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沈丘水污染致村民患癌 政府投巨资欲解困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10:58 郑州晚报 | ||||||||
图为2004年10月13日,东孙楼村民尝到过滤水后的高兴劲。霍岱珊/摄 核心提示: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为“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中国民间环保人士霍岱珊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去年得到了回报,在多方关注下,霍岱珊一手揭开的沙颍河重污染惨状得到上级重视。河南省由此在今年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计划每年投入4000万资金,解决包括沈丘在内的重污染地区村民吃水难题。摆在村民面前的一个现实是,高污染致成的疾病正吞噬着她们的身体,而高昂的医疗费用又令她们难以承受。
动了四次手术的孔贺芹 3月14日上午9点,孔贺芹在自家的厨房里忙着活面,准备中午的伙食,这个因为身患肿瘤已经动了三次手术的女人没有想象中那样憔悴,她热情的招呼着客人,忙着端茶倒水。孔贺芹所在的村庄为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黄孟营”的出名缘于媒体对该村污染、肿瘤的报道。2005年02月21日,新华社一则消息这样描述该村:由于地下水质受到污染,在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沿岸,出现了多个“癌症高发村”。自1990年以来,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村民患癌症死亡的有114人。 孔贺芹是这个不幸村庄里的幸运者。自患上肿瘤后,孔已在医院先后动了三次手术,前后花费7万多元,所幸的是,年轻的她保住了性命,并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在简陋的客厅,孔贺芹向霍岱珊介绍最近的生活。霍岱珊是民间环保组织“淮河卫士”的发起人,他用自己的相机第一个揭开了黄孟营村的现状,引发了社会的关注。霍岱珊经常来黄孟营村送药,孔贺芹拿出霍岱珊送来的药品讲述服用后的反映。这批药是浙江一家药厂响应霍岱珊的呼吁捐献的,村里几乎所有患病的人都在服用。 孔贺芹年前检查身体时发现又长了一个新的肿瘤点,这成了她的一块“心病”。前三次做手术已把亲戚朋友借了个遍,孔贺芹无力凑足再次做手术的费用。现在,孔只好在一个乡村医生手中买回自制的中药服用,加上霍岱珊联系送来的药品控制病情的扩散。才30多岁的孔贺芹不愿像村里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那样等着身体垮下去,还年轻的她期盼能把身体的病彻底治好。 一个人改变的村庄 像孔贺芹这样的污染受害者,黄孟营村还有很多,多年来,在霍岱珊的奔走努力下,她们的遭遇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如今令霍岱珊欣慰的是他以个人微薄的力量改变了一个村庄的生活。和黄孟营村相邻、同样遭受水污染的东孙楼村,300多户村民已用上了崭新的滤水器,这批滤水器是2004年9月霍岱珊争取过来的援助项目。当年,由霍岱珊发起的“救助肿瘤村清洁饮水项目”获得亚洲博爱救助基金会的支持,基金会为首批300个肿瘤病患者家庭免费安装了滤水器。 在村民刘得良家中,刘特意在滤水器下接了一杯水让记者品尝。刘说,从滤水器过滤的水没有原来的怪味了,烧开水也不再有厚厚的一层水垢。不过,因为滤水器的容积有限,每次过滤出的净水量很小,仅够家庭口渴之用。耗水量稍大的做饭、煮菜等还在使用土井打出来的水。东孙楼村民自家的机井大都在30米以内,霍岱珊说,这里的水已受严重污染,根本不能用来做饭。 如今像刘得良一样,很多村民吃饭已不再习惯使用地下的井水,连村里的孩童也知道“井水烧饭不好吃”。 在东孙楼村周围,还有周营乡的大王楼村在两年前通上自来水,这是沈丘沙颍河岸边第一个通上深水井的村庄。当年,河南省一位副省长到该村检查水污染情况后,下拨30万元给村里打了一眼500米深的机井。大王楼村有集体企业,村里又添上30万把自来水通到了各家各户。 家家户户通上干净的自来水一直是沙颍河岸边村民多年的期盼。遭受10多年的污染后,他们中的第一批幸运者终于在今年等来了即将吃上深井水的消息。 河南启动安全饮水工程 在沙颍河沿岸,像黄孟营村、东孙楼村这样严重污染的村庄还有多个。2004年9月,新华社以《如此“治污达标”--来自淮河支流“癌症高发村”的调查》为题,披露了此事。事后,当地对沙颍河两岸的村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村民健康状况调查、水质情况调查、土壤有毒有害元素含量调查后发现。周口市境内距沙颍河两岸1公里以内的行政村有133个,居民98981户、近42万人。调查人员在193个村庄提取666户地下水样,经化验,一项或多项指标不合格的高达659个,以氟化物、锰、总硬度、硝酸盐氮、氯化物、溶解性固体、铁超标者居多。沈丘县城附近的深井水氟化物超标率达89.5%。 由于地下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在沙颍河沿岸造成了多个“癌症高发村”。自1990年以来,沈丘县周营乡黄孟营村村民患癌症死亡的有114人,孟寨村因肿瘤死亡人数近百人。 触目惊心的事实引起了上级的重视。