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在竞争中走出国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20日11:32 新世纪周刊

  撰文/王松奇

  在跨国公司们分享中国市场给他们带来的美餐时,部分中国企业也走出国门,在大洋彼岸打出了一番新天地。

  走出国门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因为我们的企业已跨越了昔日单纯出售产品的阶段
,而进入了资本支配即投资者的 新时期。在国内生产资源不足、外汇储备丰厚的情况下,走出国门是“一石多鸟”之举。

  阵容强大的海外兵团

  最近几年,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例子还真不少。2004年2月,海尔进入了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BL)编制的《 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位列第95名,这也是中国本土惟一入选的品牌,今年又谋求收购英国罗孚。

  同年3月,中石化集团获准参与开发沙特王国鲁卜哈利盆地的天然气,并拥有80%的权益;7月,上汽集团收购韩 国双龙汽车48.9%的股权。

  TCL与法国汤姆逊合资组建的全球最大彩电企业TCL-汤姆逊电子有限公司去年成立,该公司在2003年的彩 电销量居全球第一位。当然,最令国人感到振奋的还是2004年底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

  我们注意到这些海外兵团在走出国门的渠道选择上是不尽相同的。既有海尔的跨洋投资办厂,也有TCL的股权换效 益;既有中石化、中石油们的内地、香港和纽约三地上市融资,又有联想的品牌注资计划。形式虽是多种多样,但殊途同归。 中国企业这一系列的行动,无一不在告诉世界:中国人来了。

  看看在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不断增加的中国企业数量,你会切实感觉到这种变化。当然,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 ,也是有着深刻经济背景的。

  生产急需突破“瓶颈”

  走出国门,是中国企业急需突破资源“瓶颈”,主动采取的经济发展战略。

  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由于内需、外需均有不足之嫌,因此中国经济理论界和实务界都产生过错觉——似乎我们已进 入一个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已过剩的新时代。

  2003年以来,由于经济增长的加速,我们清晰地看到,中国在支持8%左右的GDP年增长率时会面临多种条件 约束。这不仅有产业失衡形成的“瓶颈”,还有各种生产要素供给不足的困局。

  中国不仅缺少淡水,而且还缺少许多重要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供给缺口尤大。怎样解决资源制约、降 低产品能源消耗?

  一个有效的策略就是“走出去”—即鼓励那些资源开发型企业走出国门,到外国去投资参与资源型企业的生产,力争 从源头上解决资源性产品的供给约束难题。

  近年来,国务院、发改委、商务部及进出口银行,在支援资源型企业走出去的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目前是企业的 支持面还不够大。这其中,需要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

  扭转资金流失局面

  走出国门是中国外汇储备丰盈后的必然之路。最近两年,外汇储备超速增长,世界金融市场已产生了人民币币值调升 预期。

  这种预期心理对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产生实际影响,并转化为贸易项中的提前结汇,以及一些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 道流入中国境内,使得近年来中国外汇储备每天都有3-5亿美元的净增加额,现在中国外汇储备已达到了6400多亿美元 。

  外汇储备猛增的背景主要有三:一是强制结售汇制度。即企业出口外汇收入只能留一小部分,其余的都要卖给国家银 行;二是人民币采取单一汇美元制度。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中国出口产品以美元计价就会变得更便宜,这进一步刺激了外贸 企业的出口创汇;三是中国一直在大量吸引国外直接投资。但相比之下,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能力却相当弱。

  这三个因素的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外贸出口企业在采取事实上的低价策略,去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多年贸易顺 差形成的巨额外汇储备中的主要部分,又不得不成为美国政府债券的购买资金。

  在中国国内贷款年率为6%左右时,许多企业仍面临资金可得性障碍的情况下,每年我们又用大量钞票购买美国的低 利率国债,即在资金短缺的国情下,又以低息贷款的方式支援美国的经济建设,这是矛盾的现实。

  怎样来解决这个矛盾?在人民币升值手段的运用暂时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的情况下,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鼓励中国 的企业走出国门,用自己的收入或贸易收盈积累去投资,这样就能扭转用国家外汇储备购买美国等国家低息政府债券的消极局 面。

  创造条件走出国门

  即使是非资源性企业,特别是那些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也都应当把走出国门当成一种改善产能布局、调整产销空间 格局的有效策略。

  中国在许多产品,特别是生活消费品领域,具有一种天然的生产优势——即劳动力便宜,而这些行业目前又多为产能 过剩行业。

  将这些行业的部分生产能力,向一些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转移,既可以解决国内由产能过剩导致恶性价格竞争,带 来的经济损失,又可以通过转移生产能力的方式,绕过关税壁垒直接创造市场空间。

  近年来,中国的家用电器及服装鞋帽等行业,已在这方面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今后,所有具备外向型能力的生产型 企业,都应当把“创造条件、走出国门”当成自己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政府应当为他们提供更多指导和服务。

  让世界认识中国

  不可否认,企业跨境投资是利益驱动的。在这一点上,中国也不例外。但与利润相比,如何与当地的环境有效融合恐 怕意义会更大一些。最近在西班牙和俄罗斯发生焚烧、没收温州鞋的事件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片面追求利润的后果很可能 是得不偿失。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企业和跨国公司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好在我们现在走出国门的企业大多是国内最杰出的 代表。对这些企业而言,他们除了经济方面的动机外,还肩负着振兴民族工业的重任。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如果能够与发达国家的知名企业进行竞争,并能战而胜之,其意义绝不亚于在奥运 会上的摘金夺银。

  要知道,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否拥有一个强大的企业群体,是判断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这个层面说,我 们由衷地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 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评论】【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圆明园工程风波
2005年上海国际车展
定远号舰重返威海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珠峰科考登顶复测
2005环球小姐赛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