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央视《经济半小时》专题 > 正文

我们的十一五系列报道:和谐社会 扶贫济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16:33 经济半小时

  《经济半小时》10月24日播出节目《和谐社会 扶贫济困》,以下为节目内容。

  继续来关注系列报道“我们的十一五”。三农问题是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点,很多观众来信谈到了这个问题。四川宣汉的一位农村教师在信中说,我每个月只有733.5元的工资,这是全家全部的收入,很多教师忍不住贫困离开了学校,我们这里的教育很落后,很多学生念到小学六年级,还没见过真正的洗衣机。更不用说上网了。我非常热爱教育事业,我真
诚地希望“十一五”规划能多关注我们农村的教育和孩子。对这封信中反映的农村问题,记者在广西调查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我们的记者来到了坐落在广西大山里一所小学,给我们写信的是这里的黄中宁老师,他也是这里唯一的教师。从前他是乡里中心小学的校长,但是因为没有教师愿意到这个小学任教,于是8年前他来到了这里。没有老师愿意到这里教书是因为这里的教学条件太差。学校原来连桌椅也没有,学生上课都是自带板凳,黄老师来到这里后自学了木匠,用旧木头一个一个钉成了桌椅。

  黄中宁老师:“我们山区条件太差了,我们办学的条件也太差。”

  这所小学地处贫困村,因此条件很差,而像这样的贫困村在广西还有很多,我们走访了一个五年级孩子蒙汉国的家,他们的房子是上个世纪50年代建的,现在已经是破败不堪。蒙汉国一家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靠养猪赚钱,一年的收入也只有5,6百元。由于地处大石山区,地很少,庄稼都是长在在石头缝中间,如果遭了风雨,连口粮都会成问题。他们喝的水都是积存在这个池子里的雨水,如果天不下雨,就要往返3个多小时从山里挑水。

  蒙汉国:“我现在没钱读书,我想等到长大以后跟我姐姐去打工。”

  因为没有钱蒙汉国所在的村子里孩子们都是小学毕业就辍学了,在家里呆几年就出去打工。而因为他们没有钱读书,没有文化,他们在城市里从事的都是最初级的工作。而黄老师教的这些孩子将来也会这样,小学毕业、辍学,然后像他们的父母和哥哥姐姐一样外出打工。

  看到蒙汉国,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四川大凉山,那里也有很多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家里没钱,辍学在家。我们了解到,我国目前像这样的农村贫困人口有2610万,他们的年均收入还达不到668元的绝对贫困线,而一个学生一年的学杂费就要三五百元,教育支出已经在农民收入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今年我在两会上采访时,就曾亲耳听见温家宝总理宣布,从今年起,免除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到2007年,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这次十一五规划中又强调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到2010年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所以未来五年对像蒙汉国这样的贫困学生来说是值得期待的。

  其实,农村扶贫就像是抢救伤员,危急的时候当然需要输血,但是治本的办法,还是得培养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输血到造血,是十一五规划对扶贫工作的重大变化。我们在采访一位专家时,他说最有效的扶贫就是实施整村推进,也就是让整个贫困村都找到脱贫的办法。我们的记者在贵州就见到了这样一个典型,贵州省兴义市纳灰村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农民收入全靠粮食生产,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现在这个村子已经找到了一个脱贫致富的办法。

  走近一家农户的院子,墙上盛开的鲜花,门口刚刚收获过的稻田,已经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田园风情,进门一看,一间正屋两间耳房的房子布局,黑瓦铺就的斜坡屋顶,又让人看到了增加了现代气息的布依族民居,只有餐桌、餐椅提醒人们,这里是一个农家乐餐馆。这个农家的餐馆从2003年9月开业到现在,老板已经挣了4万多元钱了,仅仅是在刚刚过去的黄金周里,老板就进账4000多元,这在山村里可是一个让人羡慕的数字。

  贵州省兴义市纳灰村村民岑志兴:“同时容纳100多人就餐,周末都全部可以坐满。”

  2003年兴义市政府准备开发万峰林景区,地处万峰林中心的纳灰村具备了开办农家乐的机遇,别看现在生意红火,当时尽管政府每户都会给与资金支持,村民却并不积极。

  兴义市下五屯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谢春:“四十多户人家最后只有几户人家愿意搞,其他人家都持怀疑态度,当时大家顾虑的一是交通不怎么方便,二是担心游客不到这个地方来。”

  2003年开始,当地政府先后投资近400万元对进寨的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改造了村民家的厨房和厕所,为了游客停车方便,还专门兴建了停车场。政府的这些投入为农民提供了致富的平台,今年2月8日上午,到这里和农民一起过年的胡锦涛总书记在和乡亲们围坐攀谈的时候,就和大家聊起了村里的

致富经

  胡锦涛:“老徐你再把这四句重复一下。”

  老徐:“提升种养业、发展旅游业、依托万峰林、建设小康村。”

