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青年》杂志专题 > 正文

不会与他人分享的人注定孤独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9日18:09 中国青年杂志

  没有人能独自走完一生,我们和环境和周围的人总是相互依存的。相对于无限广阔的宇宙,个人的生命和感受非常有 限,而一种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宽阔更有价值的重要方式就是分享。但是,我们真的懂得分享的意义,我们真的会分享吗?

  分享还是我们心灵的一种本能吗?

  如果不说出自己的感受,个人的内心只能是一个封闭而孤独的空间,无法与他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而每一种人生 的欢乐与苦痛都需要与他人分享才接近它存在的最大价值。

  文-西兮

  这是一个患有自闭倾向的孩子,他把自己整日关在房间里,浸淫于各种杂乱的幻想中,抑或头脑一片空白。他拒绝走 出自己的房间,他拒绝与父母说话,自闭倾向越来越严重,以至于父母不得不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阳光穿透落地窗,整个地把他罩住,他却紧紧闭着双眼,不理她。她开始同他一同沉默,也把眼睛合上。寂静中,她 缓慢地说出阳光下跳跃在她眼皮上的光斑。“嗯。”他居然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她大喜,却并不表露,继续缓慢地说别的事情 。她说她所读过的三毛的故事。因为学校老师的严厉与无理,三毛受到了伤害,再也不愿意去学校。而一种打开自己的决定, 让她去西班牙

留学,并去非洲沙漠结识了爱自己的人。她不知道他是否明白她在说什么,她只是需要将她喜欢的故事与他分享 ,其实就是与他在分享一种知识。只有与他分享她的感受,或许,他才能打开自己的内心,与她对话。

  以她多年的职业经验,她大致能够猜测到他自闭的原因,不外乎某种他难以抵御的伤害。重要的是,她需要帮助他明 白:伤害他的人与他在同一个世界中,伤害他的人无论在伤害他时显得多么凶悍与强大,事实上,作为一个人,那人肯定遭受 过他人的伤害,并需要同样的面对、承担与宽恕。这个重要的知识,只有通过与他对话才能分享。

  他与她待了漫长的几个下午。终于,他开始告诉她使自己突然缄默的原因。他目睹了从未红过脸的父母的一次打架。

  “你不希望他们那样?”

  “是。”

  “那你不说话也没有用啊,你可以把自己的愿望告诉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你的难受。”

  一个星期后,他与父母一同来感谢她。当他们的孩子说出自闭的原因与他的希望“你们不要再争吵了”后,他们一家 三口又因孩子的重新活泼快乐而幸福地生活了。

  长大后的他再回忆起童年的这次经历,他非常感谢这位懂得用分享打开他心灵的心理咨询师。是她使他在若干年后明 白:心灵的知识大多不是依靠教条传授,而是通过分享来完成的。通过分享自己的故事,你与他人之间就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 隔阂,“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才能使人爱人与被人爱;你所受的任何伤害,伤害过你的人都可能同样遭受。所以,宽容与 怜悯比仇恨更能疗伤,比怯懦的自闭更能体现自己心灵的强大。如果不说出自己的感受,个人的内心只能是一个封闭而孤独的 空间,无法与他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而每一种人生的欢乐与苦痛都需要与他人分享才接近它存在的最大价值:我们生活在 同一个地球上,拥有同样的梦想。分享是博爱的基础,不与他人分享感受的人注定孤独。

  谁能独自走完一生呢?敞开自己,与别人分享生之苦乐,也从别人的生命中获得激发,生命的色调就会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丰满,因为他们,我们的生命如此妖娆。

  分享就是那些突破墙壁的窗

  文-雨桐

  生长在丛林里的植物往往最茂盛、最具生命力。尽管丛林有病虫噬咬,但更有氤氲雨露,有地下根与根之间的相互输 送和支撑。如果把自己栽种在一只浅浅的花盆里,拥有的只是一片巴掌大的天空,一有限的泥土,再好的种子,也无法长出参 天巨木。

