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时代人物周报专题 > 正文

时代人物周报:外交官李金发不会写作才会写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1日18:37 时代人物周报

  赵毅衡

  李金发已经在历史上有一席之地。对这样的人物,说好说坏都已经无奈他何。任何中国现代文学史家都不能不提到这位“中国象征派第一人”。在恰当的时候,做了恰当的事,这本身就是天才的表现,凭这一点就不能说此人浪得虚名。

  如果我说读不懂李金发的诗,就得先说清我自己“的确”懂诗。如果我说李金发不会写诗,我就得说清“什么是诗”。显然,我无法说清,因为谁也没有说清过。不过,让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看他的留洋经过,他在什么样的教育准备后写这些诗,或许有所答案。

  李金发于1901年出生于广东著名客家侨乡梅县一商人家庭。6岁起在家乡私塾,15后在家乡中学,《幼学琼林》之类读了不少。此时正是五四新文学风起云涌之关键时刻,身据南地的李金发,对此毫无所闻。家中希望兄弟辈出一个读书人,以光大门楣。1919年初他接到上海复旦中学朋友来信,谓正号召“工读互助”,组织到法国“勤工俭学”。

  李金发闻之跃然,即向家中要了几百元,到上海买了钳锉工具,真准备到法国干苦活。1919年夏从上海启程去马赛。分到枫丹白露中学读法文,全班程度不齐,教师无法应付,只能让大家自行揣摩。但李金发天性敏悟,终于靠半自修学通法文。两年后到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雕塑,与林风眠等同学。

  向往文艺,却几乎完全没有接触中国新文学,拒绝同新文学同好来往,在20年代中国文学青年中,李金发恐怕是独一无二的。连这个词“新文学”,也是听留法同学,后来成为共产党总书记的李立三说的,但是他认为李立三好高谈阔论,所以听说了也没有印象。

  到巴黎学会法文后,19岁的李金发开始读法国象征派诗,但法文不会自动转换成中文。体验到意境,就有个如何转换到现代汉语的问题。他这一年开始写诗,直接取法于波德莱尔与魏尔伦,而汉语工具,却是半文半白的《玉梨魂》句式。李金发的诗风,实际上是用半文言改写法国象征派颓废派诗。

  如此漠视现代汉语诗的潮流,有好处,就是自成一体,“无缰之马”,完全是自说自话的风格。或许这就是造就诗人的条件: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就能写出一种新语言。

  有两本手稿,他曾寄给周作人,作为一名文青,请求“品题”。周作人敏感地看到这些诗有可取之处,回信多方鼓励,同意收入北大《新潮》丛书。但他并没有抓紧出版,也没有布之于刊物。一直到李金发1925年回国后,他的诗才出现在《语丝》等重要杂志,第一次被人读到,并且引起轩然大波。于是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如此让人瞠目结舌的诗行: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1925年他回国后,一生与中国文坛,几乎没有任何往来。当文坛多人指出他的诗“看不懂”时,李金发说:“我满不在乎,只认为他们浅薄而已。每一个时代凡创始之事业,必有人反对或讥讽,到头来必得大于天下。”实际上他已经不写诗,在乎不在乎,都不相干。任何批评或建议,对“金发体”已经不起作用。李金发隔着大洋,在中国诗坛“烧了三把火”之后,回国却转头弄自己的一技之长雕塑。当时给名人立铜像成风,李金发自办雕塑作坊,艺术上平平,金钱上却很成功。在手痒时还是会写作:他后来写了不少短篇小说,题材主要是在法国的留学生活,可以说是开了“留学生文学”之先河。但是文风平实,故事浅白:中文会写了,却没有旧日敢于吓人一跳的气派,因而也就从未有人提起。

  在法国的四年,李金发环境隔绝,没有学现代汉语的机会。所以他的这些诗,是一个私塾底子的“童贞”青年硬搬法国诗的产物。一旦脱离了在国外的封闭环境,学会写通顺的中文后,再也写不出旧日风格,就是明证。

  1928年李金发的德国妻子回国探亲,一去不归。后与梁智因女士结婚,有子两人。1943年李金发放弃艺术生涯,任外交官,长期任职中东伊朗、伊拉克。1950年弃职去美国新泽西州办鸡场。失败后,在纽约“大隐隐于西”。1976年辞世。

  相关专题:时代人物周报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