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地大物博退出教科书是因噎废食之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0日18:54 光明网-光明日报 | |||||||||
作者:李肖 “中小学教材一说到中国就是‘地大物博’,我看早就该改成‘地大物不博’。”在近日上海市政协召开的一次关于“节约型社会”的讨论会上,政协委员沈思如是说。沈思认为,中国资源非常紧缺,总量并不丰富,人均资源拥有量就更少得可怜。现在必须从娃娃抓起,灌输一种资源匮乏的紧迫感,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珍惜资源,节
约利用的理念,而不是盲目去培育“地大物博”的虚荣心。(新华网8月25日) 对于沈思委员的这个建议,笔者难以苟同。让“地大物博”从中小学教科书里退出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之举。浪费观念的形成并非“地大物博”的灌输所造成,把浪费的罪因归咎于“地大物博”,这样的观点有失偏颇。 说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何错之有?我们国家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世界上也是几个屈指可数的“大国”,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难道还不够大吗?说它物博,也有着充分的现实依据,地球上的大部分矿产资源在我国几乎都能找到,有些储量还相当丰富,说它“物博”决非空穴来风。当然,“地大物博”的我国按人均占有量来计算就不那么乐观了,据资料显示,在世界144个被排名统计的国家中,我国的资源总量显得比较“地大物博”,但人均占有量非常落后。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与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和9.7%。尽量人均占有量不高,可我们仍不能否认我国“地大物博”的客观事实。沈思先生还举例说,日本是世界上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但国民资源危机感却很强,也是世界上节能、环保做的最好的国家之一,这有赖于日本节能教育和资源匮乏教育到位。其实,一个国家节约理念的确立需要一个过程,越是现代文明社会就越注意厉行节约,而越是贫穷落后发国家和地区就显现一种铺张和浪费,因为粗放型经营和开采,这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浪费,把当前的奢侈浪费归咎于“地大物博”教育意识的强化,显然是有些牵强附会。 国家“地大物博”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想让它“退出”教科书就能“退出”的。退一步讲,即便不再提“地大物博”而人们的节约理念尚未确立,到处可见浪费现象。这又能怪谁呢?所以,在下以为“地大物博”并非奢侈的原罪,真正的原罪是节约意识的沉睡。没有良好节约意识的养成,只是让“地大物博”从教科书上消失仍然无济于事。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不错,但是教育上不能矫枉过正。我们一方面教育孩子为“地大物博”而引以为豪,另一方面又为人均占有量太低而教育孩子要树立节约意识,这样做岂不更好?这要比让“地大物博”从教科书上消失更有意义。一种理念的树立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节约意识的培养也并非从教科书上去掉“地大物博”就能奏效的。而要真正树立资源危机意识,需要全民行动,需要政府部门的身体力行。把“地大物博”从教科书上去掉无疑是因噎废食之举。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