  多年以后我仍常心怀感激地想念许。在西北边城那段灰暗的日子里,如果没有许,我不可能身心完整地走到今天。

  十多年前,我追随一段被自己完美化了的爱情去了那个边城。结婚、生子、离婚,三五年间,我经历了一个女人能够 经历的全部人生,只觉生活对我已经了无意义。至今记得那个初冬的夜晚,我有家难归,在尚未供暖的办公室里被绝望的情绪 包围,顺手拨通许的电话,却又说不出什么,哽咽着挂断。20分钟之后,许气喘吁吁赶到办公室,因为焦急而光脚穿着一双 皮鞋……那一晚,许说了些什么我已经全无记忆,只有一种感觉,在我已想放手生命之缰的一刻,许细语款款将我苦苦留住… …

  许在办公室里坐我对桌,我的婚变在小城传得沸沸扬扬的日子里,许仍像从前一样,每天早晨为我泡好一杯我最喜爱 的乌龙茶;在我决意考研苦读的那些夜晚,常常给我送来一份热乎乎的豆腐干。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那段日子许自己也在遭受折磨。百般努力之后,妻子仍旧离他而去。回京读书前最后一次和许吃 饭,灯下蓦然惊觉,这个每天坐我对面的朋友光洁的额头已经有了隐隐皱纹……我流了很多眼泪,有不舍、有感激,更有忽视 朋友的自责。许却微笑地安慰我,“你这股不妥协的劲头对我也是最大的鼓舞啊……人一辈子总是需要朋友的,谁能独自走完 一生呢……”

  没有人能够独自走完一生。上帝安排我们成为一种群居物种,当然希望我们遵循这个物种生长的特性。在漫长而短暂 的一生中,我们需要分享,需要彼此温暖,需要相互支撑,以避免突然而至的风雨摧折。在网络中我们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 不能,但其实,生命的枝杈已经被囿得扭曲变形。

  但现代社会提供人类越来越多物质便利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将人类推离“自然生态”。移动通讯、互联网、电邮、M SN……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完成工作、安排生活甚至享受奢侈;但这些似乎无所不能的技术也在不知觉中割断我们之间天然的 联系。

  在企业咨询业做了近五年后,我一度被“路已穷尽”的感觉困扰:大小企业咨询我都做过,最具挑战的案例我也经历 了,渐渐地,“重复”劳动的感觉扼住了我的职业激情。没有企业案例再能出乎我的经验,没有什么“疑难杂症”再令我感受 刺激的挑战,我一度感觉应该找些新鲜的事情做了……直到一次漫不经心地参加一个行业研修班。尽管同学不少都是平日在M SN上常常见面的同行,尽管老师也是已经熟知的那几位行业专家,但一周的闭门修习,令我发现竟然有那么多领域是我未曾 触及、那么多空白我可以作为的……

  正是那一周的思想碰撞坚定了我在这个行业走下去的信念,而我现在正在尝试的几个新的领域,也都来自那一周的课 堂火花……

  生命之树可以生长得无限丰盛,只是我们需要学会分享别人的智慧,也用自己的灵感去激发别人。

  重拾我的绘画梦想也来自一个偶然。身背画夹,周游世界,把自然之壮美与生命之精彩绘入笔下是我少年时代的最大 梦想。然而生活弄人,十几年后,我的生活距离儿时梦想已经越来越远。

  有一年夏天,陪女儿在书店买书,随手拿起一本画家夫妇传记。那天,我很久很久没有那样,在拥挤的书店里席地而 坐,因为读着一段平实的故事而默默流泪。画家夫妇为艺术数十年独行天下,深深触动了我似乎已经忘却了的理想。那一刻, 我恍然发现,对绘画的热爱其实仍在我心深处,勃勃生长着,从未死去。

