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自娱娱人无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15:35 新民周刊 | |||||||||
刘心武 刘心武:自娱娱人无罪 撰稿/陆幸生(记者) 世间有书,读者看了会有读后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本著作,大概是不能规定所有读者的读后感必须是一样的。自然,读后感一模一样的年代是有的。口头语言大一统的年代
似乎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规定:读《红楼梦》,就一定要符合所谓“红学界”前人的“学术成就”。如果还是政治挂帅年代,当政治领袖说了:《红楼梦》起码读五遍,不读五遍就没有发言权;《红楼梦》是表述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有过哪个专家敢在这样领袖钦定的政治范畴之外,表述什么这样那样的差异,坚持自家研究的伟大成就? 在中国,《红楼梦》似有几次大的阅读运动。一次是胡适、翦伯赞的时候,可称为“学者阅读”;第二次是上世纪50年代李希凡和蓝翎“小人物对大人物的斗争”。这是一次“政治阅读”。而这个世纪刘心武的阅读,尽管阅读者非常认真,把它当作大学问来做,但在大众这里,多多少少有点自娱和娱人的成分。只是,不尽相同的研究结果,引来圈内人士的同仇敌忾,共同声讨。把时间提前半个世纪,在真的需要这些专家们的时候,他们又在哪里呢? 时代环境宽松了,学术却大踏步后退变成了自留地,变成仅供自家休憩的卧榻。真是不知道,《红楼梦》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一些人的圣殿,必须要穿上一色的朝靴,方能登上这个台阶。我们坚决地摒弃了一个数亿人肩上只扛有一个脑袋的年代,可为什么偏偏又无比习惯和自觉地要坚持在另一个学术领域,努力坚持如此这般的人生陋习? 刘心武当然可以研究《红楼梦》,也可以研究得与有些前人有些不一样。权当一次文化讨论,就行了。只是,在今日刘氏事件上,反射出一些“文化人士”别样的“贾政心态”,时不时要实行“棒斥”,倒形成了另一番不太自然的自然景象。-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