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时代:自由人的天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16:14 观察与思考 | |||||||||
-观察记者 袁华明 一台电脑、一个麦克风、一个可有可无的摄像头。“播客”开口说话了,于是娱乐便有了新的开始。“播客”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是个很陌生的词汇,甚至会感到一头雾水,到底什么是“播客”呢?有人说过,如果文字是高于生活的,那语言就是贴近生活的。要让一个不习惯写日记的人去写博客,这已经是很难的事情了。做一个“播客”,尽管从技术
博客之后是“播客” 标准的普通话、洪亮的嗓音、灵敏的应变能力、广博的知识,长久以来电台DJ被看作一神圣职业,普通老百姓难以企及。然而最近半年一种继“博客”之后再掀草根浪潮的网络工具“播客”彻底颠覆了这一理念。“播客”的功能很多,许多喜欢简单、喜欢录制音频的网友将其称为DIY Radio(自制广播)。“播客”将广播电台节目从神圣殿堂拉回寻常老百姓中,只要你愿意,有表现欲望,即使你长得并不漂亮,有着不太好的嗓音,也没有关系,网络世界是个宽容的文化狂欢自由市场,也是个大熔炉,在这里你总可以找到自己的知音。传统广播需要专业化的人员,用专业化的设备,录制广播级的专业化节目,再用专业化的播出方式,在规划好时间段播出,传送到我们的耳朵里。而“播客”只需要你有一台电脑,一个麦克风,一个想法,就搞定了。将你的想法录制成音频节目,然后通过“播客”网站提供的平台上传到“播客”网,其他的网友就可以通过网站点击你的广播节目了。 “有人说某大学的女厕所里有一个冤魂……”24岁的大学生小李,喜欢讲恐怖故事。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电台里那种声音的魅力,到了大学成为广播台播音员后,更喜欢于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录音间里边讲恐怖故事,边录下来,然后再自我聆听。而现在把这些放到网上,小李自己就是“播客”了。 每一个新事物的诞生,要想在互联网上配一个不太有争议的名字,似乎并不容易。之前Blog被传到中国时,究竟是翻译成“部落”、“部落格”、“网络日志”、“个人网志”还是“博客”?一时间,众说纷纭,甚至有了不同的帮派。不过,PODCAST似乎不用经历这个阶段。它作为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初期借助一个叫iPodder的软件与一些便携播放器相结合而实现。因为跟播放有关,于是自然而然,一到中国就成了“播客”。要问“播客”是什么时候到中国的?其实从开始玩博客的时候,也就是好多年前,就有人将音频搬上来,但提出“播客”一词,并开始风行起来,正是现在。 八十年代美国MTV的当红明星Adam Curry突发奇想:可以不可以把音频文件附在RSS Feed上传送,如同电子邮件的附件?博客教父、RSS的发明者Dave Winer和Adam实现了这一想法。自诞生以来,“播客”听众现在已经可以从大约上万种节目里选择各色话题,从宗教到品酒到科技不一而足。在“播客巷”这样的目录网站上,可以发现数以千计的“播客”节目。利用iPodder等免费软体(软件),听众可以在新节目出现的时候自动下载,还可以把“播客”节目转移到苹果电脑出品的iPod或其他便携MP3播放器上,在方便的时间和场合收听。 说到底,“播客”依然是“博客”,只是它可以让那些原本无声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 我的声音当然我做主 两年前,“东来东往”将自己的《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传到163888网站后人气飙升,成为中国第一代网络歌手之一。“‘东来东往’的成名是为这个产业树立榜样和范本,推动网络平台的发展。”一位网络音乐制作人士评价说。事实上,网络歌手从2004年开始的红火只不过是一个新平台出现之前的市场前奏。 让展示者在网络上开口说话的“播客”,2005年以来在国内成燎原之势迅速成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炙手可热的网络音频传播媒介。目前,国内的“播客”站点主要有5家,分别为“播客”天下、土豆“播客”、中国“播客”网、反波“播客”及博客中国-播客频道。现在,已有数十万“播客”活跃在这些站点上。从写到说,从看到听,“播客”摆脱了文字的平面和单调,用音乐、声音、音效和语言秀出自己的生活,让网络日记不再是单一的“平铺直叙”。 “就这样我告别了十九岁,向人生的又一个十年豪迈地奔去,心情平静但又充满憧憬……”轻灵的音乐声响起,衬托着一个刚满20岁女孩的喃喃自语,声音很柔软。