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应急管理的人本原则应惠及每一个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04日07:55 新京报 | |||||||||
一场并不算严重的铁路列车事故,将我们应急机制的不足充分地暴露出来。 自2003年的SARS危机以后,政府迅速筹划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随后,按照同样模式,政府陆续将社会突发事件、自然灾难、重大生产事故等纳入到应急管理中。按照统一部署,各省纷纷制定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也于去年年底完成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有的省份还制定了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
但是,K127次旅客列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过程显示,我们的应急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作为一项整体工作,其中的具体环节存在漏洞。 首先,类似于铁路、水运、航空等行业出现重大事故之后,如何及时在本系统内部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 这次列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由于信息传输渠道不畅,相关车站、列车没有接到上级部门通知,在根本不可能通行的情况下,仍然让旅客登车。按说,铁路部门有自己专门的信息传递系统,究竟是什么原因,事故信息没有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基层车站和列车?政府部门在第一时间利用一切渠道发布一切有助于人们作出反应的信息,是应急管理的首要原则。 其次,铁路与地方的“接轨”问题如何解决?目前,应急管理体制可能已经建立比较完备的所谓的各项“块块”,各省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应急管理体系。但至少从目前看,公众似乎没有看到铁路部门制定的突发事故应急总体预案。而众所周知,每年铁路都会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而出现列车脱轨、倾覆、相撞、停驶等事件,对于这类事件,显然是需要一个成熟且具体的应急预案的。 更重要的是,即使铁道部制定了应急预案,也涉及到如何与事故发生地政府协调的问题。漫长的铁路线上的任何一点都可能发生突发事件,而从救灾的角度看,地方政府显然应当发挥主要作用。就像K127次旅客列车追尾事故,事故后的现场应急主要依靠地方政府,沿线长时间滞留旅客的救助、转运,同样主要依靠地方政府。那么,铁道部———还有民航、交通部等部门———可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与地方政府协调? 目前,似乎没有这种协调机制,或者说,它只存在于相关规定中,而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有效运转。因此,在这次事故中,铁路部门本来应该与地方政府联系,通过地方调动地方车辆疏散、转运旅客,避免成千上万名旅客长时间滞留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但事实并非如此。 人们可以以疏忽解释突发事件后处置的不当,但这样的疏忽,依然是有悖于应急管理的宗旨的。应急管理乃是政府服务社会的一种手段,应急救助是政府提供给民众的一种特殊形态的公共服务,这属于政府的专业服务内容,而专业岂可疏忽? 这样的服务,不仅表现在宏观层面上,即尽快恢复社会秩序的常态、恢复正常生产,它也表现在微观层面上,即政府向当下正在遭受突发事件影响的个人提供尽可能贴心的救助、服务,让他们脱离困境,尽可能减少他们的损失,并给予他们以心理、精神上的抚慰。那么,我们的整个应急管理体制是否贯彻了这样的服务精神、人本精神?应急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处理事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命、健康和幸福。对于应急管理体制来说,效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种效率是否服务于灾难事故中的每一个人。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