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季羡林先生不是“国学”大师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7:59 东方早报 | |||||||||
作者:刘景 任大刚 近日,葛剑雄教授发表了《季羡林先生是“国学”大师吗?》一文,文中提出,季先生不应当被称为“国学”大师,理由是他的研究领域和学术贡献主要在梵文和中亚古语文等方面。笔者对葛教授的观点有不同看法。
“国学”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们通常所称的“国学”,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学问。狭义的“国学”研究主要指传统儒学、四书五经等。在胡适的眼中,“国学”却是“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翻阅24卷《季羡林文集》,可以知道,季先生的研究领域除了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历史与文化、佛教文化以外,还包括中印文化关系、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等等。诚然,正如葛教授所说,并非所有的人文学科都能归入“国学”,但很显然,季羡林先生的很多研究领域,是可以列入国学“范畴”的。 “国学”研究是否可以用现代方法?进行“国学”研究,固然有必要掌握传统学术方法,却未必只能运用传统学术手段。葛教授认为,季羡林先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运用的是西方现代研究方法”。可是,西方人可以用现代方法研究“汉学”、“中国学”,中国人为什么不能用现代方法研究“国学”呢? 葛教授认为,季先生只是对中国文化和传统文化“也发表了不少意见”而已。实际上,季先生关于中华文明、东方文化的一系列学术论点,都在海内外学界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有世界影响的研究成果,难道还称不上重大学术贡献,配不上一个“大师”的称号? 要研究中国古代佛教文化,就必然绕不过梵文研究。当年陈寅恪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开的课程主要是佛经翻译文学。季先生的研究,对于研究我国的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中国文化对外交流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陈寅恪先生首创的敦煌学,涉及外国语言文化之处也很多,不知葛教授敢不敢说敦煌学是“外国学”,敦煌学研究者是“外国学”专家? (李清)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