网民“水果篮子”在“播客天下”上用网络录下了她的成长心路历程,用声音白描着自己简单而快乐的生活。开心时,放一段乐曲烘托好的情绪;难过时,讲个笑话逗自己开心;郁闷时,打开麦克风来一番自我倾诉;思索时,让话语跟上跃动的思维……看见什么、想到什么,就说出什么、录下什么,“播客”的声音日记像是一幅白描画,描绘生活的一枝一叶。 以前,人们为了听到感兴趣的节目,不得不锁定一个电台并整天开着收音机,很多无聊节目入耳,浪费时间且被插播广告弄得心烦意乱。现在,人们可以同时锁定全世界的广播电台,并轻而易举地找到想听的节目。“播客”技术就像视频点播一样,只要听众在一个网站注册并成为订户,程序就会自动为其下载一个数字播放器。听众不必再像从前那样必须将就电台的节目表,完全可按照自己的时间随意收听节目。 “播客”改变了传统的收听模式。传统的广播电台收听模式,时间固定,过时不候;互动是网络的灵魂,而“播客”所有的节目已经录制好了放在网上,并已经分好类,网友可以象选菜一样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菜”,可以畅享发现的惊喜,也可为得一知己感动得“七荤八素”。没有时间限制、没有地域限制,你的听众可以遍天下,这并不是什么传奇。中国最早的“播客网”土豆网上点击率特高的视频原创《疯女自娱自乐》,两美女对着镜头的一对唱,最后还诙谐地打上一句:“罪过,恶俗的技术亵渎了影视。”虽然看客有夸也有骂,然而3万多的点击率却是不争的事实。而最小的“播客”也已经诞生了,小甜甜布兰妮肚子里的“播客”节目,婴儿发出的胎音,成为一段时间之内最为动听的“播客”节目。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都讲,笑声歌声朗诵声声声入耳”。“播客”讲自己想讲的事,网友可以听自己想听的声音。“播客”让更多的个体得到关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表达自己,这对没有任何光环的普通人来说很有意义。 “播客”的明天会怎样 去年10月曾有一个保守的预测:广播电台将在一年内正式播放“播客”节目。但不到一个月,先后就有KOMO、XM广播电台、CBC广播电台、波士顿公共广播电台和BBC广播电台等开始制作“播客”。 “播客”网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知名网络评论人方兴东表示他很看好“播客”,“播客”频道是他们下阶段将要主推的内容之一。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播客”很有趣,能写的人不多,但每天都在说话和聊天的人却很多,在技术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门槛,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个门槛会不断降低,“播客”将成为媒体的新力量。也有网友认为,虽然也听过“播客”,但“播客”现在还是个小众化的东西,“播客”是有趣,但不意味着每个人都会感兴趣。而且这种音频文件往往体积很大,下载需要较高的带宽,但现在中国还有很多人用拨号上网,很多人在不能随便下载软件的网吧上网。因此,虽然Web2.0的概念被炒得红红火火,但“播客”短期内还不会流行起来。 对于“播客一族”,学者认为,“播客”平台的出现,让个体声音得到最充分释放的同时,势必也让一些与传统美学、道德相悖的声音得到释放。因为接收面广,这就要求“播客”们需要一定程度的道德自律。但从另一方面讲,在“播客”网站上出现的各种声音,是对社会现状的一种主观反映,流传之后势必产生大量信息反馈,所以,也将受到社会舆论对自身言论进行的审视和监督。? 不过音乐仍是一道障碍。由于授权规则尚不存在,“播客”主持人必须从歌手和歌曲写作者本人那里取得播出许可。大多数主持人现在只采用独立艺人的创作,而不使用那些已经与主要唱片公司签约的音乐作品。 随着“播客”的影响日益变大,“播客”们开始为自己的未来“画饼”。赚钱的方式有这么几种设想:广电单位希望将“播客”们自己制作的内容搬上广播,当然会署名原作者;服务商与“播客”们联系希望能将大家的内容搬上手机平台进行付费收听。但是一切似乎停留在“画饼”阶段。广告是传统的盈利方式,在这一点上,“播客”这个媒体平台和其他的平台并无两样。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经纪”都还没有成为目前“播客”最主要的盈利模式:现在很多“播客”网站在做的工作主要还是自己签约歌手,然后做推荐。但是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付出的过程,要投入资源包装这个歌手,提供培训机会。 “播客”只是虚名,就好像浮云一样。2006,我们更加关注个人的表演舞台,要把“播客”平台变成声音和影像的游乐场。-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