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我所认识的“日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18:09 中国青年杂志

  采访-本刊记者 李纯

  叶萱,生于1980年,山东烟台人

  《中国青年》:是什么让你形成了对日本的最初印象?

  叶萱:我的家乡在山东,那里有很多关于抗战的遗址和传说,冯德英老师的长篇小说《苦菜花》,讲的就是这儿的故 事,我的姥姥也曾经亲眼见过日本鬼子杀人,这些都形成了我最初的印象。

  《中国青年》:随着年岁的增长,对其认识是不是也加深一些了?

  叶萱:对,初中时开始看日剧了,课间一有工夫就开始讨论其中浪漫的剧情,当年谁不喜欢《东京爱情故事》啊,执 著美丽的铃木保奈美,满头不羁长发的木村拓哉,就像现在迷韩剧一样。当年日本动漫很是流行,高中很多女生都喜欢看,那 些经典的作品如《猫眼三姐妹》《小甜甜》《机器猫》《名侦探柯南》《阿拉蕾》等,至今仍让我们念念不忘,给我们的童年 和少年时代带来了许多快乐。我还看过几幅浮世绘,那是日本传统的美术样式,笔触隽永、诗意、淡雅,里面描绘的女人,身 段婀娜穿着各种色彩的和服,带一点点市井烟火气,然而又显得很贵族很雍容。美,总是动人的,不管它归属于哪个国家。

  大学时我进入了艺术院校学习“艺术管理”专业,开始懂得用专业眼光评价日本文化的独到之处。日本人是很精明的 ,相当有市场眼光,他们对动漫的定位就非常准确——不仅仅是给孩子看,还要给成人看,与动漫相关的文化样式十分丰富,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中,日本和韩国遭受的创伤非常大,但危机过后两个国家的经济都迅速复苏了,尤其以日本为先,这应 该归功于日本对文化产业的重视。早在1995年,日本文化政策推进会议就确立了“在未来21世纪文化立国”的方略,制 定了《振兴文化艺术基本法》,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发展文化产业,对本土电影和唱片进军其他国家也非常重视,大肆宣传。他 们善于利用大腕明星作宣传,一旦有一个影视作品或者文学作品行情好,全部种类的附属产品全线出击,眼光和策略都很厉害 。

  这种成熟的市场运作方法,值得国内动漫行业和其他文娱行业借鉴。

  《中国青年》:认识加深了之后,是不是导致你对它的感情也非常复杂?

  叶萱:文化归文化,说老实话,我买化妆品,都是拣适合我肤质的,买相机选择适合我审美的外观和机型,“日本” 不过是个标签,国别的符号而已。

  严格说,对军国主义者我是憎恨的,与此同时,我觉得日本人民是好的,他们也有家庭,也痛恨战争。我没有直接接 触过日本人,但家里有人经商认识一些日资企业的合作伙伴,偶尔也零星地听到有关日本人的轶事。噢,不是所有日本人个子 都矮。大多数比较敬业、效率很高。

  山东青岛是沿海城市,与日本的经济交流和贸易往来确实是有,但是有些生活习惯还是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也比较 牢固,建立在经济活动基础上的精神交流毕竟有限。

  《中国青年》:你觉得现在

中日关系最麻烦的是什么问题?

  叶萱:

二战认罪问题、参拜靖国神社问题,还有前段时间的“修改教科书”,实在是太让中国人民伤心了,教育是要 从娃娃抓起,但如果不把正确的历史观传输给下一代,日本政府这思路就走偏了。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