待民航总局的筹建批文。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