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观察与思考:巴西掠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16:13 观察与思考

  -张敏杰

  巴西是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土面积和人口都居世界第五,分别为850万平方公里和1.6亿人。北部有极富传奇的亚马逊河、浩瀚神秘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原始热带雨林,南端有气势恢弘的伊瓜苏大瀑布,中西部的大沼泽地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量风景绚丽的海滩。巴西不仅因“足球王国”的美称对世界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更因其有那脱胎于移民、种族融合而独具魅力的文化;异彩纷呈的风味美食;飘逸着殖民时代遗风、装饰繁杂、曲线奇特的巴洛克建筑;极具韵律、奔放热烈的桑巴舞和群体发狂、惊天动地的狂欢节……而撩拨着游客的心弦,让人流连忘返。这些闻名于世的自然景观和巴西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为巴西带来滚滚财源。旅游业成为近年来巴西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累西腓市:美丽的海港城市

  累西腓市是位于巴西的东北部的海港城市,东临大西洋,地理位置优越,为巴西第五大城市。她拥有巴西最动人美丽的漫长沙滩,每当朝霞初现,就有人沿着海滩的道路跑步锻炼,或在沙滩上打排球,或扑击大海,享受大西洋的海浪的冲击;而当太阳西落,漫步椰林树影下,静听浪涛拍岸与桑巴音乐此起彼伏,更能使人沉醉在迷人的幻觉与风光之中。现代化的摩天大楼、殖民时代的建筑物、户外市场和景色优美的海滩交相辉映。市内水道阡陌交错,小桥星罗棋布,素有“巴西威尼斯”之美称。

  上世纪90年代之前,巴西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特别是环境保护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规划;再加上旅游业者和游客缺乏环保概念,旅游业的无序发展在不少风景区造成环境污染,动植物数量减少,自然景观被破坏。尤其是水源的污染使很多喜爱水上活动的巴西旅游者不敢去海滩和湖泊度假休闲。为了防止和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让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不仅造福当代,也能够造福子孙后代,巴西政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旅游业,巴西的旅游政策强调必须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保护和提高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价值以及提高人民素质的重要方式,使旅游成为巴西创汇的第一产业。2004年上半年,全国旅游收入达到16.25亿美元,外国旅游者在巴西消费增长46.3%。

  巴西旅游业蓬勃发展主要原因为:一是机构保障。2003年总统卢拉宣布建立国家旅游部,自此,巴西旅游公司重点工作转移到旅游促销、旅游贸易、支持旅游产品贸易、目的地开发和旅游服务等领域;二是制定国家旅游计划,制定了在国外宣传巴西战略、开发11个旅游项目以吸引外国游客。11个新项目是:阳光与大海、贸易与会议、度假与聚会、生态旅游、冒险、垂钓、体育、潜海、

高尔夫、朝圣、文化遗产城市与行业有奖旅游等,计划到2007年要实现吸引游客900万人、收入80亿美元的目标;三是增加旅游航线和出口;四是举办国际国内旅游博览会和招商会、利用国际产品交易会、时装表演会等宣传国家的形象;五是强调发展旅游不能破坏环境,必须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面貌,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使旅游与环境和社会发展相互和谐。

  我在开会期间,曾见到累西腓市Joao Silva(席尔瓦)市长。他一见到我,就兴奋地说自己前不久曾率团到达杭州, 并参观了休博园及“百城馆”场地,考察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及“百城馆”项目。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百城馆”项目,将为累西腓市提供一个向中国乃至全世界推广其旅游休闲资源的平台,展示南美洲的独特风土人情。席尔瓦市长说,希望通过参加休博会的“百城馆”项目,宣传推介累西腓市的旅游休闲资源,吸引更多亚洲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

  圣保罗市的“中国移民日”

  圣保罗市位于巴西东南部海岸基提克拉山脉西麓,坐落在一片海拔730米的丘陵上,距海岸线72公里,是巴西最大的城市,在全世界超大型城市排名中列第4位。圣市还是巴西工商、金融、经济的中心,有南美的“纽约”称,也是华人移民的首选之地,在巴西的华人约有80%居住于此。在位于城市东北区域的东方城,只见路两旁店铺招牌不是日文,就是中文,熙熙攘攘的行人中也大多数是东亚人,中国话不时耳闻;圣市25街的“中国商城” 在1998年3月落成,是由温州市政府牵头、由民间集资并持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所经营的电器、服装、鞋类、日用百货在巴西和南美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据巴西国家档案馆记载,1812年,葡萄牙政府将大约400名中国人从澳门迁至里约热内卢种植茶叶,由此拉开了中国人移居巴西的序幕。1949年前后以及1960年代中至1970年代初,巴西经济开始起飞,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增大,巴西政府曾颁布鼓励外国人移民巴西的法令,由此引发了华人移民巴西的两个高潮。这一批移民主要来自江浙、广东一带,尤以台湾为最。他们的技术、知识与资金树立了中国人的形象和地位。华人开始大规模进入政治、教育、文化等各个行业,融入巴西的主流社会。华人的上升势头,使得此后十多年中,移居巴西的华人能够比较容易地得到当地社会的认同与尊重。

