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医改经受成败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31日13:58 南风窗 | |||||||||
□本刊记者 石 破 发自山东菏泽 “不管谁买我们的医院,目的都是要赚钱的。”8月9日,菏泽市立医院一个医生跟记者说,“以前领导如果把钱装 自己兜里算贪污,现在他们把钱装进自己兜里,算是‘经营
地处鲁豫苏皖四省交界处的菏泽是山东省最穷的地区,全市八县一区,870万人口,市属医院只有6家。2004 年,菏泽市财政收入17亿元,而全市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即需要20亿元,是典型的“吃饭财政”。 2003年12月,菏泽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公立医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从2004年4月起,以平均每月 一家的速度,一口气卖出5家医院,这场风暴过后,菏泽只剩下一家传染病医院仍然姓“公”。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菏泽市 政府认为医院改制是一项突破,并已“取得初步成效”,而市立医院、市三院等被出售单位的职工,却普遍认为菏泽的医院改 制是失败的。 医院为什么要改制? 菏泽的医院改制模式,政府口径称为“整体出让”,改制医院的职工称作“出卖”或“倒卖”,所表达的是同一件事 物。市政府认为这是对公立医院最彻底的改制——5家医院都是实行一次性产权全部转让。 为什么这些医院要改制?记者在菏泽采访时了解到,改制之前,这几家市属医院确实在经营、管理上陷入困境。据市 政府办公室的报告显示,2003年市立医院亏损200多万元,市三院亏损306万元,中医院亏损10多万元,并且濒临 倒闭,只有市二院因改名为“创伤医院”,受到市交警支队特别保护,对交通创伤病人垄断治疗,收支勉强平衡。 其中,市立医院的情况尤为显眼。这是一家三级医院,是菏泽地区的“巨无霸”,八县一区的患者,在本县、区医院 看不了的病,一般都选择到市立医院来看。2003年该院的年收入达到1.3亿元,而竟然仍在亏损,并且负债3000多 万元,其管理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对医院管理不善、经营困难的原因,政府与医院职工的看法截然不同。政府认为是医院没有改制所致,今年5 月,菏泽市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市长、菏泽市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何茂远向媒体记者透露:“市立医院要盖5万平方米的 病房楼,竟然花去200多万元的吃喝和调查费,这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啊!前任院长因为吃回扣而外逃,负责财务的人也跳楼 自杀了。” 市立医院的部分职工则认为,医院管理混乱,是政府监管不力所致。一个职工向记者说:“当时由于医院管理混乱, 职工多次去上级部门反映,并多次打市长热线反映,但市政府不是采取积极态度,加大监管力度,而是官官相护。” 这个职工质问道:“医院存在问题,政府为什么不向院领导问责?为什么不查他的账?院领导如果是清官好官,为什 么医院会落到被卖的地步?他们要是贪官,为什么长期不调整,并且卖了医院后,还把他们安排得挺好?”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菏泽市立医院的病房大楼是1980年代盖的,而眼下山东每个省辖市的中心医院,都有一个 很气派的病房大楼。2001年,市立医院计划盖一座十二三层的大楼,但市里要求将新病房大楼盖成“超越式”的23层( 地上21层,地下2层),并列为菏泽市十大形象工程之一。2002年,病房大楼建设领导小组成立,组员多次去外地考察 。“全国各地都走遍了,还去了国外。”一名医院业务科室的负责人跟记者说。考察等费用花了200多万元,大楼还没动静 。后来政府要卖市立医院,盖楼的事就暂且按下不表。 