  人生也可以这样度过。那天,捧着那本并不畅销的传记回家,一路上我都为这样一个简单的感悟心潮澎湃。接下来的 一个夏天,我终于决定放下似乎无法脱身的工作和家事,独自去敦煌写生。那是我多年来过得最快乐最充实的一个假期。我知 道自己不可能成为艺术家,但能如此自由地亲近自己所爱,我体会到生活本身的巨大幸福……

  人生需要分享。生命常常被包裹在狭小的空间里,分享就是那些为我们突围墙壁的窗。

  谁能独自走完一生呢?敞开自己,与别人分享生之苦乐,也从别人的生命中获得激发,生命的色调就会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丰满……在我们老之将至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由衷感谢,感谢那些与我们分享了生之精彩、相识与不相识的人们,因为 他们,我们的生命如此妖娆。

  分享在本质上是生命的一种相濡以沫,互惠共赢。

  愉悦别人,快乐自己

  文-马德

  直到现在,还记得特雷莎修女讲的那个故事:

  数星期前,我听闻一个消息,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家庭已数天没有东西吃,所以我拿了一些米,跑到他们家中。在我还 没有弄清楚究竟时,那家庭中的母亲已把米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送给那信奉回教的邻居。

  我问她:“你们一家每人可以吃到多少呢?我给你们的米粮只有那么一点,并且你们共有十个成员,你们如何够吃呢 ?”

  那母亲只回答了一句话:“他们也没有东西吃。”

  这个故事中的母亲,给了我们关于分享的最高规格的诠释,因为她的回答还原了生命原本的亮丽底色;并让我们知道 了,分享在本质上是生命的一种相濡以沫,互惠共赢,愉悦别人,快乐自己。

  西方谚语说,爱是一种责任。正因为这责任,我们才能支撑起一个温暖的世界。然而现实社会中,许多人的这种个人 责任感开始变味儿,他们片面地把爱理解为一种施舍和慷慨解囊。于是,爱的施与成了一种纯私人化和情感化的东西,就像富 翁口袋里的钱,拿不拿出来,全看自己的心情。由于失却了爱的大众根基,这个世界于是失却了许多美轮美奂的东西,譬如分 享,本来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本能冲动,而现在却变得愈发珍贵了起来。

  很早的时候,古人就有了分享的思想。有一次,孔子问诸弟子的志。子路就说: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憾。就是说,车马和衣服之类的东西,与朋友一起分享,用坏了用破了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子路把它作为一种人生的志向去追 求,在子路的内心里,或许只有这分享,才能让他寻觅到人生的真快乐,才能索求到人生的真意义。

  可惜,子路分享的思想,沿着汉阡唐陌,马不停蹄地走到现在,已经支离破碎,以致陷入到需要现代人重新构建的泥 淖之中。自私的国民性,像万千铁锤,无声地把这美玉一般的人生理想,击得粉碎。

  我的眼中只有自己——这种偏激而无聊的自私思想,永远是分享的大敌。

  一朵花儿,把自身的芳香播散开来,这是一个生命大度的体现。就因为这分享,周围的一块土地,一股清泉,一树枝 柯,也轻笼了一段香味。就是因为这香味,让土地、清泉、枝柯,感受到了花的存在,体味到了花的襟怀,产生了对花的尊重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孤立地活下来,学会分享吧,把你的快乐,你的幸福,你的温暖,你的爱,与人分享,你会发 现,你因此而赢得了朋友,赢得了真心。

  我们每天接受阳光的沐浴,呼吸新鲜的空气,分享着人世间的温暖与清新。阳光和空气没有生命,不会说话,但它们 却有着宽广的爱心,有着大度的襟怀。真正懂得分享的生命,就应该是这样爱心与襟怀的结合体。他们肯于拿出一切与别人分 享,真挚,单纯,不怀目的,不计得失,不求回报。

  林语堂说,生之享受包括许多东西,我们自己的享受,家庭生活的享受,树、花、云、弯曲的河流、瀑布和大自然形 形色色的享受,以及文艺的享受。我想,万千的享受中,与人分享所赢得的快乐,不简单是双倍的,而是十倍、百倍,乃至无 限的快乐——

  这是人生的真快乐啊!

