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周刊专题 > 正文

全球化在中国之真人秀西学东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10:49 新周刊

  全球化在中国之真人秀西学东渐

  整个人类的情感需求几乎都是一样的,全球化背景下,地球变成了一个大剧场,全人类都在真人秀。

  2004年2月,当美国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爆出孔庆翔事件的时候
,我们冷静地在一旁看笑话,没人想到真人秀会在一年后就在我们身边掀起波澜。2005年的夏天,中国大陆每周五晚无人上街,人人都在电视机前守看《超级女声》,并成为公众的口水话题——这个中国最成功的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率已经超过春节联欢晚会。

  如今的地球真的像一个村,村西头的新鲜玩意立刻就会传到村东头来,任何惊爆事件都像是对全村人民广播。1990年代,始于荷兰的《老大哥》(Big Brother)成为真人秀节目鼻祖,随后美国福克斯的《诱惑岛》(Temptation Land)、法国的《阁楼故事》(Loft Story)、美国哥伦比亚的《生存者》(Survivor)陆续推出,真人秀成为西方世界最火爆的电视节目。

  中国大陆最早引进真人秀节目的,居然是中央电视台——2000年8月,央视2套《地球故事》引进《生存者》。随后,广东、湖南、四川、贵州、河北等多家省级电视台纷纷动手改编中国版,《生存大挑战》、《完美假期》、《重走长征路》和《城市别动营》等多档真人秀或“疑似”真人秀节目现身荧屏。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曾总结真人秀的三个关键词:“真”,必须是非虚构的;“人”,节目必须有人格和人性的凸现;“秀”,必须在规则中进行展示。当时的中国真人秀节目还仅仅是探险、旅程、度假类型,类似旅行DV手记,无非多加些煽情、困惑与挣扎的佐料,情感供给相对平和。真则真矣,人、秀都很匮乏。

  所以,才有《超级女声》;所以,才能让我们理解2004年的美国孔庆翔事件和2005年的中国超级女声现象之间的联系。

  《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是FOX电视台以7千万美元购进英国《流行偶像》(Pop Idol)版权后,自2002年6月18日首播的一项青春偶像选秀赛事,自开播以来就被誉为“美国最残酷的真人电视”。专家组成的裁判委员会,连串面试、遴选、淘汰,评委及观众分阶段投票,如何在残忍的评委刻毒的眼光里生存下来,最后或者一夜成名或者在电视观众注视下自己刨坑埋了,《超级女声》有着和《美国偶像》一模一样的程序。当然,全球化的浪潮下面也有本土化的改造:《美国偶像》用电话投票,《超级女声》则采用了中国最普遍的电信增值业务——短信。《美国偶像》首届和第二届冠军都立刻问鼎Billboard冠军,而中国的超女三甲则聚集了800多万短信投票,其人气任何唱片公司都不敢小视。《美国偶像》的评委说:“If you do nothing else, know your song”,《超级女声》的评委则说:“You are very very very good!”孔庆翔的支持者在公开信里写道:“他付出了他的努力,他做到了他的最好,他只要一个表达的权利。”超级女声的粉丝则含泪吟唱:“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人有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美国偶像》收视率高达19%,一度和“伊拉克战事”报道平起平坐;而《超级女声》决赛期间平均收视率达10%,超过春节联欢晚会。

  当然,收视率是万恶之源,但无论如何,与伊拉克战事和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比较都可以成为衡量美中两国人民情感投放的重要指标。

  整个地球上的人类的情感需求几乎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全球化背景下真人秀节目西学东渐的逻辑。8月底,中国大陆最早引进真人秀节目的央视也推出自己的真人秀:《实习生》。10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接受一系列职场考验,经过企业主管与专家评委的残酷淘汰,最后决出胜者。不用看程序,光是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美国《学徒》的中国版。

  既然拿情感作卖点,自然就会遭遇道德层面的非议。早在2002年,仿自法国《阁楼故事》的《完美假期》就被反对者评论为“一场令人恶心的人生丑剧”,并最终被叫停。对于真人秀节目由于竞争,揭露人性阴暗面而可能触及的道德观问题,最早发明真人秀节目模式的瑞典Strix公司的发行总监Jonas Linnander-Manfred说:“在特殊环境下,一些人所暴露出的阴暗面本来就是真实人性的一部分,我们没必要回避。只不过,我非常同意,在中国创作真人秀节目,必须要从中国的伦理观念出发。”

  他同时评论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世界真人秀节目正朝着一个把真实、剧情、游戏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节目发展,中国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通过全球售卖、购买版权改造和直接的模仿,真人秀节目在全球蔓延。真人秀的道德反对者似乎从来没有指控过全球化,因为他们也知道:偷窥是地球人的劣根性,全球化不是。 (文/陈漠)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点击此处进入《新周刊》论坛

  相关专题:新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