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河南兰考科级干部下村任职折射村级组织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12:53 郑州晚报
河南兰考科级干部下村任职折射村级组织变革

  农业税取消后的兰考科级干部下村任职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村级组织的变革。图为杨宝森(中)和村民在一起谈论如何发家致富。郑州晚报记者 陈辉/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核心提示:随着河南省今年年初宣布全面取消农业税和农民义务工,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和运行方式面临转型。在没有了收粮收钱、派工派款等这些日常的事务后,作为最基层的村一级组织该干些什么?他们如何摆脱烦琐的事务,把重心转移到公共服务上来?《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通过对兰考大李东村的解读,试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大李东村的现任村支书叫杨宝森,他同时是兰考县发改委副主任,这个科级干部去年主动来到贫穷混乱的大李东村,在不拿一分钱工资的前提下,把村子彻底变了个样。在兰考,县里派出了一批像杨
宝森这样的科级干部下村任村支书,他们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村级组织的变革。

  副主任下到村支部

  2005年3月23日上午,兰考县闫楼乡大李东村村委大院内早早地热闹起来,村里一台新增的输电线路当天要完成安装。在一堆忙着扯线的人群中,一个高大的干部模样的人格外卖力,他叫杨宝森,现任兰考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2004年3月29日,杨宝森下村兼任大李东村支部书记至今。

  杨宝森是兰考机关干部下村队伍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位,此前,他已在县发改委任职了几年副主任,以长于农村工作而屡次获得表彰。大李东村离县城20多公里,村班子自1994年以来的10年中换了9任,公粮和提留款从来没收齐过。村里的基础设施滞后,一条仅有的通行路曾在下雨天淹死过驴,村民致富无门。

  这天铺设的是一座100千瓦的输变电线路,完工后,可以满足村子里10多家板材加工厂的用电。此前,因为村里的电力不够,村民不得已到外村办厂。为了这条投资10多万元的线路,杨宝森找了电业局不下10次。

  这条线路建好后,杨宝森的一年任期刚好完成,在这一年时间里,他完成了一个领导到村干部的转型,并积累了不少经验。

  从被误解到另眼相看

  2004年3月29日,第一天到任的杨宝森面临了工作以来最大的挑战,他满怀信心地来到村支部,却不料根本无人理会他这个上级派来的干部。村民中流传着一段顺口溜:“村里来了工作队,贴贴标语开开会,中午喝酒下午睡,住上几天就撤退。”满腔热血的杨宝森被淹没在了这种不信任中。第二天,杨宝森提出村里应尽快修一条能通车的柏油路,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但村干部没有一个人响应。去找村民谈意见,有的连门都不开。

  更令杨宝森意想不到的是,他带来的煤气罐和灶具还不到一星期居然丢了。

  无奈之下,杨宝森挨家挨户去请村里的党员、群众代表聊天,开会凳子不够,他把自己的凳子让给村民,自己找块砖头坐下;找村民座谈一次不行,就两次,杨宝森用特有的细节打动村民。村民王文昌看在眼里,逢人就说:“这次来的干部不一样,还自己烧火做饭,开会还给我们倒水哩。”

  大李东村村民最烦恼的是村里的路,因为路不通,该村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相临的大李西村,同样的板材,西村卖到750元,可几百米之外的东村硬是少了20元,这让村民意见很大。10多年来,尽管换了9任村支书,但谁也没能把路修好。杨宝森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从修路入手,树立起村民致富的信心。

  打定注意后,杨宝森回到县城找领导要项目,但当年的计划已用完,怎么办?杨宝森四处托人找施工队垫资修路。修路的第一天,杨宝森不到六点就起床,带头去村边挖土垫路基,村干部赵文海早上来看杨宝森,一瞅人没了,顿时慌了,急忙找来其他的村干部一起去挖土。这一带头,村里的群众都出动了,仅用5天就修好了路基。

  2004年5月30日,大李东村终于通上了气派的柏油路,两条纵横2.4公里的路把村子连到了一起,盼望多年的事情在杨宝森手中完成了,村民开始对杨宝森另眼相看。

  在这个过程中,杨宝森深深体会到,基层带头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没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村民根本无法享受到致富的基本条件。

  村干部成了服务者

  杨宝森明白,村民所以对村干部意见颇大,原因在于一些干部吃喝问题严重,为此他定下制度,村里招待费为零,不管哪级领导来了都是杨自己做饭吃。一年间,村里没有花费一分钱的招待费。因村里多年来外债累累,杨宝森还定下了一个“规矩”,在债务没有还清之前,自己不在村里拿一分钱工资,他带头实行后,其他村干部提出也不要工资,至此村民的负担降为零。村官在这种意义上实际已完全成了服务者。

