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巨贪刘金宝死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11:21 新世纪周刊 | |||||||||
特约记者/侯港文 银行业将从刘金宝案件中深刻汲取教训,制度监督高管,“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 吉林省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8月12日对原中国银行副董事长、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
判词指出,刘金宝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国家及公共财产,贪污金额特别巨大,情况特别严重 。但在调查期间刘金宝“积极配合”,以致能追回部分赃款,因此缓刑两年执行。 据悉,刘金宝在1996年3月至2003年5月,涉及23宗案件,折合贪污金额1428万多元(人民币,下同 ),收受贿赂折合143万元,另外有1451万元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 中国银行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目前正在为上市做准备。中国银行发言人对此表示,将从此案中深刻汲取教 训,将对金融系统高管人员进行有效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 流星刘金宝 刘金宝于1952年9月在上海出生,1976年毕业于北京经贸大学,同年进入中国银行总行工作。因为他外语好 ,很快就被调到中银伦敦分行出任外汇交易员,当年美国前总统里根被刺,市场看淡美元,但刘金宝则认为美元会升值。结果 里根仅受轻伤,刺激美元大升,刘金宝因此为中银赚一大把,他在银行之中从此声名大起。 1981年刘金宝被调回上海分行任外事接待处翻译,1993年任上海分行代行长,1994年任上海分行行长。 当年他曾被誉为是上海金融圈的精英之一,在主政上海分行期间,刘金宝提出许多超前的金融改革构思,对上海朝国际金融中 心的发展提出许多建议。他在1988年获选为当年的上海“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刘金宝事业巓峰是在1997年调任至香港,他出任中银港澳管理处常务副主任兼香港分行总经理期间。在驻港工作 六年的时间里,刘金宝最大功劳是促成中银香港改组上市,在中银香港发行的钞票上,至今清晰可见前总裁刘金宝的签名。 这是一张辉煌的履历表,而在2003年刘金宝开始接受调查后,公众渐渐看到在刘金宝一步步登上银行家职业生涯 高峰的后面,则是一连串贪污行为。 伸手必被捉 2003年5月底,时任中银香港总裁的刘金宝被突然调回北京。事后证明,他因涉嫌经济犯罪接受调查。不久,上 海农凯集团董事长周正毅、上海万泰集团董事长钱永伟亦双双被拘。这一连串突发事件立刻成为当年中国最具震撼力的新闻事 件之一。当时媒体普遍认为,刘金宝案件导火索是中银香港向周正毅旗下新农凯公司发放的一笔21亿港元的贷款。 实际上,刘金宝在上海行长的位置上只坐了四年。对他在上海涉嫌贪污的指控,正是其任职行长期间。而伙同贪污者 ,亦为刘金宝在担任分行行长期间的副手及高管。这些人在刘金宝事发后或被逮捕,或被取保候审。 刘金宝被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他在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期间的贷款发放问题。“问题贷款”的主角,主要是钱永 伟的万泰集团。2000年左右,德勤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曾受托对上海万泰的银行贷款进行调查。调查发现,中银上海分 行共向万泰集团发放了近15亿元贷款,截至2000年底不良贷款高达10余亿元,到刘金宝被逮捕的2003年,这些不 良贷款最终形成的损失高达5亿元。 此外,刘还被指控从中行上海分行办公室的账外款中直接拿钱,与其他几名涉案高管私分。刘个人所得累计人民币1 00多万元。从时间上看,此时正是刘离任之前的几个月,有一笔甚至发生于1997年8月。那正是刘金宝赴港履新之时。 中银香港前副总裁朱赤、丁燕生,原总裁办总经理张德宝是刘金宝的密切合作伙伴,他们在中银香港重组上市的过程 中立了汗马功劳,而同时,刘金宝也伙同上述三人利用职务之便,借中银香港重组之机,采取转移账户、制作假账、销毁账目 等方式骗取公款。起诉意见书称,刘金宝伙同上述三人利用职务之便,借中银香港重组之机,采取转移账户、制作假账、销毁 账目等方式骗取公款。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