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十个样本看全球化在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0:49 新周刊

  全球化是经济行为,还是一种意识形态?全球化指数已成为中国发展中的一种宗教,提供参照系与坐标轴,保证基本的心理满足与安全感。

  全球化在中国之Google综合症

  Google是什么?是搜索引擎,是新闻转载机,是提供1G空间的Gmail,还是Sponsor S
earch生意的印钞机?也许都不是。目前为止,没人看得懂它。但无妨,有前赴后继的人垂青Google,并因此改变。

  所有人都被打包了,成为搜索引擎中的一个关键词。你可能不知道Google拥有86个各不相同的界面,但这不会成为问题,中文界面已经有足够的能量让你搜索无限,乐此不疲。从1998年9月7日Google诞生到今天,它已经升级为世界通用的资讯库。

  美国加州的景观山,资讯在这里被压缩成二进制代码,并最大范围地传播。经历过Windows的系统洗礼和Yahoo的搜索启蒙,中国网民对待电子资讯的态度早已不是一拥而上,但对于Google,谁都没有反抗。挑剔的人们在Google上找不到臭名昭著的网络广告,干净得几乎空白的页面让人无话可说,仅仅0.12秒,你就能俘获你想要的信息。于是,生活的半径开始缩小,你开始乐于把自己捆绑在电脑前,通过键盘接触外界,并且,你发现屏幕上的世界更加丰富。

  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对中国媒体说:“我很吃惊,在很多国家,孩子们学习的第一个英文单词是‘Google’。” 尼葛洛庞帝显然是忧虑的,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问题在于我们为什么要离开Google?搜索正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和意识形态,它带动了IT产业的发展,并成为了一种文化:它使每个人与任何问题的答案之间的距离只有点击一下鼠标那么远,并能够高效地传输简单的答案。在中国,平民们在Google上观赏风景;商业机构使用Google展开促销;学者们则努力让自己的论文变成html或pdf,用以放在网站上便于Google查找。

  Google既是一个名词,又是一个动词,作为这个时代全球最通用的流行词汇之一,Google已同它的名声一样,打入了中国人的语言体系之中。在中国互联网业界,Google也已成为一个既定方向和衡量标准。百度引擎正在成为中国网民的新宠,它是国产的,并且同样善于搜索。百度,在国外一直被称为“中国Google”。今年8月5日,有细心的网民发现百度的首页上出现了纳斯达克的Logo,不出意料,它成为又一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的中国公司。百度的股价从20多美元一路疯涨,直至150美元方才回落。一个月内,百度的市值接近40亿美元,而仅仅在去年,它的净利润只有0.134亿美元。百度总裁李彦宏尽管回避“中国Google”的说法,但也不得不承认美国投行热捧百度的参照系来自于Google。

  选择谁,使用谁,Google还是百度都不会成为问题。问题是,多数人已经不习惯在没有搜索引擎的统治下进行一切网络和日常活动,一切仍然没有本质的改变。《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显示,39%的网络用户每天都会多次用到搜索,55%的用户每天使用搜索,超过80%的用户每周至少会用到一次搜索。

  这是一种依赖综合症,对于患者而言,搜索是心头的一根刺,让人隐隐不爽却又沉迷得欲罢不能。我们在百度上搜索MP3和新闻,在Gmail上寻找商业客户,下班后,再打开Google的本地搜索,看看有什么新鲜有趣的去处。一切,都源自鼠标。 (文/胡尧熙)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点击此处进入《新周刊》论坛

  相关专题:新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