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新民周刊:中国夏日外交火热进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13:02 新民周刊

  中国的“温和外交”体现了中庸及“和为贵”的思想,但其主动而不咄咄逼人的风格,更能展示中国的大国责任感和日渐增强的自信力。

  撰稿/刘 洪

  6月30日,莫斯科郊外,俄总统普京的别墅。

  浅白色大壁炉前,普京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侃侃而谈。当天晚上,普京夫妇特意用精心准备的家宴,款待远方来的胡锦涛和夫人。

  在国际外交场合,邀请一国领袖到别墅共进家宴,无疑是最友好的款待。无拘无束、亲如家人的晚餐,也是国家间友好关系发展水平的一个象征。

  这是胡锦涛主席此次出访的第一天。在以后7天里,他将对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哈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元首会议;然后远赴苏格兰,出席“8+5”会谈(西方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五国领导人对话)。

  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说,胡锦涛此次出访,是“中国今年一次非常重要的外交行动”。

  今年9月,胡锦涛主席还将赴联合国和美国访问,这将是他出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一次对美国进行访问。

  外界评论:中国正在开展火热的“夏日外交”。

  中俄元首高密度会面

  中国夏日外交,最关注的还是大国和邻国。到莫斯科,谋求的是中俄关系的更上层楼;到阿斯塔纳,侧重于发展邻国关系和稳定中亚局势;苏格兰之行,则是与西方强国的对话。

  在中国领导层一波又一波的外交努力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正渐入佳境,“中国机遇论”已成周边国家共识。

  历史白云苍狗,随着冷战的结束,地缘政治的变迁,互为最大邻国的中俄,正进入一个“蜜月期”。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称,继50年前中苏友好后,中俄正开始“第二次伟大友谊”,“胡锦涛和普京的会谈结果,完全有理由成为本季度最重大的国际事件”。

  普京总统的家宴,是两国领袖亲密关系的一个见证。两人会面的频繁度,更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一般估计,中俄两国元首今年将可能六度会面。这种高密度的大国领袖见面,在国际关系交往史上是少见的。

  不到两个月前,胡锦涛就应普京邀请,专程到莫斯科参加了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的隆重庆典。

  此次胡锦涛再度访俄,在多个场合,与普京进行了共近7个小时的交谈,达成广泛一致。

  几天后,两人共赴阿斯塔纳参加上合组织元首会议;然后,两人又将在苏格兰“8+5”会议上商谈。

  今年也是联合国成立60周年,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9月都可能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中俄元首将会再度坐在一起。

  今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韩国举行,届时,中俄领袖和其他领导人还会再聚一堂。

  俄罗斯《生意人报》评论说:“两国领袖间如此密切和长时间的会面,证明莫斯科和北京间的关系已发展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这一步得来不易。普京在会见胡锦涛时就说,俄中双方共同努力解决了所有历史遗留问题,为两国关系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历史上,中俄多次因为领土争端兵戎相见,领土问题也成为影响双方民族感情的因素。

  除双方将加强经济合作外,今年8月,中俄将进行首次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代号“友谊-2005”。

  军事合作,往往是两国关系中最敏感的部分。这次中国建国以来与外国举行的最大规模军事演习,足以说明中俄已建立起的高度政治互信。

  中俄“永不为敌”,符合两国人民利益。但在一片大好形势中,更需要有清醒的头脑。中俄毕竟国情不同,合作中也存在着不少摩擦,“中国威胁论”在俄也颇有市场。如何处理好敏感问题,考验着中俄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俄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贡恰罗夫不久前在一篇文章中提及的处理敏感问题事项,或许可以给人一点启示。

  第一个例子,水资源合作。中国北方缺乏淡水,俄罗斯水资源相当丰富。但在制定合作计划时要谨慎和讲求策略,既要考虑到两国生态环境,也要考虑到两国人民的情绪,提出各种冒险的计划,比如,之前有媒体称的“让贝加尔湖水流向中国”,只会把好事搞糟。

  第二个例子,农业合作。俄罗斯远东确实存在着大片的空地,如果加以利用,可以更好地促进中俄两国农业合作。但“也必须表现出科学态度和一定的分寸感,例如不应使用这样的提法,即西伯利亚和远东只有吸引大量的中国农民才能大幅增加农业生产”。

  贡恰罗夫由此指出:“目前俄中关系完全不同于苏中关系,所有这些新的因素需要我们深刻而全面地思考。它们为进一步发展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

  大国责任感:构建国际新秩序

  7月1日,克里姆林宫,祖母绿石厅金碧辉煌。

  胡锦涛和普京签署两国《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微笑,交换,握手。大厅内爆发出长时间的掌声,数百名记者捕捉住这一历史性瞬间。

