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新京报:矿难救援能否寻求国际合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18:07 新京报

  作者:张镇强

  8月7日发生在广东兴宁市黄槐镇大兴煤矿的透水事故,截至8月15日已满八天。虽然压在一百多名矿工头顶上的积水已排出了8万吨,但现在连透水点的位置在哪里仍然没有找到。如果说只有等到把这积水排掉才能救出121名矿工(据新华社8月15日电,第二名矿工尸体已被发现),可以肯定他们绝无生还之望了。

  大兴矿难发生后,从中央到地方可谓高度重视抢救和善后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社会各界参与救援已超过两万多人次。为什么如此兴师动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而抢救结果却不乐观?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连续不断的矿难不由使我想起了2002年7月24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默塞特县的一次类似事故。当晚,两支分别由9人组成的小组在深约120米的煤矿进行井下作业。其中一组矿工无意挖通了临近的一个已被废弃的矿井,这口矿井中约20万吨积水奔腾而出,造成矿道坍塌,一组矿工及时逃脱,另一组矿工被困在井下72米深的地方,无法脱险。然而,美国默塞特县的这次煤矿透水事故,只用了三天半时间就使9名被困矿工全部获救生还,不能不使世人起敬意之心。他们究竟显示了什么优势和特长呢?

  其一,政府和矿主对矿难事故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心态,随时处于戒备状态。救援人员不是等矿难发生后才去现场,而是与矿工同时上班等候在现场,所以丝毫也没有延误救援。这是成功抢救的最关键的第一步。其二,救援人员的智慧和技术高超。

  地面救援人员接到井下遇难信号后,立即想到首先找准他们的受困位置,设法向井下输送氧气,保障被困人员不致过早窒息死亡,然后紧急跟进打穿营救通道。其三,救援设备先进,物资充分。如测算矿工被困位置,探测井下矿工声响的测试仪器、大型钻探设备等等。

  反观我们的同类救援效率和效果,则有点汗颜。2003年4月16日下午发生在湖南娄底市涟源“七一煤矿”的透水事故,其险境基本上与默塞特县的事故相同。但“七一煤矿”虽然在4月22日下午终于打通了救援巷道,但已被困6昼夜的16名矿工早已窒息死亡,1名矿工尸体未找到。尤其是此次广东的大兴煤矿透水事故,虽然险情要复杂和严重一些,但出动如此多的官员、专家和人员,到第八天,连透水地点仍未找到,积水层不仅未下降,反而有所上升,被困的121名矿工的位置在哪里,也不知道,在这样的尴尬境遇面前,先抛开政治和道德责任不谈,我们难道不应该承认我们的矿难紧急处理机制很不健全,矿难救援技术和经验不足吗?既然如此,发达国家有着这方面行之有效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什么不考虑向他们求援呢?面对灾难,国家之间的相互求援,早有惯例和先例。前不久,俄罗斯海军潜艇在海底失事,当自身无法自救时,俄政府立即向英、美政府求援,结果,英国的先进技术和工具,美国的潜水员等成功地救出了潜艇和被困潜艇军官。

  所以,笔者认为,如果今后再遇到一些棘手的矿难事故时,可以考虑向国际求援,提高矿难救援成功率。这绝不是让国家丢面子的行为,相反,这反而能凸显我们真正重视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保障人权的崇高风范。何况让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来参与我国的矿难抢险,必然使我们能学到某些先进知识和技巧,为预防和减少以后的矿难增加有利因素。目前,中国是世界上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因此,尽快建立起矿难救援国际合作机制,已经显得非常有必要。

  推荐:广东兴宁煤矿透水事故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