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京报抗战专题专题 > 正文

七七事变:血色里的启蒙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08:51 新京报
七七事变:血色里的启蒙

七七事变前平津形势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七七事变:血色里的启蒙

华北住屯军


  人会老,历史永远不会。

  68年在个人生命中的分量,往往比68年在世界历史中的分量要重许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记得为老人庆祝花甲之年,却往往忽略了时光的飞逝。但是不同的主题,总是有不同的含义。

  让老人们来讲述1937年7月7日发生在当时北平的那段往事,无法泯灭的记忆让这段历史成为了一个民族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异常沉重。

  那是一段艰难岁月。七七事变之前的中国,在分崩离析的思想中艰难跋涉。无论是社会政治还是社会心理都在从专制向民主,从帝制向共和转型。形式上的内战和思想上的内耗,其实远远没有解决失去皇帝之后的中国人心理上的困境。

  但是七七事变改变了这一切。在每一段历史中,任何民族都需要成长的理由。

  一个以宽容、和善、仁义作为道德楷模的民族开始走向以血还血捍卫尊严,七七事变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从1840年开始的许多年中,中国经历了许多次外来入侵,但是没有一次入侵像七七事变这样,激起整个民族从上到下的爱国主义精神。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著名的抗战歌曲,诞生于卢沟桥事变3天后。

  1938年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面对民族危亡,国共两党摈弃前嫌、携手合作。

  欧战直至1944年才由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而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从一开始就把来犯日寇置于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下。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军队坚守的正面战场,在战略上相互配合、相互策应。中国人真正认识到,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要学会放下内部的纷争,枪口对外,一致寻找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国家认同。

  同样,对于世界来说,要理解今天中国的民族精神,七七事变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符号。

  这个符号是沉重的,沉重到要用整个世界的信仰,才能够托起;但是转述却过于轻松,轻松到今天有某些人,某些国家已经忘记了该如何叙述真相。因为人是记忆的主角,所以即使历史早已转过了68年的风云,也不妨碍我们回到老人们中间,重新听他们讲述残酷的真实。

  人是胜利的祭祀,也是胜利的飨客。七七事变过去68年了,但是在那一天中被发现和未被发现的故事,却一再让我们泪流满面。

  据相关资料记载,29军的一位排长在卢沟桥头只身阻挡日军军官,一言未发就被日军官一刀劈死;数千学生兵在南苑军训,未经战阵,却倒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之下。相比之下,能够叙述这些事情的老人已经觉得幸运,毕竟他们还能够坐在这里回忆。

  但和平正是这些有名字和没有名字的人锻造的,他们衣冠何处,他们魂归何处。他们所执念的土地,今天仍然在主人手中;他们所执念的正义之花,今天仍然在为客人开放。这个浴血后的民族依然求仁得仁,求爱得爱,求正义,便得正义;求和平,终有和平。

  老人们记述这段历史,因为他们曾经参与其中。

  孩子们记述这段历史,因为他们终要复述真相。

  军人们记述这段历史,因为卢沟桥后他们无路可退。

  百姓们记述这段历史,因为他们不要枪炮要玫瑰。

  军人、百姓、老人、孩子……他们守卫的不是一座卢沟桥,而是一座人类理性的桥梁。

  他们在桥头,理性则在桥尾。一旦这座桥失守,那么理性将成为欲望的奴隶。到今天为止,之所以和平仍然,良善仍在,正义法则下的国际秩序仍在,殖民与侵略渐行渐远,是因为我们和我们的朋友们,在中国的卢沟桥头,在法国的卢沟桥头,在俄国的卢沟桥头,在世界的卢沟桥头,没有后退半步。

  在历史的某些关口,在疯狂与文明之间,正义与良知这样单纯的东西往往成为最珍贵的财富,因为那个时候,甚至连生命如此惟一,也可以被快速抹去。

  从1937年7月7日开始的8年,中国人用自己的生命证明,这个故事的结局早已注定。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毫无疑问地划分了正义和非正义的阵营,从北平到上海,从延安到重庆,人们从来就没有怀疑正义的最终胜利。问题只是在于,这场胜利还要等多久。

  68年后,我们带着同样的疑问纪念这场战争,我们的疑问是,这场胜利能够持续多久。68年前的前辈用整整8年的时间,为后代换取了至少68年的和平,而这个和平如何持续下去,那么不但取决于68年前的历史,更取决于今天后代如何看待这场战争以及战争之后的整个世界。

  这,或许是今天我们纪念七七事变68周年的核心意义。

  乾隆皇帝在手书“卢沟晓月”的时候,他没有想到200多年后,他的后代会在当年繁华的“燕京八景”脚下,为正义与生存,同入侵者进行生死拼杀;他也没有想到,当年象征着权力和威严的石狮子,会成为入侵者子弹的靶标;他更没有想到,300年燕京夜色,不如一个晚上的血色启蒙。这场残忍的战争,不但教会了中华民族该怎样生,也教会了中华民族应当如何死。而后者对于这个民族来说,意义或许更加重大。

  因此,我们纪念七七事变68周年。

  因此,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因此,我们纪念所有为赢得这场战争献身的人们。

  他们,以和平的名义,永生。

  本版撰文周庆安

  相关专题:新京报抗战专题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