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东方早报:公民零成本获取政务信息乃大势所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07:53 大众网-齐鲁晚报

  北京市监察局副局长张同生近日向媒体透露,北京市正在制定政务公开的统一标准和政府网站发展规划,并计划编辑《北京市政务便民服务项目手册》,刊载全市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许可类和服务类事项的条件、程序、时限、联系方式、监督途径等内容,在全市各政务大厅、便民服务点、宾馆、机场、客运站等场所免费公开摆放,方便群众查询和办理政务事项。(《新京报》7月27日)

  使公民实现零成本获取政务信息,是政务公开在政务信息“发布与获取”环节上的具体落实。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指出政务公开要坚持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及时便民”的原则可以理解为,政府应当采取切实的保障措施,尽量降低公民为获取政务信息所付出的成本,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应当使这种成本降到最低以至于零。

  公民为获取政务信息而付出高昂的成本,有时甚至成为一种必需的代价,这样的情形在我们周围并不罕见。这种成本既包括为争取相关政务信息“可以公开”所做的努力,也包括为将政务信息“获取在手”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前者如在一些地方,从中央红头文件到省市有关政策精神,都可能被某些官员私自截留,农民为了看一眼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不得不跑到乡政府或县政府去找领导“理论”;后者如在一些地方,政务信息被输入电话声讯台、手机短信平台,或被制作成光盘、出版物出售,公民如欲获知,需要按市场价或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支付电话费、资料费。以前人们付出的成本主要用于争取政务信息“可以公开”,现在则主要用于对政务信息的“购买”,且在一些地方,后一种成本有逐渐加重之势。

  政府为公民获取政务信息设置收费门槛,事实上将政务信息当成了政府的“私产”,与政务公开的“大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小原则”(及时便民)都是背道而驰的。公民零成本获取政务信息,是以政务公开保障公民民主权利的大势所趋。作家龙应台说过,“民主不过是生活方式”。一个公民的生活方式应该是这样的:他去政府大楼,政府大楼是开放的,门口没有卫兵检查他的证件;他去办一个手续,申请一个文件,盖几个章,一路上通行无阻;“政府的每一个单位的年度预算,公开在网上,让他查询。预算中,大至百亿元的工程,小至计算机的台数,都一览无遗。如果他坚持,他可以找到民意代表,请民意代表调查某一个机关某一笔钱每一毛钱的流动去向。”(5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有人说民主是一种昂贵的制度,是“政治高消费”,其实如果从公民的角度看,民主更应该而且可以是一种低成本的生活方式,至少,他可以很方便地免费获取诸多政务信息。当然,也不必担心《政务便民服务项目手册》一旦免费会引来公民“哄抢”,因为政务信息虽然可以零成本获取,但公民对政务信息的“消费”却是需要付出成本的,正如龙应台所言,一个习惯民主生活方式的人“甚至厌烦这民主的实践,因为参与公共事务会占据太多的时间”。

  作者:早报评论专栏作者 潘洪其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