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外滩画报专题 > 正文

贾平凹和我们的秘密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5月25日11:15 外滩画报

  外滩主笔/俞悦 摄/田宇

  他是小说家、散文家,又是收藏家、书法家、画家,还研究周易,精通命理星象,像他最推崇的文人苏东坡一般,他 的身上有着才子的气息;他自称农民,但总能准确把握并引爆文坛甚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敏感话题”;他体弱多病,这使他 似乎更接近“神灵”,坊间一直流传有他是高明卦家的说法;他个性软弱,说话木讷,还是传说中的吝啬鬼……

  同时,他可能是当代文坛在民间“段子”流传最广的作家。也许100年以后,人们已经忘记了《废都》,忘记《怀 念狼》,忘记《秦腔》,但关于他的段子,却能使他“千古不灭”。

  他是贾平凹。

  贾平凹的确是“开风气之先”的人。他的一大特点,是总能预知“热点”。1990年代以来,在各个阶层都能引起 共鸣的作家,恐怕只有贾平凹。《废都》可能是中国出版界的一本正式出版的“淫书”,并在当时遭到批评。而“段子”在文 学作品中的第一次出现,也是在这本书。可以说,1980年代的人从徐星的作品里认识到什么是“颓”,1990年代的人 从《废都》中认识到什么叫“废”,难怪作家张生说:自《废都》以后,人们一直在等待《废乡》,现在它终于以《秦腔》的 名字出现了。

  贾平凹不过是个文人,身材矮小,既不酷也不帅,为何常能享受到娱乐明星一般的“待遇”?他从不按牌理出牌,却 为何总能占据着时代话语的主流?他的人和他的小说一般怪异,这是他表达个性的方式吗?他的字是文人字,却为何价高难求 ?他的小说成就在文坛也存在着很大争议,他为人胆小低调,却为何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他和通常意义上的“文化英雄”不同 ——他没有明显的特征,这让我们感到有些茫然。他是谁?为什么这样神秘莫测?

  也许答案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复杂——贾平凹的身上,暗含了我们这个时代中人们对文化的想象和某种文化精神 。或许,他还带给我们一些别的东西。

  说到这里,我们先要说说汪曾祺。在某种意义上说,他堪称贾平凹的前辈。

  “五四”以来,中国文人总在一个项目上进行比赛:谁更“摩登”?谁的生活方式更“腐朽”?然而,到了上世纪8 0年代,一个重要的人物浮出水面——汪曾祺。汪曾祺先生的作品突然“走红”,使人们突然意识到,生活的质感与品味,或 许更加重要,而那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传统文人对生活的精神想象。1990年代以后,汪曾祺的精髓在贾平凹的身 上得到了继承。

  可以说,贾平凹的“名气”,并不全部来自他的文学成就。他事佛、参禅、研究命理星象;他喜书法、好绘画、热衷 于收藏;在民间,他甚至以算卦而出名;他和他最推崇的大文豪苏东坡一样,也成为民间话语的重要素材——苏东坡不仅是大 文豪、大才子,在生活上也堪称讲究,这从现在人们经常享用的“东坡肉”以及苏小妹的“段子”都可见一斑——文人的打破 专业化,回归传统,是解开我们这个时代与贾平凹关系这一谜团的钥匙。

  著名批评家郜元宝认为,贾平凹的一大特点就是,当前文坛关注什么问题,他在关于故乡的写作中总可以找到对应物 。这是贾平凹的聪明处。一方面,他是个天才,多才多艺,脚踏在寻常人到达不了的地方;另一方面,他又如此不幸,在公众 场合,他永远行动迟缓,目光茫然。怜悯和崇敬,交织成人们对他复杂的感受,并产生巨大的神秘感。这比起张牙舞爪或者是 自作聪明,都更令中国人乐于接受。

  贾平凹是不是中国最富作家先按下不谈,但他的《废都》让很多人变成千万富翁却是不争事实——从1993年《废 都》出版后,一直没有再版过,但12年来,它的盗版一直以每年几个版本的速度在增长,发行量惊人,盗版的《废都》滋养 了很多出版界“巨枭”。贾平凹像一个来城市冒险的农民。他总是希望把事情做好,总是希望所有的人都高兴。出版圈里总在 流行这样的“段子”:当出版社的编辑们排着队去贾平凹那里等下一部书稿的时候——一般来说,他的书是畅销的代名词—— 他总是答应完第一个,因为不敢得罪第二个,于是又从第一个手里骗回书稿。

  贾平凹从来没有讳言他是个农民。中国农民是没有安全感的,靠天吃饭,即使家里藏着三窖粮食,也许明后年就会青 黄不接;贾平凹总在生病,病人也是没有安全感的。农民和病人这双重身份,使得贾平凹严重缺乏安全感。民间流传的贾平凹 的大量“段子”,多半是关于他的吝啬和贪财。有人估计贾平凹是中国最富的作家,但他仍然穿普通的衣服,不开车,他仍然 喜欢吃5元钱一碗的葫芦头泡馍——贾平凹的脆弱与不安全感,代表了许多现代人的脆弱与焦虑。

  其实,人人都想成为“贾平凹”。

  他暗含了我们对文化和对生活的想象,表面上,贾平凹和那些每天招摇在办公室里的白领、开着名贵跑车的中产阶级 有很大距离。但是,在很多很微妙的“点”上,他与他们强烈共鸣。

  当我们发现这样的大才子的身上,有着和我们一样的焦虑,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困惑,有着和我们一样的弱点的时候, 我们会感到某种快乐。

  【链接】

  贾平凹是

  “中国一等伤心人”

  ——《秦腔》评论摘录

  贾平凹:秦腔唱腔,分欢音、苦音两种。小说中所录的秦腔曲牌,多为悲凉之慢板。

  复旦大学郜元宝教授:贾平凹是“中国一等伤心人”。《秦腔》是对传统乡土的一种“回归与告别的双重姿态”。但 是,作者在关注一些重大事件时被这些事件本身的力量所吸引,导致作品的层次被破坏,没能把作品“没完没了、无边无际的 闲言碎语”这一最大的特点发挥到极处。“他复原了这个世界,却对这个世界不安心”。

  如果把莫言的“猫腔”与贾平凹的“秦腔”稍微作个比较。可以看出贾平凹的聪明,他知道单纯用文字来模仿秦腔是 无力的,所以他采取了迂回曲折的方式,通过不断的铺垫、烘托、描写、暗示来告诉我们什么是秦腔。

  鲁迅文学院院长白描:多年以前,我看《白鹿原》,我感觉出乎意料的好,这次看《秦腔》,我又找到了当时的感觉 。……《秦腔》的后记,它让我想起《报任安书》。

  华师大罗岗教授:贾平凹用文字还原和营造了一个活生生的世界,是对将要成为绝唱的农村生活作的“挽歌”。

  【贾平凹小传】

  原名贾李平。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1982年后 从事专业创作。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等职。

  著有小说集《兵娃》、《山地笔》、《野火集》、《商州散记》、《腊月·正月》、《天狗》、《晚唱》,长篇小说 《商州》、《州河》、《浮躁》、《废都》、《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等,诗集《 空白》以及《平文论集》,书画集《贾平凹语画》等。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国画专题
国之瑰宝水墨风情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