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专题 > 正文

国家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 民办学校遇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5日00:24 郑州晚报
国家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民办学校遇尴尬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笑脸就是“两免一补”最大的收获。晚报记者 尹海涛/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国家推行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民办学校遇尴尬

柘城县教体局副局长张心堂在慈圣镇实验中学检查“两免一补”落实情况。晚报记者 尹海涛/图


  核心提示: 2005年3月份,国家启动了62亿资金在全国范围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为经济困难的农村家庭子女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费用,让为数众多的贫困家庭的孩子看到了希望。目前各地已经开始发放资助资金,然而多数民办中小学的校长却在忙着四处奔走呼吁,因为他们学校的贫困学生没有享受到“两免一补”的惠济,致使学校生源锐减,更致命的是如果不改变目前的局面,民办学校的前景将因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民办学校是否能享受“两免一补”?农村民办中小学为何会
受到不公平待遇?3月28日起,《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先后奔赴濮阳、商丘等地进行了调查。

  “两免一补”惠济农村贫困生

  3月27日是周婷婷上学以来最开心的日子,这一天她从班主任手中领到了80块钱,而在之前她总是为缴学费的事情发愁。

  周婷婷是商丘市柘城县慈圣镇文汇学校的学生,由于父母有病,家庭经济条件很差,刚上学那几年,学校每学期都要为她减免了部分书杂费。“爸妈都是靠种地养活我们一家5口人,一到开学就要为我的学费去借钱。”

  和周婷婷一样,在当天,300多名特困生在班主任的登记薄上签了字,并领到了80元资助资金。 而在3月21日,荥阳市乔楼镇一中的278名学生拿到了每人175元的“两免”资金,220名学生拿到了每人115元的补助资金。

  一个相关的背景是,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从今年春季开学开始,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1400万贫困家庭学生都享受到国家财政提供的“两免一补”资助政策。“两免一补”的具体内容是,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教育部一个笼统的数据是,2005年中西部地区享受免费教科书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中小学生人数将由2004年的2400万名增加到约3000万名。

  具体到河南,“两免一补”显然得到了更为彻底的执行。来自河南省财政厅的统计数字显示,河南提高了免费教科书标准,全面落实免杂费,对国家贫困县按“一费制”标准实行全免,即小学每生每期80元,初中130元,特教95元;逐步落实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在校住宿期间按每人每天1元补助,2005年所资助的面要达到贫困寄宿生的80%,2006年达到100%,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负担。

  财政部的目标是,今年国家财政共需安排“两免一补”资金约62亿元。“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到位后,每年将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的每个学生平均减免书本费、杂费,小学生200元、初中生340元,如果加上逐步落实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小学生减负将达到400元、初中生减负达540元。

  从国内多数传媒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实行“两免一补”后,很多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大幅提高。

  政策下的民校之痛

  见到谷萃健的时候,他正在南乐县教育局与主管教育的副县长争论。

  3月29日,县里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已经进行半个多月了,全省各地的“两免一补”资金发放工作也开始展开,可是他所在的学校没有得到任何的信息,这令他坐不住了。

  谷萃健是南乐县一中新世纪分校的校长,除了这一身份外,他还是南乐县人大代表、濮阳市民办教育联合会理事长。

  从3月21日开始,他开始在南乐县的民办学校中走访,发现与自己学校的命运一样,所有的民办学校的贫困学生都没有没有领到“两免一补”的资助资金。在校长们的要求下,作为市民办教育联合会理事长的他开始为此奔走呼吁,在过去的一周中,他到了县教育局、县政府、人大和市政府,然而“情况却不容乐观,他们答复说,民办学校不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谷萃健的观点是,同样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民办学校的贫困学生不应该排除在外。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在河南省教育部门下发的文件中,并没有明确享受政策是否还分公办民办的问题,他认为这应该是对民办学校的一种默许。

  “这不仅仅是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民办学校贫困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种背景下,整个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将会恶化,一大批民办学校将直接面临生源危机。”谷萃健说。

  现实的问题确实在民办学校中开始变得严峻起来,濮阳县实行“两免一补”后,该县郎中乡坝头利民小学为此流失了30多学生,户部寨乡杨李店小学也流失20余人,而在整个濮阳市,因为享受不到“两免一补”,民办学校开始出现大面积的学生流失现象。

  濮阳县户部寨乡杨李店小学校长申清玲说,杨李店小学生源绝大部分是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都不是很好,公办学校实行“两免一补”后,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都转学到公办学校了,这对民办学校是一个致命的伤害。“学校本来就只有200多学生,已经流失20多人了,今后还不知道能撑多久。”

  在濮阳采访的两天调查中,现实的情况是,农村民办中小学生存的命脉就是来自农户家庭的生源,而在公办学校可以享受“两免一补”,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选择那些学校上学显而易见。

  濮阳的情况在全省并不是个案,平顶山、漯河等地市的民办学校同样遭遇了一样的情况,个别县市甚至出现了民办学校校长集体上访的现象。

  在政策的空隙中力争

  在奔走一周后的3月30日,谷萃健以濮阳市民办教育联合会的名义向濮阳市教育局呈交了一份关于民办学校贫困学生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请示报告。

