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彭丹性感是戏主旋律也是戏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6日15:59 时代人物周报

  -本报记者 钟怡音

  长久以来,女星公众形象的塑造由娱乐圈、媒体与明星个人共同完成。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同谋中,包装手法与指向性已逐渐形成章法。以格丽泰·嘉宝与玛莉莲·梦露为鼻祖,娱乐圈与媒体话语往往为出道女星提供两副截然不同的公众面孔:其一,走“高端”路线,制造讳莫如深的神秘感,深藏不露到“对媒体保持沉默、对求婚者保持沉默、对战争立场
保持沉默。没有人知道她怎么想。或许上帝她只能让我们欣赏,不应让我们熟悉”,以此引发观众无穷无尽的好奇心;其二,走“媚俗”路线,制造层出不穷的非议与话题,开放自身一切——包括身世、学历、家庭情况(有强奸犯父亲尤佳)、恋情(有异常性倾向尤佳)、身体结构(波霸尤佳)、宠物乃至咬指头等小恶习——以供看客指点、评论甚至辱骂,以此博得不可胜数的出镜率。

  对女星彭丹而言,不管她真实个性如何,甫一出道,她便“被决定”走上后一条路,她的身体器官成为她的代号——波神;她的衣着打扮——而非演技使她成为大型综艺节目的焦点;她的经历被制作成绯闻为人津津乐道。

  四月末,彭丹接受《时代人物周报》专访。其时,她正在浙江横店拍摄一部将在中央一套播出的主旋律片《施琅将军》。时值深夜,采访依然数次被电话打断。彭丹解释说,因为担任2005年世界环球小姐评委,而“全球只有七位评委,我顶替了成龙去年的位置”,“云南省长正亲自过问此事”,所以她格外忙碌。

  在回顾她拒拍《Playboy》封面女郎、成为香港性感女星、转型变成内地“红色艺人”的从影过程,彭丹一直强调“我是个很随缘的人,没有刻意转变”。她说她很抵触“波神”称号,一向参加公共活动的性感穿着也是“经纪公司一手策划的”。她说她颇为疑惑的是,在她一直保持“露身不露点”的演艺标准下,在近年致力于演绎主旋律片“英雄人物”的背景中,为什么媒体依然乐以塑造和翻炒她的“艳星”形象。

  实际上,“性感路线”成了彭丹银幕生涯的宿命。即使在“性感”一词前加入类似“引而不发”、“尺度适中”等形容词,即使彭丹依旧尝试各种戏路的扩宽,“性感”始终是她最引人注目的公众面孔、她的噱头、她的话题、她一切曝光的导火索。这是由娱乐圈那场隐藏的阴谋与策划所决定,凌驾在她所有语言行动之上。

  彭丹对自己无能为力。

  求学

  拒拍Playboy封面女郎

  彭丹8岁进入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系学习表演,14岁成了中央芭蕾舞团演员,17岁留美,考入朱丽亚艺术学院。后来,她连续在“美国华裔小姐”、“美国中国小姐”和“世界亚裔小姐”三次选美大赛中夺魁。由是《Playboy》邀请她当任封面女郎,遭到拒绝。

  时代人物周报:我们每每指责西方人曲解了中国女性的美,甚至“以丑为美”。作为美国三次选美冠军,你认为你的美为何受到他们认同?

  彭丹:过去外国人喜欢的中国女孩一例是圆扁脸、单眼皮、一排刘海。他们觉得这和他们认识的女孩子不一样。那时候审美趋向区域化、民族化。但我觉得现在时代不同了,地球如村。对美的认识标准越来越统一了。选美的关键在于内在,而不在于你穿得多怪、长得多不常见了。我觉得只有内外兼修的女人才能感动观众。

  时代人物周报:选美之后,《Playboy》便邀请你做他们的封面女郎,能说说当时的接洽过程吗?