  如今在这个布依族的古寨子里,各种风格的农家乐餐馆已经开了有30多家,农民平均收入也由以前的1200元增长到了2500元. “农家乐”为这里的村民们开辟了财路。

  在村民王再英的家过上有水喝的日子对于她也不过才是两年多的事。

  贵州省兴义市则戎乡冷洞村村民王再英:“吃水就是到坑坑里,去囤塘喝囤塘水。”

  如果碰上干旱的天气,王再英就只好背上罐子去十几里外背水。

  王再英:“一罐能装四十斤左右,背一趟路上要歇四五次,背一次水需要四五个小时。”

  吃水困难种地更困难,满山的石头让农民找不到几处能种粮食的好地。没水吃,家里人的大部分时间就花在了背水的路上,外出打工根本就不可能。没有地种粮食,使一家人有的时候连温饱都不能解决。

  王再英:“主要靠苞谷一年下来人均收入也不过几百块钱,还养不了生活。”

  王再英找出了家里以前穿的衣服,温饱成问题衣服就只能补了再补。转机发生在政府加大扶贫力度以后,王再英家里得到了政府补助的800元修水窖的钱。

  贵州省兴义市则戎乡党委书记:“有了这八百元主要是帮助老百姓解决一些

化工产品、沙石水泥的资金,通过农民投工投料以后水窖就可以建成了。”

  让王再英高兴的是,梯田改成平田,政府每亩又补助300元,亩产从原来的500斤提高到了1100斤。如今王再英家里开始有了余粮,足不出户就能用上水,让王再英的家人也有了外出打工的时间,加上养猪、养牛的收入,王再英一家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200元。作为全国一类贫困乡,通过政府加大投入在则戎很多家庭都发生了像王再英家这样的变化。

  徐祖根告诉记者胡锦涛总书记听了这个回答后很高兴,他说“发展旅游业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种养业找到了市场,这样的发展思路符合实际。”

  据了解,在2010年之前,全国要对14.8万多个像贵州纳灰村这样的贫困村,实施整体扶贫规划,把解决社会问题和促进社会和谐摆在突出位置,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这是“十一五”不同于以往五年计划的地方。

  刚才看到纳灰村的自然环境山清水秀,我也很想什么时候去那里体验一下当地的农家游。确实,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搞开发式扶贫,是农民脱贫的一条捷径。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既要开发,也还要救助,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这对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无疑是新的课题和考验。我们就这个问题来听听专家的说法。

  温铁军著名农村问题专家,也被称为用脚做学问的专家。20多年来,他的足迹几乎踏遍所有中国贫困地区。十一五期间,他的建言是扩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

  温铁军:“所有老百姓都应该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这阳光不能说是躲着哪个地方不照对吧。”

  温铁军告诉我们,公共财政应该在更大程度上向贫困地区倾斜,这样的财政才能叫做公平财政。这也是他在全世界的调查结果,过去的数年里,他走访了很多发展中国家,这包括经济条件同我国相比存在差距的印度,孟加拉等国家,而在这些国家,政府在财政方面都体现了对弱势群体尽可能的关注。

  温铁军:“到发展中国家的大型贫民窟去看看,它的道路、电力、教育、卫生也是政府负全责。”

  在大量调查的基础上,温铁军得出的结论就是在贫困的地区,国家的财政支持将是地方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条件。而令他深感安慰的就是我们的财政正在从建设型财政转变为保公平的财政。

  温铁军:“政府表现出了越来越强的责任感,对于弱势群体要承担责任。”

  在财政支持的方向上,温铁军提出农村的医疗问题应该是重中之重。根据他的调查,从70年代末开始中国农村的医疗体制就在逐步瓦解,现在已经是农村和农民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

  温铁军:“比如说像华佗无奈小虫何的血吸虫病,过去应该说基本上已经绝迹了,现在不仅出现了而且是大面积的发生,过去可以说是不再是对人们有非常严重危害的肺病,现咱们一般的这种肺病,肝病等等这些,那也是突破了百万级的规模,也已经相当大范围的在发生,这些我们怎么能评价为这个体系或者这个部门的工作是一个正常的,合适的,或者说是有成绩的呢?”

  与温铁军意见相左的人认为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卫生总费用仅占GDP的3%,而现在这一比重已经增至5.42%,已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医疗体制的改革卓有成效。而对于这一点,温铁军则持反对意见。

  温铁军:“中国的卫生方面的财政公平性排到了世界倒数第三,在我们后面是萨拉利昂这样的非常贫困的国家,而我们是一个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四的国家。”

  对于医疗现状,温铁军用了痛心两个字来评价。统计显示,目前每年应该到门诊看病而没有去的接近50%,应该住院而没有住的有30%,他们得不到救治的主要原因就是无力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因此温铁军支持现在的财政方向的转变。即更加倾向于保证公平的财政,而这次十一五的规划也明确提出,把从前农村反哺城市,农业反哺工业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在未来的几年,中国的扶贫力度还会进一步加大,9亿农民都将享受到公平财政的阳光。

  主编:张凯华 记者:熊曼琳 周勇 摄像:樊建恩 编辑:向华

  CCTV-2《经济半小时》首播时间:21:30 次日重播:16:40

  相关专题:央视《经济半小时》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