  报告引用了《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核心意思是,民办学校的受教育者,在升学、就业、社会优待以及参加评先等方面享有与同级、同类公立学校的受教育者的同等权利。而河南省人民政府豫政[2005]13号文件也明确规定,“各县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困难程度,对每个乡镇、每所学校确定不同的贫困家庭学生受益比例,不能平均分配。”因此,民办学校的贫困学生同样应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对此,来自河南省“两免一补”办公室负责人的说法是,按照政策来说应该给民办学校享受这项待遇,但是具体的执行要各地市政府部门操作,至于给的标准都“由地方政府说了算。”

  该部门的解释说,之所以省级部门在下发文件时,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统一要求的原因是,一些地方的民办学校是“贵族学校”,收费比较高,显然不能给他们享受这些待遇,但是还有不少的民办学校是“平民学校”,因此,在各地情况不同的难题下,他们只好将权利下放,让地方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因地制宜”。

  河南省教育厅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也表达了比较明朗的意思,认为民办学校应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10多天的奔波显然得到了成效,4月2日,谷萃健得到了一个信息,他的报告提交后,濮阳市教育局专门为此召开会议讨论并出台了四条意见,重要的一条是,从今年秋期开始,所有经过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的贫困学生与公办学校一样发放“两免一补”资金。随后,南乐、濮阳等县也先后召开了由主管教育副县长参加的专题会议,研究落实这一政策精神。

  “我们期待民办学校的学生能享受到同样的待遇,期待民办教育有一个公平、和谐的发展与竞争环境。”谷萃健说。

  一个小县城的实施实录

  也有破例发生,在“两免一补”中,柘城的民办学校表现出了相当的平静,来自各方的调查显示,他们享受了与公办学校一样的待遇。

  柘城县位于商丘市西南部,下辖5镇18乡,人口91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由于缺少像样的工业,一个在柘城民间和政府官员口头上流传的说法是:“虽然柘城没有戴上贫困县的帽子,但是这里一点也不比国家级贫困县好到哪儿。”另外一个现实情况是,由于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民办教育一度支撑了柘城县农村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

  4月1日,在柘城县慈圣镇实验中学,记者在校园中看到,有关“两免一补”的政策问答和受助学生的公示名单张贴在学校一处显眼的墙壁上。名单按照班级分开进行了详细的公开,共约300多名学生上榜。

  “我们为这个先后公布了两次,先是用粉笔在宣传栏中写的,后来下雨淋没了,就改用红纸写了。”该校负责人常显亮告诉记者,“两免一补”他们学校有600多学生享受到了,其中初中有390人,享受比例为60%,小学有222人,享受面为46%。“在这一点上,我们和公办学校的待遇是一样的。”

  慈圣镇的另外一所民办学校--文汇小学也同样如此,该校董事长韩志启介绍说,学校“两免一补”资金已经全部发放完毕,学校共有156名贫困学生受到了资助。

  3月31日下午5时半,“两免一补”专题汇报会结束后,张心堂走出了局会议室,直接走到办公室向局办公室主任要了一辆车,“晚上6点还要参加离退休老同志的告别会,再晚就来不及了。”而在之前,他刚从乡下督查归来,作为县“两免一补”督查工作组的主要成员之一,他每天都奔波于所负责的4个乡镇之间,然后每天还要向工作组汇报督察情况。

  张是柘城县教体局的副局长,在柘城教育系统工作了20多年,这一段是他最忙的时候,工作让他“马不停蹄”。“主要是因为这一段的‘两免一补’。”

  张心堂告诉《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两免一补”政策出台后,柘城县便制定了具体的落实措施。3月11日,在柘城县政府、县财政局与县教育局联合召开的全县“两免一补”工作会议上,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刘玉峰就明确表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要一视同仁,所有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符合标准的在校学生均可享受“两免一补”政策。

  在这次政策运作中,商丘市民办教育协会显然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作为协会秘书长的刘福信,是教育局的一名退休领导,他从一开始就积极介入到此次“两免一补”工作中,与现任领导一起沟通。“都是市委市政府和局领导的支持,不然情况不会这么好。”刘说。

  一个不应有的偏见

  “民办学校的发展使柘城充满生机和活力。”谈到柘城的民办教育,张心堂举这样表示。

  柘城县教体局的一份关于民办教育的年终总结显示,柘城县现有合法民办学校73所,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2万余人。虽然柘城的民办教育起步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柘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支建设性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育供给能力,缓解了教育资源供求不足的矛盾,满足了社会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张心堂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慈圣镇实验中学的前身是镇里投资兴建的一所公办学校,因为“普九”欠债,即将封顶的教学楼停工了,学校设施因此一直闲置着,2002年春,通过当地镇政府的协调,引入了一大批社会资金将学校改成了“民办公助”性质的学校,如今该校已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名学生、各类设施齐全的市级优秀学校。

  “如果没有社会资金的注入,这类学校将成为政府的负担,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很多学生也将无法就近入学,民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柘城教育的发展”,张心堂说。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该县的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形成了和谐发展的格局。“让民办学校的贫困学生同样享受到‘两免一补’,这应该是政策中应有之义。”张心堂说,“我们不能对民办教育抱有偏见,如果站在教育发展的高度,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

  一个事实是,柘城县的情况与全省的民办教育现状不谋而合,对整个教育的促进是显而易见的,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郑州晚报记者 尹海涛 文/图)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春意融融
绿色春天身临其境
水蓝幸福
水蓝幸福海洋爱情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