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累:京城司售人员自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24日17:03 法律与生活 | |||||||||
我们很累:京城司售人员自述 本刊记者 李云虹 清华大学教授的女儿命丧北京公交车的事件震惊全国。一方是身处弱势地位的“乘客”,一方是并非强者的“售票员”,两个弱势群体之间为何会惊爆如此惨剧?
如果说公共交通是奔涌着生命元素的城市“动脉”,或者是一扇敞开在公众面前的城市“窗口”,那么风雨无阻驾驶着公交车的司机、早出晚归随车出征的售票员,就是“窗口”前的一抹独特的风景,点缀着城市。 他们的生存状况又如何? 在北京公交命案发生不久之后,本刊记者走进北京公交人群,探访他们的生存现状。 “我们都觉得很累” “以前,作为公交人我会有种优越感,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都觉得很累。工作压力带给我们身体上、精神上的疲惫。” 我在公交系统工作已经20多年了。现在,我是16路公共汽车的一名售票员。 每天,我都会在闹铃的催促下睁开眼睛,开始一天的生活。每天临下班的时候,都会去看一下第二天的班表。 第二天是头班车。16路公共汽车的头班车是5点半,在这之前,我就要赶往位于二里庄的16路总站。由于住家离二里庄比较远,我4点40就要准时出家门。尽管还没有进入隆冬,凌晨的天气已经比较冷了,用不了几分钟,困意就被冷风吹散了。 来到单位已经是5点10分了,按照规定,司机要提早来到单位,进行例行的车辆检查。而我利用这段时间,整理零钱以及车票。 5点半,我们首班车准时离开总站,在空旷的马路上行驶。 16路汽车由二里庄开往西直门外,全程一共有20站,公司规定我们全程所用的时间为80分钟。倘若赶到上下班高峰期,时间根本无法控制,有时甚至会用一百多分钟。 早班车上的乘客稀少,道路上车辆很少,不到7点钟,我们就来到了西直门外。16路在西直门外没有停车场,我们在那里短暂休息,就往回开了。为了赶在上班高峰期多拉点人,司机和我都在心里盘算着时间。 天天起早贪黑地辛苦,有时换来的却是辛酸。 这些年来,乘客对司售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他们要求我们提高服务质量。但有些时候,有些乘客的做法却令我们司售人员寒心。 公交司售人员都是同乘客打交道,不可避免会存在磕磕绊绊。记得有一次,我们的车子由二里庄开往西直门。有位乘客从总站上车,她要到皂君庙。上车的时候,她就跟我说到站让我提醒她。当车辆到达皂君庙的前一站时,我就朝那位乘客说,下站就是皂君庙了,该下车了。 但那位乘客却向我提出,要我走到她身边去告诉她。当时,车上的乘客并不多。我也不清楚她到底为什么偏要那么做。我又一次跟她说,下站就要到皂君庙了。而她态度有些蛮横地朝我嚷,你到我面前跟我说! 车上的其他乘客也都在指责她说,这人怎么这样啊? 我心里觉得很委屈,可我是售票员,最终我还是走到她的身边告诉她,下站就是皂君庙了,请准备下车。 说出了这简简单单的十几个字,我的眼泪盈满了眼眶。回到座位上,我再也忍不住泪水了,眼泪顺着脸颊滴落到手背上。那是我第一次在上班的时候流泪。 不管是不是售票员的过错,在公交车上,我们不能与乘客争辩,那份委屈现在回想起来也感到鼻头一酸。 尽管公交公司专门设立了“委屈奖”,在一定程度上安慰了职工,可领取这一奖项的司售人员心里又会有多矛盾、多苦涩啊?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职工因受不了委屈而辞职或改行,以至于司售人员流动频繁。 我觉得乘客与售票员之间的关系需要双方来维护,相互之间需要理解。两者之间的纠纷有些是由于售票员的问题而引发的,但也不乏有些乘客故意刁难。 按规定,乘务员每站都要报站名,并且都要说服务用语。一天下来,说了无数遍固定的礼貌用语。从车上下来,个个都不愿意再说话了。 这份工作的酸楚自己品尝够了,将来,我不会再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这一职业。 如果说,以前做公交人,还有一份优越感的话,现如今更多的则是一份辛苦和委屈。不仅仅我一个人感到累,私底下一问,大家都感到很累。 压力来自体制 “巴士公司司售人员的压力远远高于公交,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体制问题。” 我是732路的一名司机,先在公交公司工作后又到了巴士公司。我感觉在巴士工作的压力,远远大于在公交的时候。 732(归巴士公司)路公共汽车始发站是颐和园,终点站是亦庄开发区。全程62站,共48.98公里。全程票价为5元。 公司规定,我们由颐和园到亦庄开发区一趟所运行的时间为130分钟,也就是2个小时零10分钟,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每天工作量的半圈。可是实际上,如果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130分钟时间半圈根本无法跑完。 现在,我们实行的工作时间是上六天休息一天,每天的工作量是1圈,但第六天的工作量却是2圈,相当于一周每天1圈的工作量。 我每天都是7点半左右到总站,然后要等到大概12点或下午1点左右才可以下班。天天如此。 工作时间长还不算什么,我们的票款任务也相当繁重。 我们这趟线路算得上是巴士赚钱的线路,每月我们的票款任务是12000元。平均摊到每天就是400元,也就是说我们跑一圈需要赚400元的票款。这几乎是无法完成的票款任务,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我们拥有上百人的车队内,能够完成那些票款任务的人寥寥无几。每月也就有一至两个人能够完成如此繁重的任务。 也许是出于任务太重的考虑,巴士公司做出了这样的规定,如果每月完成规定的票款任务的60%,那么就可以多拿300元钱;如果完成票款任务的80%,那么不仅可以得到20%票款收入的提成,而且还可以额外奖励150元钱。