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平:内蒙古最穷县凉城教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2:17 《人物》杂志 | |||||||||
内蒙古最穷的地方是乌兰察布盟,乌盟最穷的县是凉城。地处山地的凉城长不了好庄稼,只能种点杂粮豆谷,又没有别的副业,全县区区二十几万人口还吃不饱饭。而今,不少乡间老人还住着土窑、石窑,考大学几乎是凉城人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惟一方式。 上世纪80年代末,凉城终于有了自己的知名企业,鸿茅酒厂。然而,给千家万户老百姓带来真正实惠的不是鸿茅药酒,而是高考升学率从5%提高到14%的喜人变化。从那时起,
姚俊平不叫“姚县长”的岁月 打小儿,姚俊平就看不上教师的行当,尤其是看见父亲被学生气得嘴唇直抖,就感觉卡车司机也比教书匠有身份。但教了一辈子书的父亲死活给他报师范,说的话听来挺有远见:“国家越发达越会重视教育,待遇又高人们又尊重。像人家日本,排队买菜也得让教师插头里。”姚俊平听了暗笑父亲老土,日本是市场经济,买菜还用排队? 1982年,姚俊平从集宁师专毕业分回凉城,进了县上新成立的职业中学。学生全是考不上普高的学困生,教室是水泵厂废弃的厂房,不像一般教室“一个家俩门”式样,而是像长面包似的房子中间砌两堵墙,隔成三间教室。要想进第三个教室,你得“串糖葫芦”,先进第一、第二个教室,老师们戏称它是“大火车皮”。幸而校长是位好老汉,他在“大火车皮”外主持开学典礼,他喊道:“我说完,你们(指全体教师)也一起说说哇!孬学校就怕莫信心!学生娃莫信心,反正我有信心哩!”姚俊平憋不住,也扯起嗓子向学生们讲:“娃娃们,你们知道为甚来了这儿?确是不如他们考上凉城一中的学生吗?我看不是,主要因为咱们比他们聪明多啦。”坐着的师生们听了,立时笑成一片,他接着话头说:“这人太聪明,个性就强,不服拘束,对啥都感兴趣,好动,坐不住;太听话的孩子你让他坐,他不敢站,没后劲,没创造力,抓不住问题的实质!你们说对不?”学生们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打哨子叫好。他接着说:“我给你们说通以后,你们要明白,这回来了高中,可不是小孩啦,再叫人家说你‘头脑灵活、顽皮好动所以不学’,羞也羞死啦!你们要是有老师对你们一样的信心,二年后肯定能考上!” 那时姚俊平还没成家,他从父母家搬到了学校,整住了一年半。和校长老汉肩并肩,跟学生一待就是一天。黑天十点来钟校长回家,他和学生回宿舍。叫姚俊平怎么也没想到的是:他带的应届二年制职高班,30人中竟考上4个本科,十多个中专。这消息在凉城不景气的高考死水上掀起了波澜。他总结道:人要转折关键是思想认识要提高;教育学生,攻心最重要,任何情况老师都要一视同仁。 1984年,他来到凉城一中,全县惟一的一所公办普通高中。校长老郑教过他。他本以为师生关系能受到照顾,谁想老郑却把他当黄继光使。刚去时学校缺数学老师,老郑说:“俊平,你是我学生,我知道你。你教哇!”他越琢磨越不对劲,往老郑办公室去了七八趟:“郑老师,我长远教不了。我是物理系毕业的,数学只有高中水平,这高中教高中不是害人家娃么!我以后的前程也毁啦!”老郑一次次把他赶出来:“你是咋啊?人家那么多‘老三届’不是教得挺好吗!课都排了,想回去教职高呀?”情急中姚俊平想出个主意:“我知道高中老师比初中老师有身份。可我这人有多大肚添多少饭,不图虚的。