何副市长提到的“院长因为吃回扣而外逃,财务负责人跳楼自杀”一事发生在2003年,跑掉的副院长曾分管医疗 器械和药品采购,“都是肥差”。他一跑,上面的调查无法深入。而自杀的并非财务负责人,而是药剂科的一个小组长。该人 吃了4000多元的回扣,被抓后说把钱分给了组员,但组员都不承认。他被放出来后,组员们纷纷埋怨他:“你看看,你乱 咬啥?你不咬,也没多大事儿呀!”组长觉得委屈,想不开,就跳楼自杀了。 改制之前,市立医院的领导班子长达6年没有调整,市三院的院长更是9年没动“窝”,其间医院欠下2000多万 元内外债。这也是两院部分职工对市政府不满的现象之一。改制后,市立医院原任院长、书记、副院长等领导成员被调整到其 他单位任职,另几家医院的情况也大致如此。记者约访数名原医院领导,对方均以“我已经不在医院了,对医院的事不方便讲 ”为由,婉拒采访。其中一名原医院领导私下说:“即使政府把医院收归国有,我也回不去了,说它还有什么用啊?” 医院改制的原因,政府口径说是在“5家公立医院经过多年改革探索,苦无有效出路,且效益日趋下滑的情况下”, 认为“卫生事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因此“积极稳妥地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而存在于医院职工中的普 遍看法,是政府想“甩包袱”。 改制之前,市政府每年拨给几家市属医院40万元左右的经费,这些经费只占职工应发工资的6%~8%。所以,这 几家医院一直欠发工资,像市三院实发工资只占应发工资的50%,到改制前,欠发职工工资已达500余万元。1995年 以来,医院还多次向职工集资120万元购买医疗器械,并欠职工近300万元房改款。对市立医院,政府则从1998年起 就断了奶,医院的设备购置、门诊楼装修、职工工资、福利等完全靠医院自收自支。该院的亏损,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医院是怎样卖出去的? 按照政府的说法,菏泽市5家医院改制前进行了充分的酝酿、准备,并“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积极征求医院各阶层人 员的意见建议,并向他们分别介绍了各个投资企业的概况、经营理念和发展规划等,避免暗箱操作”。 然而,职工们最为不满的就是政府虽然征求过职工意见,但改制方案并未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不同意见被打压 ,投资商强行接管了医院。 市立医院一名中层干部跟记者说,2004年9月6日,上海道勤公司进入该医院,是市政府办公室一名副主任来宣 布的。那天上午,原医院领导还召开会议,布置工作,上午9点,市里打来电话,令他们立即交接。下午2点,医院再开科室 主任会,台上坐的是道勤公司派来的干部,原来的院领导都不翼而飞了。市三院更是在2004年5月1日早上,由投资商直 接过来宣布接管医院,市政府无人出面。 政府为这5家医院寻找买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们几乎都是贫困地区的贫困医院。正因如此,政府首先要 考虑的还不是医院整体出售后的整体改良,而是看看谁能买得起、并且愿意买。 菏泽市政府为市立医院寻找过多个买家,包括山东大学附属齐鲁医院,该院是卫生部直属医院,山东省顶级医院之一 。齐鲁医院向菏泽市政府提供的《菏泽市立医院十年发展规划》称:“改制后,齐鲁医院将从管理经验、科室建设、质量控制 、人才培养、专家扶持、技术引进等多方面给予扶助……使菏泽市立医院迅速发展成为区域性医疗康复中心。” 该规划还非常自信地说:“改制后的菏泽市立医院将成为国内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面旗帜,改革的成果将被国内众多的 医疗机构所效仿,对国内卫生政策的制订将有重大的启示作用。菏泽市政府的改制经验将被大力推广,作为山东省内卫生体制 改革的开拓者将永留史册。” 2004年5月,市政府跟齐鲁医院谈判,齐鲁愿意出资1.5亿元,收购菏泽市立医院及其分院。但不知何故,这 起交易未能成功。 知情者说,此后市政府又找了7家公司,分别来市立医院演讲,让职工从中挑出3家,供政府参考。后来,政府选定 了一家“天一公司”,让该公司于2004年7月1日前把1亿元资金打到政府账上,然后就签合同,“天一公司”觉得不妥 ,拒绝汇款,后来干脆老总关机,人也找不着了。 