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台湾应抓住农业合作机遇 大陆已表示足够诚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11:24 新世纪周刊

  台湾亲民党“立委”蔡胜佳4月8日启程造访大陆。启程前他告诉岛内媒体,将在大陆进行一场以农业为主题的演讲。而就在此前一天,以“加快对台农业技术合作,实现两岸农业交流”为目的的福清市“台湾农民创业园”也宣告即将创办。

  据报道,“台湾农民创业园”将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先期吸引掌握较高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台湾农民来园创业。福州市农办一位官员也确认,两岸携手规划在祖
国大陆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尚属首次。

  中国大陆现在已经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尚未被完全开发的“潜在市场”,它的存在使很多海外经济学家不再担心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会过早出现。出于种种目的,他们努力地将中国营造为“世界工厂”,并且让全世界都相信:中国是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的发动机。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农业正在面临一场新的转机,这是自1980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最大的一次机遇。来自中央政府的种种政策和关注使农民相信,他们有能力养活自己、养活这个国家,也有能力应对任何外来挑战。

  不过,台湾当局显然对大陆的高速发展有所忌惮。尽管他们知道台湾农业有其先天局限,在WTO的冲击下,两岸若不商谈农业协定,大陆农业将会极大威胁台湾农业,但其却一直担心,如果农产品外销到大陆,民心会被“收买”。

  这种患得患失、掩耳盗铃的自闭心态遭到了台湾农业问题专家们的斥责。蔡胜佳1982年出任台南县农会总干事迄今,目前还担任“中国海峡两岸农业协会”理事长一职。作为一名农业问题专家,他说,在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各地农产品都陆续进入台湾市场,台湾农产品竞争力被削弱。如果再不增加外销市场,对农民权益和台湾农业都会造成很大的打击。他“希望当局尽快理出头绪,让台湾农业走出去”。

  而今年4月上旬发生的两桩“农业事件”显示:大陆已经表示了足够的诚意。与台湾一海之隔的福建已经准备用3年时间将“台湾农民创业园”建成一个现代高科技农业的示范样板,并且计划将其塑造为台湾农民创业、两岸农业合作、农业科技孵化、两岸农民感情交流的“四平台”。

  当然,精明的福建人不会干赔本生意,除了“四平台”外,他们还希望建造 “四基地”:吸纳台湾农业外移基地、引进台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交流培训基地、两岸农业合作政策试验基地。

  其实,“平台”和“基地”只是一种表象,内在的需求是台海两岸对农业合作的渴望。这种合作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是一种“竞合”的关系,而不是一种纯竞争的零和游戏。如果台湾当局对这种合作还设置障碍,那么只能证明其缺乏政治智慧,更缺乏经济发展上的战略眼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种力量可以阻挡两岸的经济交流。在欧洲,当经济发展的需求达到一定程度,而政治制度的制约又成为枷锁时,大革命爆发了,封建政权被推翻,资本的桎梏被打碎。

  今天,当大陆可以提供一个市场而台湾又需要这样一个市场时;当先天的文化、内心的感情和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决定了台湾商人应该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应该拥有发言权时,如果他们得不到这种发言权,那会发生什么?

  一名商人,无论大陆商人还是台湾商人,他需要的都是经商的环境、应得的利润和情感的认同。大陆能够向台湾商人提供他们所需求的环境、利润和认同,甚至对一些偏“绿”的台商,只要其合法经营都给予了足够的宽容。

  诚意和宽厚是最有力量的。在上海,已经有了数十万台湾人的聚居区,他们在那里创业、生活和自由发言;在福建,有数以万计的台商投资、置业、四处旅行。他们发现自己已不再是孤岛上的住客,他们找到了文化和利益的根。

  台湾是个孤岛,几十年来孤立在大陆之外;台湾又不是个孤岛,除了情感的维系外,它与大陆之间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利益共鸣。台湾当局应该看到这些利益共鸣,应该看到代表台湾社会民意基础的台商们的内在诉求。并以此为契机,重思两岸关系,重新回到产生共鸣的共识中来。耗资300多万新台币建成的台湾花莲县寿丰农场,种植着数十种“无毒蔬菜”。四月寿丰乡农会总干事曾淑懿向记者表示:期望农产品能到大陆销售。 撰文/迟宇宙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