要不,你让我带初中数学吧?我给你从初中抓个拔尖的替我。”老郑点头说:“这行!” 教了半年初中数学,碰上学校改为三年制高中,又把他抽到高中带应届。老郑铆足了劲儿,把高考补习班的好老师都派到高一,说:“好好抓三年,叫凉城娃们打个翻身仗。我可豁开了,抓不上,就是老师水平问题啦!” 姚俊平一开始带两个班物理,一个多月后,便把另两个班的物理老师顶跑了。四个班中,二班班主任名气最响,关系生全往里扎堆儿。关系生恶习多,常把班主任气病,带到高三,这个班就赖得不行啦!班主任顾及社会影响,干脆装心肌炎下高一了。谁也不愿替他。老郑说:“俊平,你当班主任吧!” 姚俊平仗着年轻,把自个儿家扔一边,心思全放在学校。他发现二班成绩下滑,跟逆反情绪有很大关系。原先的班主任课讲得好,带班却简单粗暴,动辄体罚,学生感到颜面扫地,学习上也灰心丧气了。姚俊平年龄比学生大不了几岁,心理上容易产生共鸣,学生的小毛病他不去吹毛求疵,涉及关键问题再单独找学生谈心,学生觉得被理解被包容,学习动力就起来了。 那时没有超课时费,也不给加班费,姚俊平随时随地接受学生的问疑,晚自习结束,他的个别辅导往往才开始。每晚十一二点以后,学校熄灯锁了楼门,他才和几个学生点着蜡,摸索着从教室出来。由于学校穷,物理实验设备奇缺,平时实验课非常难上,每周日,他把上周没动过手的同学招呼到班里,把力学、光学、电学的各个实验归类,实验器皿集中一块,手把手地辅导学生一个实验一个实验地吃透。高三毕业离校前一天,他还给三个理科班实验薄弱的学生,从早晨八点辅导到下午一点,教室外保管财务的教工等着验收桌椅,怎么也等不出他们,只好把封条交给了姚俊平。 1987年凉城一中应届高三200人,考走50多个本科。他的二班升学率达到14%,比以往最好一届高三班的升学率高出9个百分点。当年他获得“乌盟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奖状。熟悉他的人都高看他一眼,受益的学生家长心血来潮,管他叫“姚县长”。 为此,他也换来了一生的愧疚。1987年爱人挺个大肚子,正怀老大呢(姚是蒙族),他却一天到晚地不着家。有天回家,见灶上坐着半锅大米配红枣,大米看上去一点不光滑,粘粘连连地还夹虫茧哩!爱人说:“叫你上街给我买块凉糕,我肚里像火烧似的,你总忘!还得我自己做。”姚俊平一阵鼻酸,忍泪说:“人家凉糕用的是江米!你这大米也太次啦,咱家困难,也不能让肚里娃叫米虫嗑了哇!”爱人噗嗤笑了。 生产那天,爱人一个人在家,从炕上蹦地下,又从地下扑到炕上,疼得打滚。凉城的男教师被人看低,自比汇祥寺的喇嘛——寻不到对象,姚俊平的丈母娘当初就不同意这桩婚事,这节骨眼儿也赌气不过来。姚俊平母亲身体不好,动弹动弹就大汗淋漓的。姚俊平下了晚自习十一点才回家,爱人疼得叫唤的力气也没了。家里当时送不起医院,姚俊平街上寻个私人门诊大夫,凌晨两点来家,说还得过会儿生。一直捱到早上七点,爱人终于产下个女婴。由于营养没跟上,瘦得皮包骨,小手鸡爪儿似的,个体大夫说:“不行就赶快处理了哇!这孩子先天营养不良,怕不好养!”姚俊平听了掉下眼泪,骂道:“滚你娘蛋去哇!爷们条件再次,也能养活,用你个瞎蔫儿大夫操心!”照顾完刚生产的爱人,他又准时出现在早自习的教室里。 在二班,姚俊平感化过一个叫刘建刚的学生。刘建刚不是关系生,父亲去世早,母亲卖冰棍养他们兄妹三个。他给姚俊平的第一印象是个从山里窜出的野人:粉条宽的鼻涕吸溜不止,两手黢黑。他每天除了迟到早退,就是在课桌间“串行行”,上课睡觉,鼻涕哈喇子直往课本上流。但姚俊平发现建刚人散漫,倒属于好动聪明类型。