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CCTV《大家》专题 > 正文

央视《大家》:考古学家邹衡的学术气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4:13 央视《大家》
央视《大家》:考古学家邹衡的学术气派

考古学家邹衡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央视《大家》:考古学家邹衡的学术气派

考古学家邹衡


  央视《大家》8月1日播出《考古学家邹衡的学术气派》,以下为节目内容。

  开场白:去年夏天,在陕西岐山县周公庙一片荒凉的地方,人们看到了奇怪的一幕,四个年轻人抬着一位老人行进在山路上,谁也没有想到,他们正在进行着一次重大的考古调查,而滑竿上的老人正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邹衡。

  解说:2003年12月,陕西西部的风景名胜周公庙附近发现了两片有刻辞的西周卜甲,有文字55字。2004年5月,又发掘出大型墓葬19座,其中首次发现四墓道的天子级墓9座,甲骨760多片,甲骨文420多字。考古学家邹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发掘现场。

  邹衡:年纪太大了,走不动,当时也没有轿子,那只好用一个当地做的那个,像椅子一样,弄两个棍,这样把我抬上去的。

  主持人:一个简易的滑竿?

  邹衡:简易的滑竿,他们那个地方没有滑竿,滑竿是四川的,这是陕西的,没有滑竿,做一个来代替。

  主持人:当时您实际上要是从行动方面来讲、从身体方面来讲,应该已经不太适合于到现场去了?

  邹衡:不适合去了。

  主持人:那当时为什么要去呢?

  邹衡:这个是当时有任务啊,中央的,我们国家文物局要我去,另外北京大学要我去,北大校长都要我去,因为这个事情是一个很重要的发现,谁来鉴定这很重要。怎么叫做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不是一般人能够鉴定的。

  解说:周公庙遗址究竟是不是周王陵?周代是我国古代文明繁荣昌盛的时期,中国传统的礼乐制度以至学术文化就是在那个时候定型奠基的,并直接影响了孔孟儒家学说的形成。周王陵墓的发现将让我们知道中国文化的源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此,中国考古界寻找了半个多世纪。

  主持人:那您当时在现场,有没有……?

  邹衡:我可没做这个结论,我当时没有做这个结论。他们是非常的遗憾,我说那非常遗憾,我回答不了他们问我的这个问题。

  主持人:我相信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

  邹衡:我说我解决不了。我那个学生讲的过分了,他说找到了周朝的王陵,周朝的王陵我找到了,找到了那就不得了,应该是这样的,所以就一下子轰动得不得了,还没有解决问题,就轰动得全国都知道了,轰动得那么厉害,所以要我去也就是这个。

  主持人:来真正地验证一下是不是。

  邹衡:对不对。

  主持人:对不对,那您当时得到结论了吗?

  邹衡:没有,我得到的是否定结论。

  主持人:否定结论?

  邹衡:基本上是否定结论,尽管是否定结论,但是也很重要,跟那肯定的结论也差不了多少。

  主持人:这怎么理解呢?

  邹衡:我认为这个不是王陵,是什么呢?是周公。

  解说:周公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他辅助武王伐纣灭商,分封诸侯,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奠定了中国几千年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基础,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家”之称,邹衡只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断定这是周公墓,在考古界掀起轩然大波。

  邹衡:这只是我一种推测,因为还没有发掘,发掘了以后,也不一定马上就知道。这种研究,说不定要过上几十年、上百年的时间来研究,是一个长期研究的问题。大体上是可以下的,根据现在的情况不太可能是王陵。你把它估计低一点,总是比你估得高一点,更科学、更可靠。

  主持人:实际上这就意味着有时候你要做出一个结论,做出一个让自己能够满意的结论,需要很长的时间。

  邹衡:很长,很长的时间。

  主持人:您下结论的时间最长,研究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是花了多少年?

  邹衡:也不是太长,最多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

  主持人:二三十年时间您觉得不是太长。

  邹衡:还不是太长。

  主持人:二三十年基本上是您,如果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来讲,就是一半的时间了。

  邹衡:那就一半时间。作为一个考古学家,有的甚至一辈子都做不出一个结论。

  主持人:所以您觉得二三十年下一个结论已经是很幸运了。

  邹衡:还不是太长。

  主持人:已经算是幸运?

  邹衡:很幸运的,

  解说:北京大学是邹衡的母校,1922年成立的考古学研究室,开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先河,中国学者也开始了围绕文献记载的线索,寻找古人遗迹、重建中国上古史的漫漫之路。1947年,邹衡考入北大法律系,期间他旁听了大量文史课,并对历史产生了兴趣。1949年,他转入历史系,也就在那年,北京和平解放,而邹衡最喜欢的老师,著名学者胡适却离开大陆,前往美国。

  邹衡:他最后跑的时候,就是带着《水经注》走的,他讲这个《水经注》,那我听的时间比较长,我感觉到他学问非常通达。

  主持人:他的课当时对您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邹衡:现在来讲,恐怕《水经注》对我的影响……我以后的学习同《水经注》也有关系,一直到最后考古,与《水经注》也有关系。

  解说:《水经》是汉魏时的一部地理专著,作者不详,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根据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考证,参考古代地理书籍的记载,为《水经》作注,写成了著名的《水经注》。

  主持人:这门课对你选择考古起了一些作用?