  当分享成为本能,内心的财富将随时随地复制;内心的拥有将时刻明确清晰;内心的欢乐将由己到人、由人到己不断 往返递增。

  当分享成为本能

  文-舒特

  少年小树正蹲在小溪中间,观察那只小蜘蛛如何在溪面上结一张最大的网。

  那小蜘蛛下定决心要搭一面整条溪流中最大的蛛网,所以它选择了一段最宽的水域。试了两次它都失败了,当它第三 次攀上水蕨,爬到水蕨的末梢时,它停下来把前肢放在下颌上,专注地审视着脚下滔滔的流水。突然间,它有了主意。它开始 在水蕨上跳,随着它上上下下的跳动,柔软而有弹性的水蕨也一升一降弯曲了起来;它一直跳着,接下来,趁水蕨升到最高的 一瞬间,它往天空弹了出去,一边放出自己的雨伞——它成功地越过小溪了!

  然后,小树看着它在对岸兴奋地又蹦又跳,几乎差一点又跌进水里……

  对小树——这个印第安男孩来说,他刚刚和一只小蜘蛛分享了它成功结网后的喜悦,他甚至可以仰头和一朵流云分享 它的自在,和掠过山涧的清风分享它的轻盈,和狗儿分享它吠叫时那雄浑的男高音……当然,假如它们乐意,也可以和小树一 起分享他所有的欣喜、他成长中的一切快乐。

  分享,这是小树生命中的主题,因为奶奶告诉他:当你发现美好的事物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分享给任何你 遇见的人。这是美国人佛瑞斯特·卡特所著《少年小树之歌》的主旨,发现美好事物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也就是发现美好 事物后的“下一秒”就想到的事——那分明是一种本能的反应。

  分享,让分享成为一种本能?

  为什么不能?

  当分享成为本能,内心的财富将随时随地复制;内心的拥有将时刻明确清晰;内心的欢乐将由己到人、由人到己不断 往返递增。

  怎么能让分享成为本能?

  那站在街边的女孩是天使艾美丽,只见她冲上人行道,扶起那个踌躇了半天的盲人就开始按照她的快节奏赶路。她在 盲人耳边絮叨:在你左边是面包店,刚出炉的面包圈看上去真不错;一个胖女人正迎面走过来,好像刚和老板吵了架;一只鸟 正试图飞到对面教堂的屋顶……盲人的表情显然被令他“眼花缭乱”,又来不及消化的景致所堵截,呈现怪异的应接不暇的欣 喜……这是电影《天使艾美丽》中的片段,对这个陌生盲人来说,冲上前去的艾美丽与他分享了自己的“眼睛”。

  那有点虚弱的女孩叫罗玮,心“肝”情愿为一个陌生人捐献了自己的一半肝脏,对这个幸运的陌生人来说,“只是想 帮帮她”的罗玮与她分享了自己的“健康”。

  那个因放化疗已经掉光头发的男子叫丛飞,十年间不间断地捐助上百名失学儿童,对那些恐怕今生也无缘再见的孩子 来说,“只想让他们重返校园”的丛飞与他们分享了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他们以分享作为人与人交结的原始起点,他们望向陌生人的眼光不是防范与漠然,他们只是以“有与无”来区分自己 和陌生人,然后,不是以遇到的美好与人分享,而是——

  直接以自己与他人分享。

  分享到此,甚至已经超越本能,或者说:分享、自己、本能,已经一体。

  链接

  《少年小树之歌》由美国作家佛瑞斯特·卡特所著,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奇妙的书,通过描写一个印第安 少年小树健康心灵的成长历程,将人生哲理轻快而生动地展现出来。“当你发现美好的事物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它分 享给任何你遇见的人。”——这是本书的华彩乐段。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