一般情况下,完成任务的60%与完成任务的80%之间,收入相差五六百元钱。 具体到我个人而言,如果我们按照完成票款任务的60%计算,一个月我们需要完成的票款数为7200元钱,平均摊到每天就是240元钱,我们每一圈的票款收入就需要达到240元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拿到那可怜的300元钱。 相对于公交,我们的保底工资比他们低很多。巴士司机的保底工资在1200元左右,而售票员的工资才900元钱。加上所谓的票款收入,扣除掉保险以及汽油钱,我每月的收入才1200元左右,售票员的收入比我还要低。 巴士同运通(另一客运公司)比较起来,还不算苛刻。运通的保底工资更低,据说才300元钱,而其余的收入都是依靠票款提成来拿的,他们的压力比我们更大。 巨大的工作压力同微薄的工资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引发了我们争客抢客现象的频繁发生。 如果想要按月完成票款任务,那么司机就要尽可能地多拉快跑。 有些时候,我们也会觉得很矛盾。抓安全的领导对于我们的教育是安全第一,不要出现交通事故。而主抓票款任务的领导则让我们尽量多挣,可多挣就意味着要多拉乘客,多拉乘客也就意味着无法保障安全。再者,给我们发车的人却又严格规定了车子之间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短了,没有乘客,如果间隔时间太长了,后边的车又会赶上我们,抢夺我们这辆车的乘客。 按照规定,巴士的行驶速度应该在40公里/小时,但有些时候,为了尽量多拉乘客,车子就会在马路上飞驶。 我就曾经坐过一辆巴士公司的汽车,当时这位司机拉着满满一车的乘客,在三环路上,车速竟然达到110公里/小时,那简直是开疯了。 就在前两天,我在白颐路上乘坐一辆巴士,当时就亲身经历了一次车辆之间的“拉锯战”。两辆巴士公司的相互争抢乘客,相互之间你争我赶的,就在人大附小的门口,其中一辆巴士不小心刮蹭到了一辆小轿车,造成了一起交通事故。 亲眼目睹了那场交通事故,我也百感交集。如果不是为了票款任务,如果不是想多拉乘客,何以会造成交通事故呢?体谅的同时也感到一份凄凉。 按照巴士公司的规定,如果公交车发生交通事故,赔偿数额在风险抵押金内的,就由司机个人来赔,如果司机本人不愿意拿钱的话,那么就扣风险抵押金;如果风险抵押金不足以支付的话,单位先会由每年拨款的事故费中提取垫付,司机多数都会被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涉及到人员伤亡了,那么也是先由单位给垫付,然后司机仍然会在巴士公司工作。双方协商,在每月的工资中按照比例来扣除公司垫付的那部分钱,直到完全付清为止。 现在只要出现事故,损失都由司机来赔偿。如果是司售人员共同的责任,那么会按照责任的比例来承担赔偿责任。总而言之,出现了事故,司售人员都无法免责。 我所认识的一位司机,发生交通事故后已经很多年了,但他现在每月依旧会被公司扣钱。 这无形中增加了我们司售人员的压力。多种压力汇聚到一起,就体现在了公交目前的现状上。 如果不是票款压力大,如果不是生存条件恶劣,如果不是体制不健全,如果不是……巴士、运通、公交争夺乘客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会不会就少些呢?公交的服务质量会不会就有所提高呢? 记者手记: 公交“常见病”酿惨祸 记者采访的几位司售人员,异口同声地谈到了生存环境的恶劣,工作压力来源于票款、车程、汽油等方面。 一位公交公司司机,在采访结束后,让自己的女儿帮忙给记者发来一封电子邮件,里面有这样一段话: 其实,作为一名职业客运驾驶员我们也知道违章可能带来的后果。但是公交企业现行的政策,又使得我们出现了不违章就没钱挣的事实。你规规矩矩排队,就意味着会亏公里、亏票款,别人就因为不排队、敢违章,任务就能完成。在领导眼里,别人就是好职工,你就有问题。完不成生产任务就要扣考核分值,就要扣工资。当然如果你可以不顾疲劳、不拿报酬地换公里,那么就不用扣了。我们真不明白,这不就是变相强迫我们去违章吗?不也会存在疲劳驾驶的问题吗?万一公交车出现了违章事故,责任还是由职工自己承担,这公平吗? 在北京,巴士公司、运通公司所运营的车辆都标明“月票无效”,票款收入决定着一线司售人员的个人收入。对经济利益的追逐成为司售人员主要的工作动力,它驱使着职工为追求现实的经济利益,与其他线路甚至本路车辆争抢乘客。 另一方面,因堵车等不可预知的因素,造成的运营公里损失,要求职工利用自己休息时间还公里,否则不但扣工资,还积累考核分值,威胁到下岗。 这些都导致一线职工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在眼前现实利益的诱惑下,往往铤而走险,出现了诸如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强行超车、相互追逐、抢先进出站;遇到前方排队或缓慢行驶时占用对面车道、非机动车道等几大恶习,这些俨然成为了公交系统的“常见病”,这些对于久乘公交车的人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有多少人谨记,公交“常见病”的危害是千千万万乘客的生命安全。 就在本文截稿的2005年11月4日,北京市发生一起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一辆凌晨5点40分从位于昌平区的总站开出的345路支线公交车,在十几分钟后撞上一辆停在路中的大货车。这起事故导致多达35名乘客受伤,其中一名男乘客颅骨受伤、生命垂危。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2005年11月下半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