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决策》杂志专题 > 正文

地方“十一五”规划《建议》亮点比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15:58 《决策》杂志

  林生菊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战略高度对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图进行了规划。各地方党委根据这个纲领性文件,相继制定出本省(区、市)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本文对已发布的《建议》从五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发掘其中的亮点,以供决策参考。

  战略规划:共性与个性并存

  各省市针对自身的优劣势、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战略规划。其共同出发点是强化自身经济优势,重视建设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社会。部分农业大省因为城镇化率较低,“十一五”期间突出了对“三农”及城市化问题的重视;部分省市的战略规划侧重于人文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另有一些省市着力解决发展道路上遇到的瓶颈问题。

  北京面临着2008年奥运会所带来的机遇,将全面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

宜居城市三大方向,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河南首次提出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要“在促进

中部崛起中走在前列”,提出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和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强力推进工业化,加快中原城市群的发展。

  浙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004年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价指数为78.6%,在高速发展过程中该省意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因此制定了“八八战略”(即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个举措)、全面建设“平安浙江”、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决策。

  陕西针对水资源短缺、交通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不强和区域不协调等问题,提出“在瓶颈制约和薄弱环节上实现突破,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强调了“以发展关中城市群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战略。

  主要指标:

  高于或等于中央《建议》

  为实现“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十一届五中全会体提出了两大目标: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

  地区生产总值: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由于基数较大,将地区生产总值目标定在年均增长9%以上;而河北、陕西则期望能够加速赶上发达省市,把目标定在11%;江苏、河南相对较为中庸,计划增长10%;吉林最高,计划增长12%;福建计划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北京、广东、河南、湖南等省市均计划到2010年或更早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江苏根据自身的发展势头,提出全省人均生产总值2010年比2000年增加2倍左右,高于全国同期人均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浙江、河北、陕西和福建等地提出了具体量化标准:浙江预期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0000元左右,河北20000元,陕西15000元,福建预期超过28000元。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为体现转变增长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各地以“十五”为标准,提出降低此项指标的计划。吉林计划降低30%左右,北京降低25%,河北、河南、陕西、江苏、湖南等多数省市计划降低20%或以上。广东因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远低于全国水平,2004年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3%,因此计划降低13%。

  三农:建设特色新农村

  在农业方面,各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主要是根据自身特色,建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加工业及促进农村合作组织发展。

  河北表示要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大力推进文明生态村建设。到2010年,力争40%的行政村建成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的文明生态村。

  河南提出建设“两个全国基地”,即以优质小麦为主的全国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以及全国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并把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之一。提出由农业大省转变为经济强省。

  吉林提出实施乡村建设改造计划,“十一五”期间要完成全省三分之一乡村的改造任务,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构筑具有国内外品牌优势的农产品加工基地。

  湖南也提出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并强调要抓好粮油棉麻、肉奶水产、果蔬茶、竹木林纸和烟草等产业链的建设。

  福建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强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政通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城乡衔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资源共享,形成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构建闽东南高优农业、沿海蓝色产业和闽西北绿色产业带。

  城镇化:建设核心城市群

  “十一五”期间,各省均提出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建设城市群,增强地区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成高质量中小城市,从整体上提高城市化水平。

  河北制订了不同层次城市协调发展的战略。并提出“城市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的目标。加快发展重点镇,将基础条件较好的率先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市。发展中等城市作为战略切入点,支持中等城市做大做强。促进城镇组团式发展。推进环京津、环省会省市群和沿海城市建设。

  陕西提出以发展关中城市群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以西安为核心,以陇海铁路、宝潼高速公路为轴线,建设优势互补、交通便捷、功能完善、要素聚集、特色明显的关中城市群。

  福建规划以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以发展中小城市为基础,加快建设布局合理、优势互补、设施完善的海峡西岸城市群。

  安徽省将加快合肥现代化大城市、以“马芜铜宜”为重点的皖江城市群和以“两淮一蚌”为重点的沿淮城市群建设步伐,壮大实力,完善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并进一步简政放权,赋予县域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有条件的县市实行省直管县试点。

  城乡一体化思路上,陕西、湖南、广西都提出要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完善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河北提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统一户籍、就业、城市公共资源居民共享等制度,逐步形成农村人口平稳有序进入城市的体制框架。

  河南表示积极探索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路子,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进行城乡一体化试点,率先消除城乡二元体制。

  经济增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也是近年来部分地区经历高速增长之后速度变缓的重要原因之一。

  陕西把“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作为“十一五”必须实现的“四大突破”之一。提出要加快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西安为中心的知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条件共享、科技中介服务和创新创业融资平台,把陕西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广东省认为自主创新能力是广东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支持广州、深圳成为自主创新的基地,充分发挥珠三角在自主创新中的带头作用。以及强化区域与国际合作,走开放型自主创新之路是广东在推进自主创新战略方面的亮点所在。

  福建提出“着力建设创新型省份”这一目标。该省提出,要组织实施一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重点建设若干个具有国际水平和区域特色的产业技术创新基地。

  北京则明确规划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并指出要抓紧实施首都创新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