政府最终选定的是上海道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董事长赵卫东是菏泽市单县人。此前,道勤控股已经出资3亿 元,买断单县1亿吨煤矿的开发权,因此与菏泽市政府建立起联系。据说道勤公司对接收市立医院还有顾虑,但市领导以“你 们开煤矿,也需要急救医院”为由,说服了道勤公司。 为了收购及管理菏泽市属医院,道勤控股专门成立了“上海道勤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道勤收购菏泽市立医院及 其分院的协议价是1.2亿元,首付4000万元,余款及利息一年内付清。 由于转让过程的不透明,致使医院职工疑窦丛生,有关“市领导与投资商相勾结,暗箱操作,贱卖国有资产,个人从 交易中得好处”的传说无处不飞,以至于中组部、中纪委、省政府都专门调查过主管医院改革工作的副市长何茂远是否受贿。 调查结论是何不存在经济问题。 2004年1月16日,北京鸿信公司副总经理杨世军代表该公司,与菏泽市国资办签订投资菏泽市三院的协议书。 4月30日,代表北京鸿信公司与菏泽市国资办签订补充协议的是该公司“投资经理”黄启才。黄曾经在市三院搞过科室承包 ,很多职工了解他的底细,向院领导呼吁不能将医院卖给他。院长保证黄启才只是一个中间人,但市国资办有人透露说,医院 实际上还是卖给了黄启才。 之前,在初议改制时,三院多数职工建议实行内部股份制,并把曾经专门去人考察过的江苏宿迁市沐阳县中医院,被 “整体转让”半年后运作失败,全院罢工一周,集体去北京上访,在原收购方退出后,重新进行内部股份制改造,并取得成功 的经验反映给市领导。但市里坚持要将医院转让给外地企业,并称这是“招商引资”。 2004年年初,在市政府去市立医院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征求职工对改制的意见时,该院职工代表也提出“自己把 医院买下来,搞股份制,或者国家占大股,职工占小股”的建议,亦未获采纳,此后该院未再召开过讨论医院改制问题的职代 会。 鸿信公司接管市三院后,半年换了5任院长;协议书签订的第二个月,就把职工工资降为70%;院方要求50岁以 上的职工内退,只发给他们国家标准工资的30%左右。职工们表示抗议,自2004年11月起,6次去市政府上访,强烈 要求政府将医院收回,得不到回应,12月13日去省政府上访,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于是,12月18日,全院职工开始罢 工。当时下着大雪,职工们冒雪在医院门口静坐6天,无人过问。第七天,职工又去省委、省政府上访。12月27日,省里 派联合调查组前来菏泽,召开了职工代表会,听取意见。稍后,市政府也同意鸿信公司撤出三院。 鸿信事件后,职工们希望政府收回医院,或者由全体职工持股,搞股份制改造,但政府却担心收回医院会对自己推动 的“整体转让”模式产生负面后续效应及连锁反应,因此马不停蹄地寻找其他买家,先后与北京理想集团、上海道勤公司等接 触过,最后,几乎在宣布从北京鸿信公司手中收回的同时,宣布将医院转让给道勤公司。 2005年2月3日,市政府组织了由副市长秘书、财政局科长、卫生局副局长等参加的工作组,到医院召开全院职 工大会,征求职工意见。可能是为防万一,还有8名公安人员到场。会上,先由道勤公司讲了收购医院的计划,市卫生局副局 长要求职工表决:是否同意将医院卖给道勤公司。结果,到会职工282人,没有一人同意卖医院。 市二院的转让过程,同样引起人们的怀疑。 第一个报名买这家医院的田波静,曾在该院当了10年院长。据媒体有关报道,市二院有形资产评估价为1500万 元,田据此报了申购价,但副市长何茂远跟他说,你得再拿1000万元的品牌使用费,才可能中标。田无奈退出,但市二院 最后的出售价格只有706万元,交接时,医院账上还有280万元现金,买主——济南文江实业有限公司等于花426万元 就买下了市二院。 2005年3月11日,《健康报》曾披露,何茂远副市长委托一名市政府办公室干部告诉该报记者:“公立医院的 产权所有者是政府,是否改制,选择哪种方法改制,由所有权者决定,职工只有知情权和建议权。” 市三院是菏泽市唯一的精神病医院。该院工会马主席对记者说:“当时,职工与市领导理论,说中央和省里不让卖精 神病医院,市领导说中央和省里没说不让卖精神病医院;职工让政府拿出让卖精神病医院的文件,市领导让职工拿出不让卖精 神病医院的文件……” 2月4日,上海道勤公司强行接管了医院。 