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新闻:教材节约 为何不问计于学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22:44 人民网-华东新闻 | |||||||||
作者:顾勇华 ●与学生相关的话题,学生自己几乎没有发言权。“教材循环使用”就是一例 ●遇事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是对学生应有的尊重,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命题
一个好的建议能不能变为现实,关键在具体做法是不是切合实际。 眼下,正是新学年开始的时候,有关学生、学校、学习的话题很多。由于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加上中小学生年龄偏小,所以,与学生相关的话题,学生自己几乎没有发言权。然而,有关学生的事要是不问问学生的想法,想做好也难。 “教材循环使用”是一个好建议。但是,如何循环使用,根本看不到学生的想法。社会呼吁循环使用教材,也不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谈看法,只是在自说自话地算着节约账。这样一来,账怕只是算算而已,推行起来并不容易,若强行推动效果也不会好。这是因为,如若仅仅为了节约,不用纸质教材是最节约的;要是既讲提高教学质量,又防止教材使用中的浪费,就不宜什么教材都来一个循环使用。比如,一个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新教材不仅是他知书识礼的工具,而且是感知教育、尊重知识的发端,“新”是一种潜在教育,给他们新书决不是浪费。又如,学生到了高年级,书读到精彩处,或是老师的讲解发挥到极妙处,怎么就不能在书上圈圈点点呢?这也需要有“自己的书”。这些想法,是在与不少孩子交谈后得到的启发。 这么说,岂不是谈不上什么循环使用了?其实不然。现在谈论循环使用,往往把所有学生用书混为一谈,这不可取。作为骨干教材的母语教科书,集中了最基本的应知应会的科学文化知识,值得反复揣摩,一个人一生拥有这样一套书并不多余。应当循环使用的是那些与骨干教材配套的书籍。从另一个角度说,节约不一定采用循环使用的办法。翻翻那些教材不难看出,许多书编得不精,版面设计和印制倒很夸张,大学教材尤其如此,类似缺点既影响教材质量,又很浪费。 还有不少有关学生的话题,比如,少年班该不该办,课堂上要不要使用方言,贷款讲不讲信用,考试作弊是违纪、违规还是违法,要想探讨得深入一些、透辟一些,就不能不问问学生自己的想法。 如今,政府关于社会、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决策,比较重视问计于民了。而教育决策,特别是需要千千万万学生来落到实处的决策,是不是要问计于学生还没有引起注意。问计于学生,是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尊重,本身就是十分重要的教育。 问计于学生,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命题。在深化教学改革中,问计于学生是对学生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的认同。所谓教学规律,实际上是“教如何顺应学”的规律。学生必须接受教育,学生又必须懂得创造。“学会创造”就是很复杂的心理过程。直到现在,我们的教育仍未真正处理好“灌输”与“启发”的关系。不能指望每一位教师都是教育心理学家,但是,每一位教师都有条件就教学问题问计于学生,做到每一项教学活动切实有效。 与“教”相关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而“学”是最排斥越俎代庖的。教材使用的节约账要算,但是,切忌想当然。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