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三联生活周刊专题 > 正文

三联生活周刊:山西煤炭富豪的财富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4:51 三联生活周刊

  主笔◎李鸿谷 记者◎王家耀

  歌城,太原特色。当地人最常举例说明的是“金昌盛”,一座仿西洋城堡式的建筑群,里面有几十家不同名称的歌厅。这是太原歌城的标准式样。从旁观者的角度,这极度夸张的“临时建筑”,确实能够给人某些想象。有此背景,电话打给夏景春,“记者?北京记者?”电话那端,可以感觉夏在犹豫是否迅速拒绝这个陌生的要求采访的电话。

  夏景春,太原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在太原开歌厅,第一个要拿的证就是《文化经营许可证》,这个证由夏领导的文化市场管理办负责审批。在一般人甚至媒体的描述里,他在此领域有相当的权力。与记者面对面坐下来,夏努力使记者相信,太原的歌城,是普通人的文化消费场所。最后的问题当然也涉及歌城的“小姐”及数量,看得出来,夏对此问题经过精心准备:“政府没有授权我们进行这个调查。”此前,记者采访太原警方有关人士,讨论太原歌城等娱乐场所,“过去是必须由公安部门审批的‘特种行业’,现在已经取消了。”“公安部最近的工作重点是:保护人权,规范执法。在这种新的警务理念下,那些场所案件,公安不能再搞大规模、运动式的清查行动了。”在这种实际上已经变换了的时空里,寻找所谓“地下产业”的证据,相关采访对象说,“并不容易”。太原成立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之际,只有两个人,夏景春由此起步,差不多与太原歌城同步成长——比较起来,至少这次接受采访,夏显得比想象要坦荡得多,他跟记者描述的太原歌城起源背景,恰巧与这座城市的“核心物资”——煤炭形成同时上扬的两条曲线。山西省的一位官员说,“太原歌城不是黄色故事,而是财富故事”。

  在太原歌城演变成现在一个个城堡式的建筑群落之前,夏景春说,1993年,这里兴起的是歌舞厅,即有歌手唱歌的那种。“点一首歌,188元起价,然后下面的人竞价,最高的时候,会把一首歌的价格叫到上万元。”太原人真的这么有钱?“这是山西煤炭流通领域最火爆的时候。”

  追溯山西煤炭的发展,山西社科院研究员夏冰说:“上世纪80年代是煤炭产能提升的10年,大约到1987年煤炭产量开始超过火车的运量。”第一波山西的煤炭行情开始回落。6年后,1993年,

煤炭价格开始放开,价格双轨制。这个时期,铁路运输对煤炭的制约超乎想象。于山西而言,基本策略是,“以销以运定产”——多生产则被罚款。记者通过有关人士搜索而来的山西省人民政府1995年9号文件,第一款即严令“严格控制(煤炭)生产总量”:“对产销率低于98%的统配煤矿每超产1吨煤,省煤炭厅(局)扣减工资总额吨煤5元;地方煤矿以地市进行考核,对产销率低于98%的地市每超产1吨煤,省计委减少返还地市的
能源
基地建设基金吨煤5元。同时,对超合同计划生产的煤矿,有关银行不予安排流动资金贷款。”

  不过,政府严厉的控制之策,从实际操盘者的角度观察,难以实施。山西社科院研究员张莲莲向记者从制度上分析说:“国有重点煤矿(即统配煤矿)可以形成产运销一体化管理,但山西全省地方国有与乡镇煤矿,只有依靠省煤运公司代表他们参加全国订货会议。大部分地方煤矿与全部乡镇煤矿都依靠铁路集运站装车外调煤炭,一个集运站辐射多少煤矿,一列车装谁的煤,装了多少,煤炭企业无从知道。”在此等情形之下,各煤矿特别是乡镇小煤矿对多少煤能够运出去,什么时候能够运出去,并无基本概念,生产与销售实际上的脱节,导致限产只是单方面的想象。此等情形,产量既多,能够拿到运输指标自然成为这个行当最有势力的人物——“跑车皮”,倒煤成为最为牟利的行当。留意新闻的山西官员让记者注意今年上了胡润富豪榜的山西张新民家族,“报道说,张新民1995年成立了山西华北黄金实业公司,专门做煤炭的铁路运输生意”。流通,是山西煤炭富豪真正的第一桶金。

  从开始到现在,见证了太原歌城发展历史全过程的夏景春断然否定太原娱乐业的诞生跟煤炭有任何关系,“就是现在,歌城的投资者,也没有煤炭老板”。记者细查太原最具代表性的歌城“金昌盛”,过去的所有相关报道,甚至连他的姓名都没有准确过。这位名叫田茂铭的太原人,起家的生意是加油站,他以“太原市通用石化公司”之名注册公司。但仔细检索,在他的13家分公司里,除了金昌盛娱乐城,还有山西岚县富民煤矿。与他一道从太原三条街出来的朋友解释说,“他是先有其他生意,然后投资煤矿。严格上讲,也算不上正宗的煤老板”。

  太原歌城果然与煤炭无关。经历过这段历史的山西省官员反问道:“谁是歌舞厅的消费者?”在一层层的推演里,“如果娱乐业的兴起,在全国各城市,发生时间差不多,是他们共性的话;在太原,特殊性,则是‘倒煤’群体。煤炭流通领域的发财者,就是那些歌手的竞价者。否则,谁有钱玩这样的游戏?”对文化管理者解释太原歌城是普通人的文化消费场所的定义,这位精通山西省情与太原市情的官员不以为然,“严格地讲,至少初期(消费者)都是煤炭周边的人群,或者官员,或者煤商”。

  不过,从夏景春的角度而言,他的“与煤炭无关”判断,未必完全失效。2000年左右,太原的娱乐业成为媒体关注的“软话题”之一。这也是2005年离开山西的前省委书记田成平刚到任山西不久,那时候的山西,田成平后来回忆说,“199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国平均水平的比例为74%,排全国第31位”。这等情势下,仍然火爆的太原歌城,因为与当地人收入低下形成的反差,所以,“广受指责”。夏景春介绍说,在最初以竞价斗富的方式而彰显的歌舞厅出现两年多时间后,KTV与陪歌模式的歌厅出现。最盛时,“太原曾有3522家这样的歌厅”,夏解释说,“这是后来形成歌城的基础条件”。“我们大约有30个左右这样的歌城,叫歌城的一般里面有50家左右不同的歌厅。”早期KTV的价格方式——每小时20~40元——延续到歌城,只不过现在的价格平均为每小时50元。“价格是我们的优势,所以消费者不少。”夏说。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三联生活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