  邹衡:起了一些作用。

  主持人:您还记得他这门课怎么讲的,讲得怎么精彩?

  邹衡:他是这样的,主要讲清朝人怎么研究《水经注》,有些人对清朝人进行毫不客气的批评,甚至很有名的学者都是。他有讲稿摆在讲桌上他不看,他都背的,他说那个学者哪一段、哪一段偷的别人,我都给他揭露出来,这是不道德。这样的人不合适,考证也不合适,不管他有多高的地位、多高的官位,他不管,这就是学术上他不对就是不对,对就是对,我觉得他为学的这种态度我很欣赏。

  解说:1952年,邹衡大学毕业,成为了北京大学第一位考古专业的研究生,而此时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考古领域也不断有新的发现,先后发掘了西安半坡、郑州二里岗、长沙战国墓群、明定陵等重要遗址。而当时人们最关心的就是中国文明到底有多长,这也成了考古学界面临的一大难题。

  邹衡:1950年的时候,毛泽东和周恩来先后接见了美国的科学代表团。那个时候中美没有建交,科学代表团向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中国这个国家有多少年?

  主持人:文明史?

  邹衡:文明史,直接问他多少年了,什么时候?

  主持人:什么时候开始的?

  邹衡:什么时候有中国这个国家的,他们俩几乎相同的答复——不是同时接见的,分开接见的——都说中国历史是从甲骨文开始。甲骨文什么时候?那就是商朝。商朝什么时候?商朝晚期,商朝后期。

  主持人:差不多三千多年。

  邹衡:也就三千多年。这是谁的观点呢?这是郭沫若的观点。

  主持人:是从甲骨文里面得到的结论。

  邹衡:对,就是毛泽东和周恩来都非常相信郭沫若,以为他的观点就等于学术界的观点,因为郭沫若当时的水平是代表中国学术界最高的水平,没有谁超过他的。

  解说:郭沫若是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以及中国科学院院长,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古代历史和古文字方面造诣很深,在辉煌的背后,却有着让他终身遗憾的三大问题:殷商前期的青铜器分期;西周以前的铜器的缺失;夏文化的空白。这三大问题却成了初出茅庐的邹衡立下的学术目标。

  主持人:您说您读研究生的时候,这三个问题实际上您在心里头

  邹衡:早就有了。

  主持人:都已经有了这个问题?

  邹衡:早就有了,是不是能够解决,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我是想象,也没有跟任何人说——不可能,那时候那么年轻,谁敢跟人家说这个问题。

  主持人:那时候恐怕你也没有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自信?

  邹衡:那当然没有了,当然没有了。

  主持人:这些问题对您来讲当时只是一种好奇。只是希望自己能够了解它,知道它。

  邹衡:我就想,我说这三大难题,郭沫若一辈子没解决——虽然他很关心这三大问题,但是他一个问题也没解决。我说他是不是方法上的问题?可能方法上有问题,是不是另外一种方法?什么方法?考古的方法。

  解说:郑州,河南省会,一座发展迅速的现代化城市,在它的地下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1950年秋,一位小学教师不经意间拾到了几块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引起了考古界的重视。不久一座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早期的都城逐渐显露出来,邹衡的考古也是从这里起步的。五十年代以前,学术界认识到的最早的商文化是殷墟商文化,属于商代晚期,1956年,29岁的邹衡提出一个惊人的观点:郑州二里岗文化早于安阳殷墟文化的早期。把中国有据可查的历史提前了几百年,也使年轻的邹衡在考古界一举成名。郑州商城是国都无疑,但究竟何人所居?学术界争论了二十多年。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郑州是商朝第十位国王仲丁的都城,而邹衡认为是商朝的创立者汤的都城,并逐渐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在夏文化研究领域,他又提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的观点,使传说中的夏文化有了可靠的依据。

  主持人:实际上您对于商的早期研究,包括对于夏文化的研究,当时从意义上来讲,实际上是把中国的历史……

  邹衡:往前推了。

  主持人:往前提了,往前推了几百年的时间。

  邹衡:推了几百年,推了几百年。

  主持人:所以这里面可能延长了几百年的历史,就是我们到底有没有底气、有没有证据来向外国人证明,我们的确有四千年,或者更长的历史。

  邹衡:对,就是这个意思,把中国历史延长了,延长了六七百年。

  主持人:我们以前说五千年也好或者几千年的历史……

  邹衡:那是不可靠,那是不可靠的。

  主持人:那都是一个根据史书记载的……

  邹衡:神话。

  主持人:一个推测?

  邹衡:对。传说。

  主持人:传说?

  邹衡:没有真正科学根据的。

  主持人:需要我们从考古学上来给他查证。

  邹衡:对,就是这个问题。我所做的工作也就在这儿。

  解说:北京,中国的首都,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的建都史可追朔到公元前l045年。那时周灭商后,分封诸侯,北京成了燕国的属地,但它的都城到底在北京的哪个位置?这一直是个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史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燕国的始封地在北京市区的广安门到陶然亭一带。

  相关专题:CCTV《大家》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