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东方早报:铁路开放值得欢迎 起点仍是管办分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2日12:59 东方早报

  作者:鲁宁

  在本月20日至21日举行的“中国铁路投融资改革高层论坛”上,两项主导议题值得社会各界关注,一是开放干线铁路建设投融资市场准入限制,再是允许铁路实行适度灵活的定价制度。

  对铁路投融资市场开放感兴趣的读者,还须深究一下“铁老大”开放姿态背后隐藏着何种用意?是诚心将此举作为最终打破垄断的一个前道环节,还是在“开放”的光环下暗含有特殊的“利益期待”?

  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对我们更多地是一种论者的习惯,对有心进入铁路运输市场的民间投资者,则事关投资决策、合作方式和未来的收益预期。

  

铁路改革喊了多年,实际成效却摆不上台面,但若说“铁老大”所思所为始终“一根筋”———死抱着垄断不图进取倒也不符合事实。受改革大潮冲击和公路、水运、
航空运输
业的竞争挤压,“铁老大”这些年还是或主动或被动地推出了若干蜻蜓点水式的市场开放举动。譬如,由地方控股的金温铁路,完全由民资修建和运营的国内首条绍兴民营运煤铁路专线等等,当然,这些个开放举动若算起步时间都是十来年前的事。

  然而,几乎所有得益于“铁老大”有限的前期市场开放而启动并早已投产的“合资项目”(更不消说民营独资项目),其运营皆矛盾突出、麻烦不断,致使当年捷足先登的民间投资者叫苦不迭,抱怨“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如此局面实属意料之中,据我们所察,除了铁路运输的所谓特殊性,根本原因在于政企合一、管办不分的铁路体制,不具备也不可能生长出正当竞争、正常赢利的市场生态。

  包括本次论坛的“开放”姿态展示,其实自中国加入WTO后,特别是今年以来,“铁老大”的姿态展示可以说日益密集。就说今年6月,投资预算高达1100亿的武(汉)广(州)高速铁路开建,铁道部为融资向海内外广抛“绣球”———可诱“鱼”上钩实在不易,融资200多亿的“大礼包”闻者众、啃者寡。这很说明问题,一来资本家们对中国铁路系统的市场生态不认同,再一方面,经过市场历练和对“垄断生态”的研究,潜在的对投资铁路感兴趣的资本正在成熟起来,他们有的是耐心和定力。

  本次论坛达成的主要共识也有两条,一是中国铁路建设正处在又一个大发展的历史阶段;再是缺建设资金是主要的瓶颈束缚。我们赞同第一条共识,不赞同第二条共识。

  我们向来以为,缺钱是个问题,但相比较言,国家对铁路建设的资金倾斜还是远远大于别的产业和行业,这也是无从否认的事实。相对于资金短缺,国内铁路建设和发展更缺的是一个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市场化改革走到这一步,光输血———继续热衷于在路网层面铺摊子,不可能从根本环节改变“铁老大”窘境。

  “铁老大”之所以在运输市场竞争中步履蹒跚,核心掣肘在于垄断体制,而这个落伍体制最致命的落伍之处又在于“管办不分”。

  迄今,铁道部作为政府行政机构仍然“一身多用”,一面直接参与运输市场竞争获利,另一面又以监管者、投资者、行业规划者和市场准入审批者的多重身份自居,如此这般,哪来“外来和尚”(民间投资者)立足的市场空间?由此作逻辑推理,铁路建设资金又哪能不短缺?

  请“铁老大”反思:电信、电力、民航、金融等行业迄今也仍是垄断部门,可至少与信产部、电监会、民航总局、

银监会实现了“父子分家”。而你们呢?国外铁路有国有的、民有的,也有混合型,但没有哪个国家的铁路是铁道部直接经营的。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铁路垄断体制不思真改革的抱怨,不光出自社会各界,而恰恰来自于铁路系统的内部人。门户网站新闻报道后面跟着的数百条帖子,抱怨之尖刻和切中要害,一看就知多数帖子发自铁路系统的“网民”。铁路系统要想摆脱市场窘境,所依赖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政策利好”,而是真刀真枪搞改革。拿出诚意来,从“管办分离”起步。否则,就是定价权放开了,铁路也难以摆脱窘境。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96篇。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