  彭丹:当时《Playboy》向我介绍,说他们和一般阁楼杂志不一样,是很高档的杂志,拒绝过很多美女、演员、明星、模特。《Playboy》说,有三个原因让我们挑中你:第一,你是三届选美冠军。我们想通过你打开东方市场。第二,就好像你们现在做杂志,突然请一个清华北大学生拍摄大胆封面一样。我当时是美国艺术学院排名第一位的朱丽亚艺术学校的学生。他们认为,如果请这样的高才生,为《Playboy》做出那么大牺牲,也是卖点之一。第三,很多形体极好的模特给《Playboy》做过封面,但他们认为,因为我从小跳过芭蕾舞,我的形体是经过训练的,有艺术加工的美。既符合了他们杂志时尚的要求,也符合他们杂志古典的味道。

  后来,为了消除我的顾虑,他们还给我寄过两本杂志。一个以当时美国国家总统里根的女儿为封面,一个以一个黑人女警察做封面,以此证明《Playboy》是高雅杂志。

  时代人物周报:但你最终还是拒绝他们的要求。为什么?

  彭丹:我觉得西方和中国的观点不同。无论如何,《Playboy》还是成人杂志,读者还是男人。他们出价25万美元,还说可以再加钱。但我觉得,跳舞穿得少,是艺术。但拍这种封面照片,是商业运作。我不该做这种事,就拒绝了。

  时代人物周报:但拒拍也使你受到了关注?

  彭丹:对,很多美国报纸报道此事,标题都用了《挺着脊梁骨的中国女人》。其实当时很多中国人质问我,说,为什么不拍这种,这也是为国争光嘛。但也有很多清华北大的留学生支持我,觉得应该人穷志不穷。但渐渐的,很多人都觉得我做得对。后来《东周刊》《一周刊》《明报》等香港报刊也转载这件事,题为《中国选美小姐对〈Playboy〉说不》。被王晶、黄百鸣看到了,他们就请我去香港拍戏。

  性感只是一种戏路

  拒拍《Playboy》封面照的彭丹在香港从影后,立刻走上了“性感路线”。接片、衣着都大胆出位、游离在尺度之间。这一转型让许多观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甚至有专栏作家专门以“淮南为橘,淮北为枳”为题,撰文质问彭丹为什么在进入香港三个月后就改变了处世原则。而认为她“为钱折腰”的惋惜声更是不绝于耳。

  时代人物周报:拒拍发生在1995年,如果现在《Playboy》再请你当封面女郎,你仍然会拒绝吗?

  彭丹:肯定的。可能当时我去拍了,就世界闻名了。但我不但不后悔,还觉得我做的是对的。如果让我拍戏跳舞(脱衣),我觉得是艺术。但为杂志拍封面,我觉得是为了销售量,是不会答应的。

  时代人物周报:当时进朱丽亚学院进修,你对自己的未来设计是当舞蹈家吗?

  彭丹:对。

  时代人物周报:当王晶、黄百鸣请你拍戏,你是不是做出了困难的选择?

  彭丹:是啊。当时我在美国发展很不错的。跟很多歌舞团一起演出,都当女主角。在学院里拿的也是全额奖学金。所以当时他们两次请我拍戏,我都没答应。后来,黄百鸣又给我寄了第三个剧本。当时名叫《夜半无人私语时》——后来改名叫《狼吻夜惊魂》——说一个变态节目主持人的事。戏里有三段舞蹈,他让我自己编舞。其实这是黄百鸣特地叫人为我度身订做的剧本。紧接着王晶请我拍《赌圣》,加上《狼吻夜惊魂》很快拿了当年十大卖座电影,我就留在香港,接了很多戏。

  时代人物周报:许多观众都认为,王晶捧的是“艳星”,你对这种看法抱什么态度?

  彭丹:他不光会捧艳星。象郑伊健、陈小春、古天乐都是他捧出来的。男女影星他都很会捧。

  时代人物周报:但观众得出的规律是,王晶很会让旗下的女星走“性感路线”?

  彭丹:因为他拍的戏比较商业。商业片不是性感就是搞笑。男明星走搞笑类,武打类。女明星就得走性感路线。这样是为了票房服务,为了让更多人来看他的戏。

  时代人物周报:在你拒绝为“商业运作”的《Playboy》拍照后,在从影中,你是否为自己确定了什么戏路?后来你接拍的片子是否违背了自己的预想?