投资商、市政府与医院职工合演的“三岔口” 今年3月份以来,数家国内媒体报道了菏泽医改中存在的问题。6月16日,菏泽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我市公 立医院改制情况的通报》。在这份通报中,列举了参与改制的众多政府部门,如卫生局、发改委、人事局、财政局、审计局甚 至监察局、检察院等,以证明改制过程的严谨、规范、合法、有效。 但记者约访的市财政局、卫生局、国资委等部门,均婉言谢绝采访。此前,菏泽市国资委曾对媒体称他们当时对医改 提出了16条反对意见,但却不肯将“16条”向记者出示。 一项牵动全市上下利益的重大改革,所涉政府部门全部意见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记者了解到,在菏泽政界中,普遍 存在着对医院改制的不同意见,但这些意见都以沉默的方式表达。直接与医院改制相对抗的,便是在改制后利益受到直接影响 的医院职工。 自从去年9月,道勤公司相继接管了菏泽市原市属医院的半壁江山,但道勤控股是一家投资公司,缺乏经营、管理医 院的经验和人才。道勤接管市立医院后的首任院长(也是接管市三院后的首任院长)蔡忠军,原籍菏泽单县,曾担任过解放军 309医院的院长。因为军队干部到民企打工难获组织部门批准,他是由菏泽市政府出面从北京聘请过来的。 军队出身的蔡忠军把部队医院管理模式搬到地方医院,在院委会与科室之间增设了部级机构,如院务部、护理部、医 药部等,每个部分管几个科室。因为市政府跟道勤公司的协议规定,不准把干部、职工往外推,只能在现有岗位上调整。因此 市立医院原来的行政人员基本未动,而且多出了一层,添了一批部级干部。医院被接管一年来未开过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今年7月13日,道勤公司进行人事调整,改聘蔡忠军为“名誉院长”,改聘投资专家出身的“道勤医院投资管理公 司董事长”唐忠诚为市立医院、市三院的院长、党委书记。同时,道勤公司出台了一份《关于确立医院管理体制的决定》,其 中特别申明“公司对医院按照总收入的固定比例,定期收取管理费,除此之外,不收取任何费用”。但医院职工并不相信这一 说法。 菏泽市政府在有关报告里提供了一组数据对比:“改制前,市立医院月收入1042.9万元,改制后为1162. 2万元;市二院改制前为124.8万元,改制后为137.9万元;市中医院改制前为65万元,改制后为180万元。” 市立医院一名中层干部向记者透露:“医院每月向我们公布一下总收入,但支出情况不讲。道勤公司要从医院的总收 入里提6%的管理费,年收入按1.3亿元计,就要提走780万元;每月提修购资金一百五六十万元,一年就将近2000 万元;公司派来11名工作人员,都是高薪,年薪加起来也有400万元。这三项合计,道勤公司一年就要从市立医院拿走3 000多万元。” 投资公司经营医院是要赚钱的,而这个钱只能从患者身上赚。市立医院一名科室负责人对记者说:“医院没奖金了, 只有提成:药品提成、开单提成。有的专家光开单提成,一天就有二三百,一个月多的上万,少的两三千,靠这个把大部分专 家稳住了。院领导在会上说,要提高设备利用率,只有设备都转起来,才能多挣钱!现在病人只要头痛就做CT,也不管你是 感冒头痛,还是神经头痛。做一次CT得花230元,做一次核磁共振400多元……菏泽的老百姓是全省最穷的,家里的麦 子都卖完了,来看病,让你两个化验单就给他开光了。” 市三院的一名护士回忆起这样一件事:“2004年12月9日,有一个精神病人要放火烧加油站,早上6点30分 ,110警车把他送到我们医院,菏泽电视台也来拍现场。这个精神病人浑身湿透,双手被绳子捆得浮肿了,但他交不起钱, 急诊科不敢收治,从6点30分到10点,一直站在院内挨冻,院领导无一人过问此事……这样的事以前从未发生过。” 在菏泽市政府与北京鸿信公司签订的收购市三院的协议中,有“甲方(市政府)委派一名独立监事,对改制后菏泽市 三院的经营活动及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乙方(鸿信)必须积极配合,及时提供独立监事所需资料”的条款,但据市三院职工反 映,市里并未派员出任监事,医院完全按鸿信公司的规则运行;改制前欠发的500多万元工资,以及欠发的医药费、集资款 利息等,鸿信公司不管,市政府也不管;职工现在的工资仍按1999年的标准发放,也没有人管。