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东方早报:欧洲公民社会与广场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10:21 东方早报

  作者:吴琦幸

  报载现在中国各个城市广场兴建成风,从大城市一直到小城镇,一地赛过一地,一城盖过一城。黑龙江省鸡西市人均财政收入仅283元,但市委书记丁乃今仍采用克扣、拖欠工程款的办法建起全省最大广场,占地达32.3万平方米,市民说“一个小时也走不完”。

  广场究竟是什么,是一个城市奢华的代表?还是公民的休憩地和集会所?以前中国的广场大部分都成为政府庆祝国家重大节日的地方。可谓世界最大广场的天安门广场,当年主要的用途就是在国庆期间的大阅兵。中国当年大大小小的城市广场功能无不如此。现在中国的广场却成为一个城市炫耀财力、炫耀政绩的地方。许多城市大搞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兴建所谓的地标建筑。至于广场的真正功能如何,对于主事者来说并不重要。

  我的头脑中也是带着中国传统的广场的概念来美国的。后来到纽约旅游,看到闻名全世界的时代广场时大吃一惊,这那里像是“广场”?狭小的一块地段,也就是七八条马路汇总的一片空地。纽约人每年12月31日在这里庆祝新年的到来,甚至聚集了几十万人,喝啤酒、唱歌、跳舞、互相祝福,等待着新年钟声伴着霓虹灯大

苹果的降落,纽约市民的感情和思想在这里得到自由奔泻。这才是真正的广场意义。因为广场属于这个国家和城市的人民。

  其实,最早的广场来自古希腊。两千七百多年之前,古希腊还是各自为政的大大小小的城邦制度。在每个城市道路的汇总点,留下空地,作为广场。“广场”一词即源于古希腊语。这些广场最初用于议政和交易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场所,其特点、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广场的用途大得很。政府要向老百姓颁布政策、告示,都在广场上进行,市民有任何要求或者自由集会,都可以在广场上进行。于是一种叫做市民社会也叫做“公民社会”就这样形成了。古希腊政治文明顶峰时期的五百人公民大会聚集的雅典卫城广场,就为一个民主雅典提供了一个完全的政治透明化舞台,后来传到罗马,传到法国,又传到了整个欧洲和西方世界。法文中的PLAZA已经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英语中。这种广场文化也成为古希腊最早的民主。罗马的威尼斯广场、市政广场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广场,

  这一次来到欧洲,我得以更深刻地考察了PLAZA的滥觞———欧洲的广场,更了解到西方社会中的广场文化。我们在巴黎街头漫步,总是要想看到跟中国不一样的城市风格,看来看去,最不一样的就是PLAZA,凡是几条马路交会到一个中心点,那块大空地就形成了PLAZA。为了形成更多的广场,很多建筑有意识地建成斜边,为广场留下空间。上海法租界房子也有这种斜边型的高楼,那就是为了形成广场而特意设计的。作为一个城市,广场给了建筑物密集的城市大楼一个间隙,在寸金地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使得生活在其间的人们可以换一种方式欣赏城市。广场上有的建伟人雕像,有的建教堂,还有的建娱乐设施,著名的巴黎歌剧院、凯旋门、巴士底铜柱就建在这样的广场上。

  广场功能也逐步多样化。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中世纪

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城市广场已成为城市的“心脏”,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

  广场是人们自由发表言论的地方,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社学家苏格拉底的哲学殿堂其实是在广场、街头,他在这些地方发表他的思想,反馈的信息再开阔了他的思路。广场上的各种自由言论,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传播了新的思想,扩大和提高了艺术欣赏所需要的受众。

  到了现代,城市广场的这种功能逐渐被城市设计者和建筑者所接受,人们发现,广场的功能远远大于它周围的建筑群,有学者甚至提出,现代社会由横向的三个板块组成:政治国家、市民社会及最微小的细胞———家庭;国家的活动范围在政府大楼,例如美国的白宫,中国的中南海等等。家庭的活动空间在公寓、私宅中。而当中一块市民社会的活动地方便是公共空间。这个空间由广场、剧院、草地、喷泉、咖啡馆等构成。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设施的建设,体现了建立在自由、平等、民主基础上的文化共享与文化参与。而广场成为组成一个国家市民社会必不可少的部分。

  我们看到美轮美奂的法国现代艺术和近现代自由的思想,它们曾经照亮了欧洲,影响了整整几代人,它的动力来自街头普通的咖啡馆和广场。看到巴黎的一些广场上的露天咖啡馆、街头小餐馆中永远是人满为患,我们就知道了,只有让思想毫无拘束地自由飞翔,才能构建成最美好的

和谐社会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