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信息时报:清华博士生破了什么规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7日17:26 经济信息时报 | |||||||||
作者:李斌 “清华博士生发表公开信申请退学,不认同学校培养模式称导师招生为财源”(《华夏时报》9月26日),高等教育的培养机制遭炮轰不是新鲜事了,之前清华教授陈丹青、北大教授贺卫方都曾痛斥研究生招生体制。令人惊诧的是一个没有太多退身之道的博士生站出来说“不”。更令人惊诧的是,反对王垠批评学校和导师的人认为,“做研究就应该遵循游戏规
要求博士生发表文章并没有错,问题是目前国内缺乏公正的学术评价机制,SCI(科学引文索引)的衡量标准早就被人诟病了。 王垠为什么要退学?关键在于“导师不导”的现象严重存在。有一些导师,作为教育服务提供者,基本上没有任何服务意识,只有盘剥行为。他们的指导方式,无非就是给学生一个信息,你的学位帽需要我才能戴上,肆意盘剥压榨学生的科研成果和劳动力,学生成了导师利益链条之中一个小螺丝,成为新时代的包身工。这种危害性堪比“学术腐败”的行为居然成了某些高校中人默认的游戏规则!其麻木不仁的行为实在令人遗憾。某些既得利益者自然是乐见这种现状的,而不少教授虽然不满意这种状况,却并不妨碍他们享用眼前的利益。姑且不论王垠说“不”是否出于私心,其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做法就比这些专业的知识分子更有人文理想和良知。 去年北航广西招生“丑闻”的曝光,让我们见识了高考招生中的“游戏规则”——程序漏洞导致的权钱交易;今年海南“高考移民状元”被内地高校拒绝,让我们见识了高校招生各省区市之间录取线不公正的“游戏规则”——户籍制度和高考政策的不协调造成的无序混乱。现在,则是“导师不导”的游戏规则。种种“游戏规则”的叠加,勾勒出一个僵化、官僚的高等教育体制。持续不断地有人对这个充斥着“游戏规则”的体制无法忍耐而爆发,不管怎么说,对于教育体制和科研制度的更新,都是一种助益。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