2004年12月20日,河南省政府召开第80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安排专项资金解决重污染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2005 年1月13日、14日,省长李成玉带队,在周口市召开水污染防治工作座谈会,研究和部署水污染的防治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计划用3年时间,省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重污染地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而今,在污染最重的黄孟营村,周口市和沈丘县已组成联合工作组进驻,帮助解决饮水困难,投资90万元新打了一眼400米的深水井,把供水管线铺到全村各户,村民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 2005年3月17日,省政府再次在周口市举行淮河、海河流域水污染较重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现场会议,宣布我省今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全面启动。到今年6月底,我省淮河、海河流域水污染较重地区100万人将用上安全水。 据悉,此次饮水安全工程涉及淮河、海河流域的9个省辖市30个县(市、区)的800个村庄。 经记者在周口市实地调查得知,省政府部署安全饮水工作后,目前在沈丘县打了三眼井,深度400米左右,打井位置分别在纸店镇政府、新安集镇政府附近和北郊乡张庄村。目前,三眼井基本完工,其中纸店镇的已经入户400多户。 省长讲话后的激动 帮助打深水井虽然对村民是一个天大的喜讯,但在霍岱珊眼中这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何解决污染导致的疾病才是问题的关键。在霍岱珊跑过的20多个村庄里,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像孔贺芹那样的肿瘤患者。 现在,像孔贺芹这样的病人大都依靠保守治疗维持生命,病情随时可能恶化。孔贺芹做了三次手术,花费7万多元全靠借债。黄孟营村没有任何集体企业,村民收入靠种地和打工,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很多家庭因为治病欠下了债务,原本平静的生活重新陷入危机。即便是放眼整个沈丘县,也还是国家级贫困县,根本无力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 2005年1月13日,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在周口召开的座谈会说,要认真解决重污染地区群众的饮水问题,省政府已决定分三年时间每年安排4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解决重污染地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科学规划,分级负担,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实行有偿供水,合理确定供水价格,完善打井、管理、运行机制;打井工作要坚持招投标制度,实行责任追究,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要改善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设施,加强对群众卫生常识的宣传教育。 霍岱珊看到省长李成玉的讲话后颇为激动,他说政府敢于面对现实对村民是一个好消息,省长李成玉要求“改善基层卫生院的医疗设施,加强对群众卫生常识的宣传教育”这条措施也体现了政府的新思路。 个别基层部门落实不力 2005年02月21日,新华社一则消息说:“对周营乡孟寨村、北郊乡东孙楼和马堂、石槽乡陈口等疾病高发村,周口市组织市县5家医疗机构,开展健康状况调查和送医下乡活动,为村民体检;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实施坑塘综合治理,定期对饮用水水质进行检测,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对因病返贫的特困户,由民政部门及时给予救济。 霍岱珊对照这则消息逐个进行落实后发现,卫生部门仅对黄孟营村和孟寨村进行了体检和免费施药,黄孟营村两次,给药量10天;孟寨村仅一次,给药量5天,其后,再无任何体检和给药。仅在污染最为严重的黄孟营村,上级组织了坑塘综合治理,把长期遭受污染的死水和淤泥进行了清理,还给黄孟营村新修了一条道路。至于“对因病返贫的特困户,由民政部门及时给予救济” 这条更是无人知晓。 霍岱珊说,现在最为紧迫的是对疾病患者的救助,让她们接受基本的治疗。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的主题为“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忙着举办展览的霍岱珊说:“污水伤害了村民的生命健康,而村民的病情直接影响到治污的成败,如果再过10年,河水终于变清了,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受害的一代人还在疾病的煎熬中,家庭生活还在贫困中挣扎,那我们的治污永远都是一场梦。” (郑州晚报记者 陈辉 文/图)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