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让孩子戒除网瘾,该为谁启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15:07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作者:斯壮 ———“做朋友?你知道什么是外挂,什么是私服,什么是PK吗?” ———“理解我?你做得出那些奥赛题,你愿意再参加一次高考并且有信心考上原来的大学吗?”
———“陶宏开?你能告诉我,我们身边的陶宏开在哪里吗?” 8月30日,在一个网站聊天室里,两名中学生网友提出的这一串问题,像锤子一样砸在我们的心上。 尽管“网瘾”已是耳熟能详的名词,尽管我们自认阅历丰富、心智成熟,尽管我们满怀着“救救孩子”的善良愿望,但在孩子们锋利的质问面前,我们是那样的不堪一击。 在中国,第一代网络游戏迷还没有成家,没有自己的孩子。那些视网络游戏如洪水猛兽、为孩子的沉迷痛心疾首的,大多是一些行色匆匆的中年人,他们希望事业更成功、家境更富裕、孩子更有出息,却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对游戏的乐趣知之甚少,对孩子的心理活动知之甚少。 “一年以后我回顾这段经历的时候,感觉就像是穿越了时光隧道,来到了神魔并行、恢宏大度的盛唐王朝,成了一名卑微但必有所成的取经人,沿着唐僧师徒曾经走过的道路,一步一步向西天走去,痴迷、投入、忘我,不知饥渴……但我始终无怨无悔,反倒感激那份经历,却又没有勇气再来一次。”这是一名工程师真实的记忆,他曾痴迷于网络游戏《西游记》而不能自拔。可惜的是,在众多的网瘾“拯救者”中,很少有这种与孩子们心气相通的过来人,很少有这种让孩子们动容的点拨:“是的,网游是一场美梦,但我们不能总是生活在梦里。” 像不能苛求孩子一样,我们不能过责这些家长。他们在一个谈不上完善的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以同样不完善的知识结构,要应对社会转型的巨大压力,要肩负起承续传统和学习新知的双重责任。 家长如此,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升学的竞争压力、教育形式的束缚将他们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提倡理解,体现尊重,培育理想,找到实现理想的快乐途径,这些素质教育最简单的信条变得知易行难。最终的结果,是网络的魅力超过了学校的魅力,年近花甲的陶宏开成了分身乏术的“救星”。 教师、家长重任在肩,网络游戏业者同样义不容辞。产值一年比一年高,利润一年比一年厚,网络游戏日益“跟国际接轨”,但“游戏”了这么多年,规则却一直没有“跟国际接轨”。没有分级,没有分类,没有立法,直到最近才有官方推荐的未成年人游戏,才开始开发限制游戏时间的软件和标准。游戏产业是天使还是魔鬼?答案在于是否规范。 眼下,轰轰烈烈的“戒除网瘾”行动正在进行,培养志愿者,召开家长会,开发新技术,制定新标准……应该说,这是一场电子娱乐和素质教育的启蒙运动,也是一项“先污染,后治理”的“生态恢复”工程。在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我们都还是初学者,少一点居高临下,多一点平等沟通;少一点惊慌失措,多一点镇定从容;少一点急功近利,多一点潜移默化,才能避免新的误解和伤害,才能消瘀止痛于无形。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