  路修好后,杨宝森开始盘算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杨认为这是最能考验村支书能力的一项工作。杨宝森有自己的办法,他对村民逐个排队摸底,有能力经商的,鼓励其经商办企业;有能力搞饲养的,就想办法鼓励他们搞饲养;实在不行,就为他们联系外出打工。在这个清晰的思路指导下,大李东村的村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致富门路。兰考盛产泡桐,加工泡桐板是当地规模比较大的产业,短短一年间,村里新增板材加工厂18家,还有多家在筹办,去村里转一圈,几乎到处都是一堆堆的泡桐板,一眼望不到边。

  村民陈永力现在尝到了饲养的甜头。陈原是个饲养户,家里的猪在去年年初突发疫病急得手足无措时,杨宝森从郑州请来了专家帮助他。疫情控制后,杨宝森想让陈永力扩大规模,但陈永力不敢也没有资金再投入了。杨宝森说:“当初是我让人家搞规模养殖的,现在他受到了损失,岂不是我害了他?”杨宝森就主动拿出5000元交给陈永力,鼓励他扩大规模,还用自己的房产抵押为陈借贷1.8万元,买了几十头小猪。2005年春节后,陈永力不仅还清了贷款,还赚了近万元。

  杨宝森并不满足这些,他告诉《郑州晚报》独家责任:“建木板厂,搞饲养只能针对那些有能力的村民,这只是一条路。另一条,我们通过和县里、市里和郑州的一些关系联系,让剩余劳力走出去务工,开了眼界长见识,学了技术挣了钱财。现在村里已经有100多人在外地找到了工作。”

  新型村支书呼之欲出

  在杨宝森这个科级村官的眼中,村支书已不能沉湎于过去的角色了,“必须有能力为村民服务,能找到致富的路子”,这是杨宝森对村支书的定位。

  事实上,在更大的范围内,包括村支书在内的村干部转型已迫在眉睫。随着河南省今年宣布取消农业税和农民义务工,村干部必须完成的事务性工作越来越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像杨宝森这样的下派干部就发挥了作用,他们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人际关系,能主动也有能力为村民解决一些长期无法完成的难题。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调查中发现,村民对杨宝森所作的贡献几乎是顶礼膜拜,村民赵令启、赵洪福等更是主动朗读他们写的“歌颂”杨宝森的长诗,这从侧面反映出了村民对这种干部的迫切需求。在今年3月初省委召开的农村基层村支书座谈会上,杨宝森提出村干部不能还停留在过去的收粮收钱、派工派款上,要主动变身为提供公共服务的“职业人”。杨说,由于农民受教育文化程度低,眼界不够开阔,在创业时不免瞻前顾后,这时需要好的领路人来引导他们。通过分流县乡机构改革,让一部分愿意扎根基层的机关干部到农村工作,帮助农民理清发展思路。

  兰考县去年推行的机关干部下村任村支书就是顺应了这种趋势,这些拥有一定级别的干部不仅能协调关系,还拥有开阔的眼界,能为村民致富提供好的发展思路。

  杨宝森说,村组织变身为公共服务,还要解决好人才、技术问题,还要能为村民提供资金服务,因此他在上述座谈会上建议省政府划拨专项资金,由村帮助组织农村人才和技术培训,并协调地方金融部门的小额贷款问题。

  基层组织改革进入视野

  放眼全省范围内,农业税全免之后的基层组织改革也进入了施政者的视野。3月26日,在河南省编办主任座谈会上,省编委副主任、副省长王菊梅说:“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已迫在眉睫。”她表示,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起全部免征农业税,这是我省农村又一次重大社会变革,必然会对基层组织的职能设置和运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

  取消农业税为深化和完善乡镇机构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等基层工作渐渐从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把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上来。而要想提供这种良好的公共服务,就必须拥有一定的管理和技术能力。在河南,从2002年推行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02年6月,河南省鹤壁市在淇县启动了首批180名大学生任“村官”的计划,为每个村配备1~2名大学生村干部,直接参与农村一线工作。目的是使村干部队伍由“大老粗”型向知识型、职业型方向转变。

  把大学生输往基层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村官“职业化”,实际上已暗合村组织职能转型的需求,即村干部不再是传统的发号施令者,而是新型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这种方式在一些地方已创造出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鹤壁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河南省已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了这个计划并引起关注。(郑州晚报记者 陈辉 文/图)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