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我热爱我自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17日17:38 中国青年杂志 | ||||||||
当时很多人对我的选择感到不可思议,但是我自己很清楚,经过了那么多尝试,我终于在我还可以选择的时候找到了方向。 文-月阳 我觉得,一个人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找到了自己最想
我从高一时就喜欢写作,但是高考时满脑子还是那种封闭填鸭式教学带来的僵化思维,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就随便报考了一所师范大学的IT专业。真正开始对自我的寻找和醒悟是从大二开始的。大二那年,寻求一种与自己最契合的并且能以此为生的职业方向已经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了,毕竟,这样的确需要很多次尝试。 我刚开始尝试着像作家一样写东西,但是我越写越觉得思维狭窄,我的生活和思维并不能在这个纯文学的领域中活跃起来。后来,我凭着基础的绘画功底开始学习时装设计,这种充满个性、创意和想像力的东西很让我着迷了一段时间,但是后来涉及到一些专业的东西还是没办法入门,身边又没有一个懂时装设计的老师辅导,所以卡在那里怎么也不能再进一步了。单就尝试这两个方向已经花费了我一年半的时间。幸运的是,大三下学期系里开设了电视广告、DV拍摄等课程,这些课程有拍摄机会,一般都是拍摄一两个短片。我总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很好的构思和作品,而且不断地有灵感激发我拍摄下一个东西,我的生命为之激动起来。当时我想,我应该找到自己的方向了。那时刚好临近考研,只用了一天时间考虑,我就决定报考编剧专业的研究生。当时很多人对我的选择感到不可思议,但是我自己很清楚,经过了那么多尝试,我终于在我还可以选择的时候找到了方向。 常常有一些年纪小的朋友打电话来说,不知道应该干什么,或者自己有什么想做的事情却没有时间和机会做,一天到晚只是从事自己毫无兴趣的工作。我总是忍不住催促他们,在一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应该不断尝试,寻找自己的方向了,这些方向往往是和自己的专业相背离的,如果找准了就不要顾及你的专业,放手从事自己的东西,准备研究生的第二次选择。虽然大多数人在高考时的选择是盲目的,但千万不要在面临第二次选择机会的时候依然盲目。一旦参加工作后,恐怕就没那份尝试的激情和兴致了,也没有宽裕的时间和条件了。 现在,我考上了研究生,读编剧专业,生活很放松很自由。这是一种可以随心所欲学习与实践自己热爱专业的自由。 一个剧本刚刚开始写,我就已经想好了下一个剧本的构思,我很少直接找制片人按照制片人的意思来写,因为那样太受限制,我希望我的创作如同我的生活一样自由表达。写好了如果有人要就拿去拍,如果没人要就先自己搁着,只要一个剧本比一个剧本好,自己的编剧技巧和思想宽度一天比一天提高,我就觉得满足。当然有一天,我可能会迫于生计去按照别人的意愿写剧本,但目前我还是常常自己一个人静下来写,因为如果一个编剧刚开始创作就受太多干扰,介入太多的功利因素,那他是绝不可能用心来写作的,作品自然也无法打动别人。 很多搞艺术的人爱把自己的生活表现得很前卫很邪门儿,其实那是极其肤浅的一种表现。我认识的几位艺术前辈的生活很平常,但是他们的深度恰好隐藏在这种平常之后。我学习着他们的这种不夸张的美德,但写作毕竟会让一个人的神思游离出生活:我常常无法从我的创作状态中顺利地回到生活状态中,刚开始我每写几个小时就会停笔静坐一小会儿,后来我会在我写完一个东西之后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回到生活。跳出生活去创作,创作之后再回到生活,那是我必须遵循的规律,不管创作的剧本如何大胆夸张,作为作者的生活本身还是应该平常与质朴,不滥情,不夸张。 虽然与同龄人比较,我比较严肃,但作为年轻人,我还是不免受职业的影响,有着些许困惑。比如在我的一些作品中诠释的爱情都是短暂的,如果我想体验一生的爱情,那就只能不断变换对象。这种逻辑假设常常让我对自己的爱情进行审视和反省,甚至是怀疑,这样的思维惯性必然影响到我对他的情绪。幸好,我的男朋友是一个很智慧的人,很了解我的思想和状态,他总能将我从极端的爱情思维带入正常的生活思维。他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坐标,回到他那里我就回到了生活中。而我,只需放心地走在艺术的路上。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