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人民日报: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包袱还是宝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20:51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张向永

  小康大业,人才为本。农村的小康之路,更需要大量的人才来铺设。而农村面临的现实情况是,人口众多,人才缺乏,已成为延缓小康社会进程的“包袱”。

  犹如硬币之两面,希望往往与困难并存。信阳市正是通过举办大规模的务工技能培
训,让农民成为有技术、会技能的“乡土人才”,再送到劳务市场上去,把人口“包袱”变成了人才“宝库”,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农民渴望成才。长期以来,由于农民工文化技能素质偏低,与城市就业岗位的需求不相适应,进城后大多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不少人工作难找,收入偏低。与此相比,接受了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往往凭借一技之长成为用人企业的“香饽饽”,不愁工作,不愁高薪,实现了“一次培训、终身受益;一人务工、全家脱贫”的设想。其中,更不乏农民工由打工者成功地转变为创业者,成长为管理人才。

  一提到人才,人们往往首先想到“

海归”、专家、教授等社会认知度较高的“高端人才”,而总是忽略乡土人才、技能人才等“低端人才”。但实际上,带着本领在劳务市场上摔打锻炼之后,这些经历了严格洗礼的“低端人才”,已经成为田野里的新希望。他们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更容易发挥示范带动的人才效应,以先进的思维方式、先进的经营理念引导群众走上小康之路。

  遗憾的是,在某些地方政府也出现了人才建设“就高不就低”,重引智、轻培养的现象。同时,像所有正在探索中的经验一样,农民工务工技能培训工作还面临种种困难,如培训资金不足、教育资源有限等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据专家估计,21世纪中国农村将产生近两亿人的剩余劳动力,这无疑是一个更为巨大的“包袱”,如何把它也变成巨大的“宝库”,值得思考,也值得期待。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