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道:诺奖群英给中国留下了什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04日16:48 中国财经报道 | ||||||||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节目《诺奖群英给中国留下了什么》,以下为节目内容。 主持人张冬: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中国财经报道,这个星期有两件大事特别值得我们关注,一件就是我国和北欧之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问题,另一件是“诺奖群英”齐聚中国,前者激烈,后者热烈,我们的节目播出以后观众朋友的反映也是如此,我们看一些观众的短信,一位天津的朋友这样说,中国纺织品不能被欧美随便设限,要向世界证实我们的势
6月1号下午,3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访问人民大学,这是他们此次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尽管几天前近四百张门票就已被一抢而空,但演讲开始前,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门前还是挤满了学生。在学子们眼中,这些学界泰斗已经成为他们的偶像,就算不能亲耳聆听他们的见解,能一睹大师们的风采也算一种幸运。 人民大学一位学生,一个以前在神坛上的经济学家,他现在在人们身边,因为了解所以大家崇拜他。 有幸与大师近距离交流的学生更是异常兴奋。 学生说:“纳什先生就坐在我的身后,正后方,在几天以前我也不会想到我有这么近距离地跟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这样近距离接触的机会。马丁教授给我的感觉第一是他的演讲的才能,非常的有激情。最重要的是我从他的演讲中能听出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 事实上像这样的热情已经延续了整整3天。7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5位世界一流经济学家首次齐聚中国,吸引众人目光的,除了这12人的豪华阵容以外,当然还是他们到底能对中国经济提出怎样的看法。第一个挑起人们神经的,是“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当他第一个走上演讲台,并把既定的演讲主题临时换成“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一个大辩论”的时候,“诺奖群英”们与中国人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 蒙代尔提出的观点非常鲜明:中国货币运行非常好,也不必要对它进行任何的更改。人民币升值有12大危害,人民币汇率应当保持稳定。和他一样,另外几位经济学大师,也纷纷针对目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道出了自己的看法——特别是中国与欧美间的纺织品贸易摩擦。 约翰·纳什说:“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其实就是溢价博弈论,而我并不觉得这是件坏事,因为多方博弈的结果总会趋于平衡。” 弗农·史密斯:“美国和欧盟应该停止把中国看作是一个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应该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合作者。 艾尔波托·艾莱斯那说:“贸易壁垒的降低,将会使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一样便宜。” 对中国的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来说,他们更渴望与经济学大师面对面进行沟通。 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王小兰说:“他们这次对我们的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民营企业家的企业精神,对我们包括民营大学的发展建设等等给予了肯定。可能是我们要享受很长时间的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400多位企业家参与了5月31号的这场与诺奖得主的专场对话,活动组织者坦言,企业家们之所以会花3800元的门票,除了与大师直接沟通,还有其他一些想法。 蒙代尔国际企业大学董事长吴姝说:“这些企业家对这些诺奖大师抱的期望值比较高,希望能够通过这些知名学者的声音传递给政府的政策制定方面,有一些新的(政策)方向的发展。” 北京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会长王小兰的评价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觉得特别有收获。由于对中国国情了解有限,大师们一些 “水土不服”的建议,也让大家觉得不够解渴。 北京盛世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认为:“他毕竟还是有一些(局限),对中国有可能只起到一种信心的作用。” 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勤说:“他们的回答,我认为,离我的要求还有很大一块距离,这企业家是一个圆圈,这经济学家是一个圆圈,他俩交互的那点实际是有限的。” 主持人张冬:刚才看过了我们的片子大家会发现,有人把这次诺奖获奖大师到中国形容成八仙过海,也有人索性就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些外国专家学者对中国经济下得药方到底灵不灵呢,企业也发表了观点,不知道二位专家是不是同意他们的看法。 水皮:某种程度上有点相近,我觉得不能功利地看待他们的来访,经济学大师尤其是前沿的,他不是点子大师,不是给企业做咨询的管理学教授,所以一批听众可能抱着非常具体的目的来听就会失望,另外他们毕竟是做基础经济研究,他们使用的语言体系相对抽象,坦率地讲除了个别人讲的东西我能听明白,有几个人的东西我实在听不明白,我一直在寻找他谈话中间的逻辑关系,都没有找到。 陈雨露:这些专家他这次到中国来,实际上是他们准备了一个讲稿,来面对中国听众的问题,但是他们准备的讲稿和听众提出来的问题完全是属于两个天地,他们准备的问题更多是对学术界讲的,他们面对的问题是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现实的热点问题,所以他们不得不在到了中国以后有这样一个转换,那么这个转换呢我觉得也很有意思,就是这个转换过程当中,他们努力的用他们对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一些理解,来换位分析中国的问题。