  访问俄罗斯,是胡锦涛此次夏日外交的第一个高潮,而高潮中的高潮,就是这项联合声明。

  新华社当天发自莫斯科的新闻报道中,也特别强调该声明的签字是所有“签字仪式的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

  3000字的联合声明,系统地阐述了中俄对新国际秩序的看法。见解深刻,着眼长远,充满大国责任和道德担当,但也不乏绵里藏针。

  声明说:“国际社会应彻底摒弃对抗和结盟的思维,不寻求对国际事务的垄断和主导权,不将国家划分为领导型和从属型。”

  ——明显针对的是霸权和冷战思维。

  “任何旨在分裂主权国家和煽动民族仇恨的行为都是不能接受的。不能无视主权国家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不能从外部强加社会政治制度模式。”

  ——针对的是中亚和前苏联国家愈演愈烈的“颜色革命”。“颜色革命”极大冲击了中亚地缘政治与地区稳定,对中俄边境安全都构成了威胁。

  “在此问题(恐怖主义问题)上不应采用双重标准。国际社会所有成员应坚决谴责恐怖分子和恐怖组织对人权的粗暴侵犯。”

  ——明显针对的是车臣和中亚的反恐活动。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已多次抱怨,美国和西方在他们的反恐问题上采取了双重标准。

  两个对世界有影响力的大国发表对世界看法的联合声明,立刻引起了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路透社的报道称,“联合声明批评那些力求在国际舞台上炫耀其重要性的国家,实际上是对美国的谴责”。

  俄新社称,联合声明中的许多条款,莫斯科和北京甚至无需讨论就能达成一致,因为两国奉行的政治哲学相同。

  新的国际秩序正在形成中,中俄两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和地缘威胁。在世界格局正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负责任的大国理应发表自己的看法,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明确地表达自己对所发生国际大事的观点,这是不可或缺的领袖素质,也正是莫斯科与北京此次联合声明的出发点。”俄新社的报道指出。

  石油:不可回避的议题

  中国今年的夏天似乎格外炎热。7月1日,胡锦涛抵达莫斯科的第二天,北京市随即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上海则拉响了黑色高温预警。持续的桑拿天,使中国各地用水用电量接连创历史最高纪录。

  能源紧张,正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暗礁。温家宝总理在6月30日要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但节流的同时也必须开源。中国目前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40%左右。去年中国进口原油1.2亿吨。据预测,如果中国未来15年经济增长维持在7%左右,原油需求将至少以4%左右速度增加,原油供需缺口将逐年加大。

  确保中国石油供应和安全,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议题。

  几乎所有海外知名媒体都认为,胡锦涛主席此次出访,能源是重要话题。他肩负着为中国找油的历史重任。

  中俄联合公报中称:“加强能源合作对提高中俄经贸合作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元首会晤期间双方签署油气、电力等领域合作协议标志着两国能源合作迈出新的一步。”

  俄方唱主角的是国有的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中方的合作伙伴则是中石油和中石化。

  中俄元首会晤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即发表一份声明称,它已和中石化决定建立开发“萨哈林3”石油的公司。2006年将可望打出第一口探井。中石化则称此协议为“一号议定书”。

  俄石油公司和中石油也“同意在互利前提下,共同研讨增加输往中国的石油量”。俄石油公司将为此探索“双管齐下”向中国输油。

  一条管道是正在建设的中哈石油管道,预计今年底完工,年运输能力2000万吨。

  中俄联合公报说,双方要进一步推动落实能源合作项目,“包括中俄原油管道建设项目和在两国境内共同开发油气田项目,责成两国有关企业就上述项目进行具体磋商”。在石油这个关键问题上,俄罗斯仍在观望。

  日本时事社称,中俄关系的关键词,就是“能源”,只要中国对俄罗斯的能源有需求,中俄蜜月关系就很可能持续下去。

  反过来讲,如果中俄能源合作无法实现突破,既完不成两国领袖要求的2010年双边贸易达到600亿-800亿美元的目标,也将对中俄友好关系带来负面冲击。

  除俄罗斯外,邻近的中亚,也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地区。

  哈驻华大使卡里布扎诺夫对胡锦涛此次访哈充满期待。他表示,除了哈中石油管道外,两国专家还在就建设两国天然气管道的问题进行研究。

  胡锦涛则在出访前接受哈萨克通讯社书面采访时说,开展能源领域的合作,是中哈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双方实现共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即将召开的“8+5”会谈,目前的高油价问题,也将成为胡锦涛及其他国家领导人重点讨论的话题。

