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走进抗战纪念馆:八载干戈仗延安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19:31 楚天广播电台《事事关心》

  “山丹丹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和着苍劲有力的“西北风”,车行黄土高坡之上,那种感受叫人心醉,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踏上了延安这片神奇的土地。

  “风在吼,马在哮,黄河在咆哮”。六十多年前,当冼星海们一路坎坷、西进北上延安之时,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如此的惬意,但我深知他们埋藏内心的希望。

  “保卫黄河,保卫长江,保卫全中国。”唱着《黄河大合唱》,体味着中华民族在日本法西斯铁蹄蹂躏下的呻吟,怀想着那个逝去的时代和那些逝去的英雄,每一个人都会为之感动的┉┉

  延安,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在我看来,延安也是一个面积最大的抗战纪念馆。

  打开一幅

中国地图,延安像一片黄色的枫叶,生长在祖国大西北黄土高原这棵大树上,
长城
穿越她的北部,黄河流经她的东部,古秦直道横贯她的西部,西延铁路和神延铁路蜿蜒她的中部,共同构成了这片黄叶清晰的脉络。更为奇特的是,雄性的边塞文化和母性的黄河文化、淳朴热情的民风乡俗和独特的民间艺术,构成了她丰富而神秘的个性。上溯秦汉,下延当代,追寻延安的历史,你会发现:这块古老的土地处处神奇、处处闪光。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六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来到黄河岸边的陕北延安。从此,延安成为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和抗日战争的总后方、中国革命的心脏。于是,满怀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眺望着祖国西北角耀眼的

北斗星,外国友人看到了陕北高原闪闪的红星,他们发现:延安,代表着中国的命运和方向。斯图尔特·施拉姆是研究毛泽东的美国学者,他在《毛泽东》一书中说:“抗日战争期间访问过延安或共产党游击区的美国新闻记者和其他旅行者,常感到在这里远比在国民党的中国要自在得多。他们被这里所见的正直、关心、进步,首先是这里的高昂士气所吸引。”

  1937年7月,卢沟桥畔激烈的枪声,迅速燃起奋勇抗战的熊熊大火。枪炮轰鸣声中,全国出现了团结御倭的抗日新局面。以解救民族危难、谋求人民幸福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勇敢地站在抗日救国的最前列,中国革命也进入了“最伟大、最活跃、最生动的一个新阶段”。延安的历史进入了新时期。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发布红军改编命令,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一一五师、一二0师、一二九师。全军编制共四万五千余人。南方8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与此同时,朱德、彭德怀在延安发表就职通电,向全国人民宣誓:“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

  然而,要对付强大的民族敌人,光凭有一腔热血显然不够。是集中兵力打运动战,还是分散打游击战?是以作战为主,还是以建立根据地为主?对此,毛泽东满怀信心。八路军除留下一部分保卫边区外,其他的三万多经过长征考验的红军将士深入敌后,去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用滚血球的方法,发展抗日力量,他要把日本法西斯这头野牛,置于人民战争的火海中,把它活活烧死。

  由于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以高度的灵活性、机动性,坚决果断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大规模破坏敌人的交通供给线,瓦解敌人的军心,分散和牵制了敌人的兵力,同时分兵发动群众,破坏敌人政权,广泛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民族解放战场,有力地配合了全局的抗日战争,初步显示了游击战的威力和作用。尤其是在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丧军失地的情况下,它已经成为日本法西斯企图以“速决战”灭亡中国的主要障碍和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希望。

  刘伯承元帅曾给抗大学员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在缴获的日军文件中发现一封日军士兵的家信。他在信上画了一个圆圈,又画了一个小人站在圆圈的中央。小人代表他自己,而圆圈则代表游击战争。他很想回家,但已被八路军的游击战争所包围,走不回去,他只好在圆圈中煎熬……

  高明的军事家最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1938年5月,经过充分的调查、思考和研究,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伏案写下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之后不久,《论持久战》横空出世。

  全面抗战开始后,身受战争灾难的中国人民无时不在渴望战争的胜利。然而,中国能否胜利?能不能迅速取得胜利?如何才能胜利?战争的进程怎样?人们对此感到茫然。并且所有这些问题随着战争过程的每一次胜败、进退而不断萦绕在人们的心中。特别是“徐州会战”以来,这些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和尖锐。

  1937年12月至1938年5月,中国军队同日本侵略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南北的广阔地域上,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徐州会战”。会战经过了津浦沿线的初期保卫战、台儿庄会战和徐州突围三个阶段。在会战刚开始的时候,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到处鼓吹所谓的“亡国论”,说什么“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有牺牲,牺牲完了,我们抵抗之目的也达到了。”

  但在会战第二阶段结束时,也就是1938年4月上旬,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摧毁了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消灭敌人2万多人,这是国民党战场自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这次胜利滋长了蒋介石速战速决的心理。他以为,只要打几个台儿庄式的胜仗,就能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他们宣称:台儿庄大捷后的徐州会战是“准决战”,“这一战是敌人的最后挣扎。”抗战的胜利似乎指日可待。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徐州会战一开始,国民党的60万大军就陷入被动,5月19日,徐州沦陷。“速胜论”化为泡影,“亡国论”大行其道。

  《论持久战》及时拨开炎黄子孙心中的迷雾。毛泽东根据他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前提。”

  《论持久战》对国民党决策层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有记载说当时周恩来给国民党副参谋长白崇僖介绍了《论持久战》,白崇僖阅读之后如获至宝,并复述于蒋介石,蒋介石也深表赞同。于是,在国民党内部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僖把《论持久战》精神归纳为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论持久战》更是成为全国抗战的军事战略的指导思想。

  1938年11月下旬,蒋介石在湖南南岳衡山召开军事会议,检讨第一期抗战的经验,决定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并致电延安,请求派干部到南岳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游击干训班每期三个月,第一期学员是来自全国各战区、各部队送来的军校毕业军官,人数达1046人。游击干训班每次课堂内外都挤满了人,连一些国民党高级军官,甚至是南岳寺庙中的和尚都慕名前来听讲。

  在抗日战争中,在黄土高坡的堰安,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俯瞰神州大地,很快从千里狼烟中找到了用武之地,把进军的利剑插向民族敌人的后方,形成了敌我力量犬牙交错之式,迂回穿插、侧翼包抄,在游击战运动战中消灭敌人,迫使“敌人在其整个占领地上不能停止战争”。

  在平原地区,虽然广泛发动抗日游击战争的自然条件不如山区,但八路军在平原与敌人周旋,同样不断频传捷报。遵照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贺龙、关向应率领一二0师主力,自1939年1月进入冀中以来,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盘旋打圈子的的作战方式,避敌锋芒、攻敌薄弱,粉碎了敌人企图在青纱帐起来之前消灭我军的预谋┉┉

  延安,踏上这片土地怎能不叫人心动。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都是那么的不寻常,仿佛无时不在向你诉说着那些非凡的经历和动人的故事。

  昨天是一副壮丽的历史画卷;

  今天,延安更无愧于时代。

  犹如巍巍黄土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的延安已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佼佼者。“采菊东篱”、“风吹草低”的诗情美意,在智慧的延安人民手中再次神奇显现——人均财力位列陕西省第一位,财政收入全省第二位,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第三位┉┉

  延安,正展开他那热情而博大精深的胸怀拥抱着今天的太阳! (记者 高学良)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