他们有一些是第一次到中国来的学者,所以说大家觉得不解渴,主要是他们对中国的问题不太了解。 主持人张冬:陈教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跟他们私下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私下里他们会和您聊什么话题。 陈雨露:私下里的话题比他们在讲台上讲的话题更有趣更有哲理,比如说像他们跟中国经济学界交流的时候,中国经济学界问他们最多的问题就是你们觉得在未来二十年,会不会有中国的学者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的回答我觉得也很有意思,他说也许在这二十年里边对中国的学者来讲,更重要的还不是去考虑那个诺贝尔奖,他认为诺贝尔奖获得了给中国的也只有100万美元,但是中国的改革理论,在过去26年里边,让中国的经济发展由一千多亿美元变成了一万多亿美元,这个奇迹能不能在未来二十年继续持续,这个对中国来讲比诺贝尔奖重要得多。 主持人张冬:我想到弗农史密斯说的一句话,给我印象特别深,他说假如商品不跨越国界的话,那么士兵将会跨越国界,这句话给我印象深刻,很多朋友给我们发短信也说了解到最近一段时间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等等,这方面您怎么看。 陈雨露:纺织品贸易摩擦和人民币汇率看上去是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因为你人民币老是不升值,所以他就要在这个方面给你找麻烦,压着你必须升值。 水皮:其实纺织品刚才陈教授说到点子上了,跟汇率是一回事,纺织品设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刚才史秘斯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就是一个战略战术的过程。 陈雨露:他们看得很清楚,多数人表示欧洲美国对中国纺织品的设限是不对的,有的表现得温和一点,有的像蒙代尔、史密斯表现得很激烈很气氛,说这样不符合WTO的规则,不符合自由经济的规则,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讲,是不公平的。当然他也提到了对中国来讲也要保持,也要采取一些策略,不要贸易战,一旦打贸易战以后可能对中国的经济顺利发展不一定有利。 主持人张冬:真是外行看热闹,内行才看门道,这次跟大师们接触的过程中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采访学生的时候也提到了约翰纳什,他非常可爱,六一儿童节刚过去就表现出了童真,有人说这种精神值得学习的,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答案找寻不是惟一的,是要保持童真,我什么时候提出值得提出的问题,这些学者里面给二位留下印象深刻的还有哪些? 水皮:我最深印象是蒙代尔第一场演讲临时换题,他把一个比较大比较抽象的题目换成了人民币汇率的大讨论。一个美国人,或者说一个加拿大人,他从他的角度来看,能够如此坚定地坚持这个固定汇率制度对中国的意义我觉得耳目一新。他能比中国的学者,以一个独立第三方的角度做研究,我说他比中国人还中国就是这个角度来讲,因为他看问题的角度和他的身份的独特性,决定了他能够比较坚定地讲出他认为是真理的东西。恰恰可能作为当事人的中国学者,可能在涉及中国经济问题上有很多需要跟世界沟通的时候这个表达得就不那么鉴定和明确。 陈雨露:这次我看到有一批,就是来自于西方的学者,他们就是那批年轻的学者,这批年轻的学者,我觉得他们对我本人的触动,比那些获奖的学者还大。 主持人张冬:为什么? 陈雨露:这批年轻的学者年龄比如说马丁63年出生,但是他已经在整个国际经济学界已经是鼎鼎大名了,我感觉到在他们身上这批学者,他们的理论功底,比上一代,比他们的上一代学者还要扎实还要挥洒自如。我主要是讲就是国内的中青年的学者,恐怕在未来的竞争当中,我们现在需要解决一个学风浮躁的问题,所以这一点的心里我们的学者更多的是,更多的是飞来飞去,更多的是很难安安静静坐在书桌前思考,比如说这次,我觉得这次西方学者来,最大的一点,我个人来讲,就是说给我们自己有一种信心,那么这个信心就是说中国的经济经过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改革,发展得很快,但是中国经济学的思想体系究竟是什么,谁能够,有哪个人把它真正地凝练并且提炼出来了,很少,很少。 主持人张冬:上次我们在节目当中陈教授就提到了有一些西方的经济学者在访问中国的过程中带来过一些理论,而且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产生一些影响的,那么这次和以往相比,这12位大师留给中国的又是什么呢? 陈雨露:这次论坛,如果说有成果的话,我认为它就是在推动中西方两种经济学文化的交流,特别是西方了解中国的经济理论的话,是有着非常强的正面的作用。 主持人张冬:水皮先生您认为这12位大师给我们留下来更多的是什么。 水皮: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讲更多的是一种选择性的理解,然后开拓我们的视线,比较具体讲比如汇率问题,包括税收的问题,因为他们原来确定题目的时候也确实比较有针对性的,针对中国需要来讲,包括这些不同的大师之间的互相争论,我觉得都非常有意,包括人口增长对经济的影响,他们实际上是给非常确定的答复的。 主持人张冬:感谢两位专家参加我们的讨论,应该说诺贝尔群英给中国经济直接下一个药方我们看是不切合实际的,目前来看这次12位经济大使到中国开的群英会的的确确可以让我们中国经济学者站在一个更广的高度看待中国经济问题,希望大家多带来一些思考的话题,这样的讨论也不会因为诺奖群英会的讨论告终,下周还有一位诺奖获得者到北大发表演讲,同时和一些企业界认识业界认识召开圆桌会议,他就是经常和格林斯潘喝咖啡的同时,这位就是爱德华,希望他给中国带来更多更始及的建议,您对这次诺奖大师到中国有什么看法希望您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告诉我们,感谢您收看今天的中国财经报道,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本期主编:李 洋 本期记者:于 浩 张 菁 《中国财经报道》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22:05——22:25(首播) 周五: 23:15——23:35 (首播) 周一至周五:09:38——09:58(重播) 相关专题: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