  上合组织:锻造反恐利器

  目前对中国安全战略构成直接威胁的有两大问题,一是朝鲜半岛核问题,另一则是中亚的局势。

  朝核问题,中国主要通过“六方会谈”来化解;中亚局势,上海合作组织将起到安全阀的作用。

  上合组织以中国城市命名,对中国和中国外交更具有特殊意义。

  加强地区安全合作,确保中亚地区的稳定,已成为中国和俄罗斯利益所在,也是胡锦涛主席此次出访的一个重要内容。中俄联合公报就指出:“中俄同为恐怖主义的受害者,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同这一邪恶势力作斗争。”

  反恐,已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首要任务。胡锦涛和普京等领导人举行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事件后的首次峰会,对中亚局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标志着上合组织已由机制建设阶段,进入“务实合作”阶段。上合组织,将被锻造成中亚集体反恐最锐利的武器。

  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德广表示,上合组织将加强反恐人员培训和反恐经验交流,提高反恐机构的工作效率,加强情报收集分析。他说,在保持中亚稳定方面,中国与俄罗斯及这一地区的国家的立场完全一致。

  他将不久前发生的安集延骚乱,定义为“一起武装极端分子挑起的恐怖袭击事件”——目的在于推翻现政府,搞乱乌兹别克斯坦,搞乱中亚。

  中亚确实已进入多事之秋。3月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动荡,5月又发生安集延事件。随着阿富汗战争后“基地”、“乌伊运”、“东突”等大量恐怖分子的北移及站稳脚跟,中亚正成为国际反恐战争的主战场。

  许多俄罗斯媒体将中亚的动荡比作“第二个车臣”,这威胁俄罗斯的安全,也对中国不利。中国和中亚诸国山水相连,许多民族跨国而居,一旦中亚局势失控,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邪恶势力”将会蔓延,这将威胁到中国的反恐和稳定问题,也极大地威胁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外能源战略。

  上合组织还面临前所未有的扩军。在这次峰会上,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将被正式接纳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加上此前已成为观察员国的蒙古,上合组织将成为包含东亚、南亚、中亚、西亚成员的欧亚安全合作机制,也是欧亚大陆上覆盖面积最大、包含人口最多的安全与经贸混合型组织。

  这为将来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打下基础,也为该地区经济合作、能源合作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上合组织扩大显示了其开放性和威望,但扩大也会带来新的考验。一方面参加国的增多,将可能导致决策效率低下,一些彼此关系对立的国家,比如印巴,更可能将争执带到上合组织内。

  另一方面,将会引发部分国家猜疑。尤其是美国,它正在竭力扩展在中亚的影响力,面对上合组织的稳步发展,美国肯定会加强分化渗透的努力。

  温和外交,并不仅仅发生在夏日

  中国的温和外交,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胡锦涛主席的这次夏日出访,就是中国广交朋友的外交政策的延续。其实,中国领导层的外交并不仅局限于夏季,而是一个全方位、全季节的外交。目的只有一个: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同时也促进国际和平和稳定,既不咄咄逼人,也彰显大国责任。

  平均下来,每个季节都有两到三次重要的外访活动。比如今年春季,先是温家宝总理南亚四国之旅,接着是胡锦涛主席东南亚三国之行,外报评之为“中国领导人面带微笑融入地区事务”。

  ——胡锦涛对文莱、印尼和菲律宾的国事访问,增强了双边友好关系;他随后出席亚非峰会和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用香港媒体的话讲是“展示了大国领袖的风范”。

  ——温家宝总理印度之行,被外界普遍认为是一次里程碑性质的出访,中印签署了解决两国边境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这是1981年中印边界谈判以来第一个政治指导性文件,两国边境谈判进入一个新阶段。

  ——去年冬天,胡锦涛主席对拉美多个国家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了在圣地亚哥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一时在拉美刮起“中国外交旋风”。温家宝总理则访问了东南亚和欧洲等许多地区。

  “夏日外交”之后,“秋日外交”、“冬日外交”将很快拉开序幕,重量级的外交活动就有联合国峰会、韩国APEC峰会、马来西亚首届东亚峰会、中欧峰会等。此外,中国和许多国家首脑今年还将实现互访。

  从中国相对内敛的“温和外交”中,可以看到传统的中庸及“和为贵”的思想。

  如果说与以前有所变化的,那就是中国外交已逐渐由“被动反应型”转向了“积极主动型”。比如中国积极参与上合组织活动,对联合国改革的明确表态,以及两度参加八国集团相关峰会等等。

  领导人新时期的外交思路,从去年夏天胡锦涛主席在第十次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可见端倪——“要增强外交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进取性,维护和拓展我国国家利益。”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领导人在国际舞台上的身影更加活跃,其影响更为世界瞩目。

  但主动,并不是咄咄逼人,而是一种温和明朗、务实大度的外交作风。这既是新时期中国领导人个人魅力的展露,更充分表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发展中大国谋求和平、促进发展的意识,背后则是中国的大国责任感和日渐增强的自信力。-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