  彭丹:我一到香港,就和香港最大的影业公司嘉禾签约。他们设计我走性感路线。我觉得性感可以接受,那是一种戏路,一种风格。但暴露绝对不可以。所以我对自己规定,绝对不接三级片。到现在为止,我拍了五十多部电影,从不露点。从来没有。我也从来没有拍过任何一部写真集。我可能是那么多走性感路线的女明星中唯一没拍过写真集的。

  当时人们叫我“波神”,大家很想看到“那个”是什么样子的。有很多香港、日本、台湾、马来西亚的三级片片商拿着支票求我签约。一部有我暴露镜头的戏,片酬都开到一千万了!但我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波神”,不是“波霸”

  和彭丹讨论她的身体,会得到很多与娱乐圈“现实”大相径庭的结论:人们指责她常低胸露乳以成焦点,她则说形象设计是“公司行为”;人们讥笑她毫无演技,出镜“以乳房为重要配角”,她则说最喜欢自己一双长腿;彭丹援引张学友、张曼玉做比,似想证明自己在香港娱乐圈中经典、超群、走演技实力派路线,但是,“性感艳星”无可置疑地超越一切辩词,成为人们看到她时唯一秉持的视线。

  时代人物周报:签约嘉禾后,他们确定你走“性感路线”,有具体的包装计划吗?

  彭丹:其实也没有刻意包装。性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他们发现我的性感让观众受落,觉得这个路线适合我,会有票房。

  时代人物周报:很多公共场合,你都穿着暴露。这也是公司操作的吗?

  彭丹:当然。经纪公司给我们请形象设计师、服装设计师。我出席公开场合的衣服都是服装设计师给我们挑的,不是我自己的。我生活中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其实颁奖礼、宴会上,大家都穿礼服。只不过我走这种路线,穿得就比别人突出一些。

  时代人物周报::你平时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

  彭丹:喜欢穿牛仔裤和白衬衫。我衣柜里最多的都是这样的衣服。运动衣服也穿得比较多。出席记者会的时候,我也会自己搭配喜欢的衣服。晚礼服其实很少穿。

  时代人物周报:你的三围数据?

  彭丹:我身高1米69,体重115磅,三围是36、24、36。

  时代人物周报:你最满意自己身体哪个部分呢?胸部吗?

  彭丹:不,我最喜欢我的腿。我的腿经过训练,很有力度、很有劲。其实除了“波神”、我还有一个外号,叫“长腿丹丹”。有人说我胸部腰部臀部好,但那些地方,也许其他人也会比我好。我的腿就不一样,我是经过多年严格的舞蹈训练才具备这样的腿。

  时代人物周报:可人们更愿意称呼你“波神”,为什么?

  彭丹:这恐怕要问他们吧……好像是媒体做过一个民意调查。参加评选的女星很多:钟丽缇、叶子楣、叶玉卿、吴家丽、利智、钟楚红、张敏、邱淑贞、翁虹……但评比的结果是叶子楣和叶玉卿是“波霸”,我是“波神”——只有一个“波神”。我觉得很奇怪。后来媒体解释说,那是因为我够神秘。大家都知道它“那样”,但都不知道它到底长什么样。其实一开始我对这个称呼很抵触,可后来记者安慰我说,人家张学友也叫“歌神”嘛。都到了“神”的地步,还有什么要紧。后来我也觉得这是身外物,我更愿意拍些实实在在的戏,让别人看。

  时代人物周报:很多人认为你隆胸,你能给予一个明确答复吗?

  彭丹:我是很反对隆胸的。像我这样跳舞的,小时候觉得胸大是个累赘,很自卑,老想用东西把它束起来。其实长大后我也不觉得我胸很大。我就是胸部丰满,可我屁股也丰满啊。女孩子的丰满是全身的。要是我个子不高,有个36的胸,那就是真的很大了。叶子楣、叶玉卿、钟丽缇都比我矮很多,所以她们才叫“波霸”,像我这种高个子的,只能是“波神”。

  我反对隆胸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健康。我是不知道怎么整,好像要往里面加东西、打针,都很可怕。

  我自己从出道到现在都是这个样子,不整容也不整胸,连牙都不整。其实几乎所有身材好的明星,都会有这样的传言。我算少的了。叶子楣、叶玉卿、利智都被传得很厉害。甚至林青霞有一次参加金马奖颁奖典礼时,胸部突然变大,人家还说以前拍戏的时候没见她那么大的。这种传言很经常。

  时代人物周报:许多人认为香港娱乐圈是一个让女星拿身体说话的地方,对此你有何看法?

