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亿万富翁为何饭后要打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19:56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刘县书 日前,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与应邀赴港的贫困大学生交流。他告诉同学们,他到香港至今40余年,没上过一次歌舞厅,没去过一次夜总会,现在每餐半碗饭、一点肉、一点青菜,一餐消费10元钱。当天,曾宪梓与贫困大学生共进午餐,饭后,他亲手将桌上没吃完的点心收集打包。此举令在场的所有学子深深震撼。(《楚天都市报》8月18日)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不久,贫困县广东清新县以人头马招待扶贫志愿者,让志愿者落泪的事件。还有报道称,国内普通餐馆一桌饭菜一般至少会剩下10%,一家餐馆平均每天要倒掉50公斤的剩饭菜。依此推算,全国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费就高达600亿元。 一度我们似乎无所谓浪费或节约了,有人曾把“浪费”当作推动经济发展的“高消费”。我们听过一个故事说,一块5元钱的窗玻璃如果不打坏,只值5元钱,某一日,它被弹弓打碎了,于是玻璃工被请来换玻璃,工钱5元,新玻璃6元,当地的GDP因此增加11元。所以,为了GDP的增长,有人恨不能将所有的窗玻璃换上N遍。 这个故事其实是一个骗局,因为它没有计算外部资源与环境的损失与变化,没有考虑相关人的其他福利。比如,当玻璃矿石消耗殆尽,总有一天,我们就只能改糊窗户纸了。 正是在全社会资源和能源紧缺、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我国领导人提出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张。从大局来说,这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能否健康持续发展的大事。 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正是基于对中国国情和家底的清醒认识。无论从人均资源量或政府财政情况来看,其实我们手头很紧。 从另外的角度看,如果我一旦衣食无忧、经济宽裕,我干吗还要节俭?甚至亿万富翁如曾先生,为什么吃饭还要打包呢?这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我相信这些富翁不是作秀。这样做的富翁并非少数,他们的勤俭行为背后往往都有一套自己的逻辑。他们也不是出于过去贫寒时遗留的习惯,因为他们做富翁已多年,财富多到几辈子用不完。 他们也不是本性吝啬的葛朗台。在自己平日粗茶淡饭的同时,从1978年以来曾宪梓已累计向全国科教、福利等事业捐款6.1亿元,相当于每天捐款6万余元,坚持了整整27年! 466亿美元身家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车多花几美元。然而,他已经多次宣布将在有生之年将自己的几乎全部的财富捐献给社会。 他们到底为什么这么做?盖茨说:“我很珍惜每一分钱,我从来都是这样的。一个人只有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1934年生于广东梅县的曾先生常说:“我是祖国培养成才的,我所做的一切及终生的愿望就是报效祖国。” 显然,在他们眼中,一分钱用在帮助他人、推动社会进步上,比用于个人不必要的摆阔消费,要好得多,那样才是最划算的投资。 相比于某些穷摆阔的官员和某些除了高消费不知道还应该做些什么的富人,他们已经超越人的低级需求,达到人生更高的境界。 在我们这样一个贫富严重不均的社会,那些先富起来的人能否在花钱问题上进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关社会和谐乃至中国社会的未来。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