平时他在物理课上东倒西歪,根本不看书一眼,但在姚俊平组织的课外趣味物理知识竞赛上,他频频举手,十道题竟“蒙”准四道。1987年高考物理实验题,考了三个姚俊平压对了三个,为凉城“高考大捷”平添一道神光。庆功宴上,猛地想起刘建刚,一打听,他高考落榜去呼市打工去啦。姚俊平叫同学把他从呼市喊回来,问他在呼市干啥?他说,家里没钱供他补习,在那儿跟亲戚卖瓜。姚俊平问他:“你想这样卖一辈子瓜?你不用上补习班,就插我明年这届高三班,学费我免你的!你要是考中,全家跟上好活,比你眼前挣这点瓜钱不是多多啦?” “姚县长”的神来之笔 1987年以后,姚俊平基本没带过应届班,除了高三就是带补习班。1988年带的那个高三班,在高一、高二时换过三个班主任,换一次乱得程度加深一步。以张卫华为核心的5人“捣蛋团”,时常被班主任叫去训一顿。 开运动会,规定不让进投掷区,怕砸着人。他们5个非要进,当着全校师生,同当裁判的体育老师“练”起了摔跤;新分来的英语老师向班主任告他们上课起哄,被他们截在走廊里;班里还有个人事局长的儿子,跟班主任闹别扭,一蹦子跑了。他妈来学校寻人,和校长吵得全楼都是嗡嗡的回音。 老郑又来找姚俊平,让他带这个班。 姚俊平一脸苦相:“这回贵贱也不能呵!你叫我做啥都行,就是别带这个班!”老郑摸准他怕夸奖好争强的性子,又说:“你年纪轻轻,县上都有家长管你叫‘姚县长’啦!还不是打硬仗打出来的名誉?越艰苦越锻炼你嘛!”几句暖和话又把他说头大啦。 但他想,答应干也不能瞎干,干不好一辈子名声完啦!还有刘建刚,在这个班弄不好不得比原先还坏上十倍?姚俊平学生时也是有名的“多动症”,上课顶多老实十分钟,他给自己找理由:“我们这种人能看透事物的主要矛盾。不必长远耗着。” 张卫华便是主要矛盾。接手班主任头一周,姚俊平对他们迟到早退、拿书本当屁股垫的种种表现装聋作哑,时常站窗前、阳台上观察张卫华的举动。他发现这小子对体育挺热中,一有空便往操场遛,捡块砖头当铁饼,往旮旯墙边可劲儿地扔。 一周后上操,张卫华不在队伍里,数他个儿大,在墙根边立着。姚俊平凑他身边问:“卫华,你父亲还在供销社当主任?你父亲我可了解。也听县上可多人说起过。为人呀,办事呀,恁有口碑!你可不能给他丢人啊!因为你,他背后叫人家戳戳点点,你叫他多难活哇!” 卫华的表情顿时严肃起来。姚俊平让他考体育学院,他说对自己的文化课没信心,姚俊平语气中肯地说:“你只要上课认真听老师讲,下来认真完成作业,认真啃教材,考体育肯定行!” 第一个班会上,卫华代表全班表决心:“以前差不是脑子差,是不学。咱们苦学他一年,再比,看究竟差不差!咱班主任看重咱,咱得为他长脸啊!” 以后发生的事让姚俊平牢记终生。学校晚上十点熄灯,别的班不到十点就赶着装书回宿舍,只有卫华班,人手一根蜡,不到十一点半以后不归寝,甚至黑天走迟的能和白天来早的接上头。把另外三班带动得也不好意思早回啦。 “五一”节校运会,开幕式一结束,比赛还没开始,卫华班就有人搬起凳子先撤啦。小县城活动少,社会上的人把操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众目睽睽下,姚俊平在主席台上坐不住啦,不知道这帮家伙又在捣什么鬼。他跳下主席台去撵他们,追着进了教室,眼前的情景让他又吃惊又感动:学生们静悄悄的,在那儿翻书解题。他的心情好透啦,接着劝道:“学习自觉我赞成!可你们也该适当放松呀。跟老师回去参加运动会,刻苦不在这一两天!” 1988年,这个班60人高考,考上了20个,18个本科2个专科,全年级升学率提高到19%,张卫华考上了呼市教育学院体育系,“姚县长”名满凉城。这里不包括刘建刚,他上了500分,考到华东化工学院。 “姚县长”当上了姚校长 那些年里姚俊平兼带的补习班插进了130张椅子,每年分班就是难题,四五百人都想往里挤。县长书记条条多了,也被打回去,见“姚县长”一面可比见县长书记难多啦。 1996年开春,自治区级重点集宁一中派副校长带队来“挖人”,主攻“姚县长”。凉城一中慌啦,凉城县的家长们更慌得厉害,天天往县政府教育局上访,“‘姚县长’走啦,我们娃们咋办呀?” 供销社老张特意请姚俊平来家喝酒拉呱,“他姚老师,我这个儿,要莫你,说不定现在早叫公安给圈住啦!咱凉城老小不能见不着你呀!”姚俊平不好意思走啦。 1996年秋,他被县上提为副校长;2004年,姚俊平当了正校长,凉城一中从最普通的中学一跃而为乌兰察布盟的市级重点中学,高考升学率一直排全盟前三名。 活了43年,教了18年高三。过去他怕的是讲台上磨嘴,底下歪三倒四不听他。当了校长以后,他又增加了一怕——怕发达地区来撬生源、挖师资。凉城的经济落后,老师家长都经不起利益的诱惑,“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说得好听,见了钱,哪个“穷鬼”不眼亮呢? 私立学校和发达地区的公办学校不仅免优秀生学费、住宿费,还资助生活费,贫困地区的孩子本来连高中也念不起,这下好,还没走上社会,每月就挣上300块“工资”啦!爹妈面前也孝敬呀!不少公立学校甚至在个别家长中做工作,让这些家长拉黑牛,当二道贩子,拉来一个学生给300元;家长们为了回扣,做中介的同时便散布起凉城一中如何不景气的谣言来。 私立学校挖老师采取一次支付年薪的办法。对相中的名教师,一年给5万,三年15万一次付清;发达地区的公办学校靠地区待遇的固有差别,晚自习补助,凉城一中一天15块,人家给30块;周末超课费,人家一节课给50块,一中才18块。哪个老师能不动心? 经历过1987、1988、1989连续三年的高考巅峰期,到1999年,凉城一中遭遇了低谷。县里不少人吵吵一中不行啦!都张罗往集宁送孩子上高中。时任主管教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的姚俊平心急如焚,领着高三老师、两个副教导主任,跑到初三学生宿舍、学生家里做工作。家长们就提出条件:“上一中可以!省下路费啦!可任课老师、班主任得我们挑。”姚俊平首先被挑中,带两个应届班,加上另外的两个补习班,他备两套教案,一周上24节课。 其中一个应届班里有个叫闫宇航的学生,平时特别爱问姚俊平物理题,在2002年全国中学物理竞赛自治区分赛区的比赛中拿了个二等奖,姚俊平也因此得了个“2002年全国中学物理竞赛优秀辅导员”的奖状。 为了对付日益严峻的生源、师资危机,每年中考前,他请全县有望考上凉城一中的应届初三生家长食堂撮一顿,叫他们投票选老师。他给县教育局打报告,从牙缝里挤出“待遇留人”的待遇来:中考前10名免三年学费,前30名免一年学费,前60名免一学期学费。老师的晚自习津贴也涨到30块。省出150多万基建经费,作为老师的超课费和年终奖。 近年来高考扩招,应届本科生富余,呼和浩特和包头二市更青睐5年以上教龄的名师,他连续两年上自治区人才交流会,愿意来的本科生甭管多少,都在一中白吃白住一个月,从中再选留用的。本科生受聘,除每月的900多元固定工资外,学校再出1500元。一中班主任津贴每月500元,这在呼市也不算低。姚俊平说:你挖我两个老教师,我培养出他20个年轻的,只要后备梯队过硬,不怕你们来挖墙角。 相关专题:《人物》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