  彭丹:其实在香港每年都有这样的选美,美女层出不穷。但当时我到香港,之所以大家一夜之间认识了我,我觉得更多的是靠演技和自身素质。就像张曼玉,她在香港不是最好看的,但她是最红的,最主要还是因为演技和内涵,所以香港娱乐圈其实还是拼实力的地方,可能某次晚会、某次出镜能让你走红,但不会太久。我也是这样,现在人家都叫我“红色艺人”,也不是我一部作品,而是多部作品堆砌起来的。

  彭丹的“主旋律观”

  近年彭丹工作重心转向内地,先后拍摄多部主旋律电影、电视剧,如《开着火车上北京》、《拒绝末日》、《张思德》等。其出演影片成为国庆献礼剧,获得“五个一工程奖”,为港台艺人获得该奖的第一人。

  但在演艺圈和媒体圈,一直存在对她的质疑声。一位娱记认为,彭丹擅长“自我炒作”。他举例说,彭丹曾授意记者将自己与史蒂芬·席格的合影登在香港小报上,再哭哭啼啼地出来澄清她和史蒂芬·席格“只是朋友关系”;主动询问记者:“你们看我长的像不像巩俐?”等媒体将此作为谈资开炒的时候,她又故作姿态站了出来:“巩俐是巩俐我是我,请不要把我们混为一谈”。有圈内人则认为,彭丹喜欢在各种明星汇聚的场合“博出位”,和各类当红明星热络招呼、高调合影,在去年的《CCTV-MTV音乐盛典》上,又借讽刺章子怡“不念旧情”(两人同在北京舞蹈学院学过舞),大大炒作一把。甚至还有人认为,彭丹可能以大量接拍主旋律片“博出位”。

  时代人物周报:怎么开始接拍主旋律片的?

  彭丹: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大庆,有一部主旋律片叫《开着火车上北京》,找我出演女劳模。当时我对主旋律片该如何演没有半点概念。就去甘肃体验生活,在工人队伍里采煤,背孩子,开火车。我现在会开三种火车:蒸汽机、内燃机、电力机,都是那时候学会的。那部片子后来得了奖。从此,就有很多导演找我出演主旋律片。我在《黄埔军人》里演女军人、《烈火英雄》中演消防队员、《拒绝末日》中演刑警队长、《张思德》里演小放映员……很多人都说很尊敬我,说这么多年我真是默默无闻,兢兢业业拍这些片子,很低调,从不炒作。但因为一个香港演员演主旋律片,身上戴国徽,演军人。好像就引得很多人注目一样。

  时代人物周报: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找你去演女劳模?

  彭丹:我开始也觉得很奇怪。他们在许多女演员里选中了我,难道我长得像劳模吗?他们解释说,就是想破一破脸谱化模式,让主旋律片人性化。他们说,女劳模不仅要外表朴实,内心也要很朴实。他们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很适合这部戏。

  时代人物周报:你在选择剧本角色时,是否确实向主旋律片倾斜?

  彭丹:确实有。如果同时有几部戏找我,我还是会选主旋律片。虽然商业片由于背后的商业投资,片酬比较多。主旋律片由于是国家投资,片酬很少。但我还是会选择主旋律片。

  时代人物周报:这是基于什么心理?

  彭丹:我觉得主旋律片能表达我的情感。有些人觉得主旋律片很老土,其实不尽然。美国电影百分八十都是主旋律片,赞扬自己的国家和领导多么伟大,弘扬了美国文化。所以主旋律片也有艺术性。只不过过去国内主旋律片拍得不好看。但拍主旋律片一定要坚持下去!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好的主旋律片,怎么能成为一个好国家呢?主旋律片要多拍,拍好。而且急需新鲜血液。所以我想拍主旋律片。

  第二,拍主旋律片对演员也是很大锻炼,演技会有很大提高。主旋律片不会去捧某个演员,不像《还珠格格》这样会让人一炮而红。但她会督促你提高演技,不再让自己当花瓶。演员最主要的是保持创作激情和欲望,主旋律片能激发我的创作激情和欲望。

  第三,主旋律片使我人生观世界观得到改变。比如《开着火车上北京》里面的女劳模李秀凤,她的精神是当代人所缺乏的,也是我所缺乏的,从她身上,和很多主旋律影片的光辉形象身上,我觉得自己得到提高。有一次,我听说有14个四川孩子失学,我就说要负担这些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我觉得就是我一直拍主旋律片子,我有责任感和义务。这些孩子我养了九年了,一开始我没跟任何媒体说,后来才被记者们发现了。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48届世乒赛
二战回顾系列专题
库尔斯克会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海战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
新浪狮篮球队回访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中国特种部队生存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