到市政府与上海道勤公司 签订收购市立医院、市三院的协议时,干脆取消了上述那项条款。 改制是成功还是失败? 6月16日,菏泽市政府办公室在《关于我市公立医院改制情况的通报》中认为:“我市5家公立医院的产权制度改 革现已顺利完成。”并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思想解放不到位,具体表现为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与市场经济规律相对抗 、不适应。部分既得利益者有失落感,阻力大;部分职工对改制的知识了解少,对改革的政策理解不够;部分群众不了解情况 ,人云亦云,造成了不负责任的乱猜疑、乱发言”。 按照市里的计划,2005年,菏泽公立医院改制将要在县级医院全面推开。事实上,在市立医院被收购3个月后, 菏泽地区仅剩的另一家公立三级医院——单县中心医院也被列入了“整体出让”名单。 单县中心医院是菏泽8县最大的医院,日门诊量800~1000人,年收入八九千万元。该院职工风闻医院要被出 卖的消息,并且传言根据市里卖医院的经验,“今天评估,明天就要卖了!”于是,200多名退休及在职职工打出“坚决保 卫中心医院!”的横幅,把住大门,不让资产评估师进入。因为菏泽市副市长何茂远以前在单县中心医院当过外科医生,职工 们在现场给何茂远打电话,让这位主管医疗体制改革的副市长“听听医疗职工群众的呼声”。双方僵持十多天,“整体出让” 行动偃旗息鼓。 “如果我们医院被卖了,以后菏泽8个县就要遍地开花了。”8月9日,单县中心医院一名干部对记者说,“所以, 我们抵制卖医院后,其他各县医院都表示支持。” 8月10日,市三院工会马主席告诉记者,他们医院的职工,已经准备联名向山东省高级法院起诉菏泽市政府,请求 “将医院收归国有,并给违法者应有的惩罚”。 根据媒体报道,由于2004年的宏观调控影响,道勤控股面临资金困境,道勤系下的资产不断被冻结拍卖,包括上 海道勤控股总部的三层办公楼已被法院冻结,进入司法拍卖程序,并在上海当地一家媒体刊登了拍卖公告。今年4月12日, 香港宝福集团收购了上海道勤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80%的股权,成为它的最大股东;道勤公司占股8.75%,个人占股 1.25%。 按照菏泽市政府与道勤公司签订的协议,道勤公司“不得将菏泽市立医院、市三院转让给其他经营者;若无力经营, 可向菏泽市政府申请,经资产评估后,由市政府收购”。协议规定,该公司将在一年内付清4000万元首付款之外的“市立 医院转让价款的剩余款项和按2%利率利息剩余款项占用费”,并保证在“2005年底建成1000张床位的病房大楼”, 但截至8月底,要建大楼的地方还是一片长满野草的荒地。 道勤公司的财务状况究竟如何?医院的经营者身份到底变了没有?它能不能按期付清全部转让价款?能否在今年年底 之前建起病房大楼?对此,市政府及道勤公司都讳莫如深。正因为信息不透明,导致传言满天飞——“道勤公司欠别的公司钱 ,无力偿还,把医院转让给了人家”、“道勤公司倒闭了,变变名字,又在济南注册了一家公司”等等。能够确定的是,记者 采访到的几家医院的职工,对道勤公司已缺乏基本信任,担心“道勤公司要把医院资产弄走”。 8月4日,记者来到菏泽市立医院,约访道勤医院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兼市立医院院长、市三院院长唐忠诚。院长办 公室牟主任向唐院长请示后,婉言谢绝了,并将唐院长的回复告知记者:“医院刚开始改制不久,成绩还不明显,等以后成绩 出来了,你们再来报道吧!” 值得指出的是,也有医院改制后势头不错。菏泽市中医院原本濒临倒闭,2004年4月,被卖给青岛双威集团后, 该集团投资1000多万元改善医院内外环境,增添设备,包括病房配备空调90余台,装备CT机、数字肠胃机等仪器80 余台。改制前该院只有不足100个床位,现床位增加到200多张,以前日门诊量不超过60人,现在增加到200多人。 改制前,职工月工资只有640元,现在则增长到1200元。这家医院还组织中青年专家到300多个行政村义务巡诊,为 1万多名村民检查身体、治疗疾病,逐渐在患者中树立口碑。 相关专题:南风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