  历史上,在巴西的华人华侨主要从事餐饮业,华人店铺的老板,原先多数是从台湾来的。近10年来,中国大陆来巴西经商者人数增长很快,除一部分人继续经营传统的餐馆业外,不乏开大型电器商场、办养殖场、医疗诊所者、汽车配件店等;尤其是巴中贸易的扩大,物美价廉的中国小商品,很受巴西人喜爱,新移民中有不少从事贸易活动的,为在巴西生活的华人华侨提供了更大的贸易空间。

  巴西的汽车、飞机、钢铁、石油、化工和采矿等工业比较发达,但是轻工业和纺织业比较落后。目前巴西市场上80%至90%的小商品是中国制造的。然而,在一些大型商场里卖的中国制造商品,不少使用的都是国际和巴西名牌

商标。近几年,一些华侨华人进口批发商已经开始在巴西注册商标,打自己的牌子,这样有利于建立公司和产品的信誉,便于开拓新市场,而且还受当地法律保护。

  目前在巴西生活的华侨华人在20万至25万之间。华人以自己的勤劳和节俭逐渐融入当地社会,也赢得了巴西人的尊重。2000年,两名华裔在圣保罗议员选举中获胜,步入政坛,华人社会几乎成为中产阶级的代名词,他们对自己靠勤劳赚取的财富很自豪,因为在巴西所赚的钱都是汗水换来的。为表彰中国移民,1992年,圣保罗议会将每年的10月7日定为“中国移民日”。

  从“巴西奇迹”

  到“巴西问题”

  巴西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二战结束后,巴西历届政府通过推行“进口替代战略”、“高增长战略”和“综合平衡战略”,顺利地完成了经济的起飞。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巴西已由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转变为一个现代工业化国家。战后50年来,巴西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10年就翻一番;到1998年,巴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758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570美元,保持着世界第八大经济强国的地位。在这种形势下,以生机勃勃姿态崛起的巴西格外引起世人关注。一方面,外国投资者对巴西市场趋之若鹜,投资源源不断;另一方面,巴西也谋求世界大国地位,欲成为联合国新的常任理事国。西方舆论界惊呼:南美沉睡的巨人已经睁开眼睛,正在谋求发挥与其大小相称的作用。

  我在巴西期间,首先感受到的是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现象极其严重。世界银行的一份资料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期,巴西1%的最富有阶层拥有的总收入甚至超过了最贫困的50%人口的总收入;10%的最富有阶层的平均收入相当于占人口40%的最贫困阶层平均收入的30倍。在圣保罗,巨富们以购买直升飞机作代步成为时尚,高级职员工资甚至超过瑞士、日本和英国同行的工资,少数艺术家和运动员年薪高达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美元,其中一些足球明星的资产数以亿计,跻身于富豪之列。然而,巴西劳动者的日收入在2美元以下的还有3300万人,其中日收入在1美元以下的有1500万人。绝大多数巴西人并没有从经济“奇迹”中获得好处,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少数人所垄断,贫富差距由此拉大。由于国民收入和财富的分配极其不均,社会两极分化不断加剧,以至“巴西收入分配之悬殊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其次,巴西刑事犯罪现象也非常严重。我一到达巴西,接待机构就告诫我们外出时不要带贵重物品,少带现金,甚至不要被人看起来象一个外国旅游者。在圣保罗一家华人超市,一位从事针灸治疗业的天津移民自述曾被绑架勒索过,并一再叮嘱我们要提防被歹徒抢劫,注意人身安全。正如官方所承认的那样,社会治安对巴西是一个历史性的挑战。究其原因,一是贫困化加剧和财富分配不公导致社会矛盾加剧,暴力、贩毒、走私、盗窃、卖淫等犯罪活动增多;二是民间武器泛滥,私枪增长的势头没有得到遏制;三是作为天主教国家,巴西刑法中未设死刑,致使一些人有恃无恐,尤其是犯有杀人罪的不怕偿命,即使判了刑,也总有自由的一天。不良的治安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形象,也使外国旅游者望而却步。

  再次,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巴西教育经费的60%投入高教,28%投入中等教育,只有12%投入基础教育,其结果是不利于低收入阶层子女教育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公布的一份报告说,巴西是世界上入学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巴西每年花在学生身上的人均费用为120美元,不足国际组织要求标准的一半。地方的教育经费还经常被挪作他用。学生留级、辍学现象十分严重,劳动者文化水平低、素质差,无法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在巴西的飞机场、汽车站、地铁、咖啡馆、商店、餐厅等公共场合,几乎没有人能用英语交流。原来自从巴西经济起飞后,大量教育层次低的农村人口移民城市,从事低薪的服务行业,他们构成了城市贫困人口的主体。巴西现有14岁以下的童工为380万,他们不能上学,从事繁重而危险的劳动,不享有任何劳工权利和社会保障,身体受到严重摧残。

  尽管巴西政府为解决不断增多的社会问题采取了不少措施,然而社会问题积重难返,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因此,在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处理好社会问题,是巴西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巴西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予以反思和借鉴。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