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观察与思考专题 > 正文

中国高楼情结:世界第一高楼的是是非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4:49 观察与思考

  -观察记者 刘晓林

  筹建10年、饱受争议的“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消息:2005年11月16日上午9时30分,它全面开工。

  这“搁浅”数年倍受国人瞩目的“世界第一高楼”的建设再次引人注目。上海环球金
融中心的投资方和施工方在上海召开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宣布最终确定的功能设计方案,原先颇多争议的大厦顶部的圆形空洞设计已改为方形设计。并首次通报了该项目施工进展程度;投资方为夺回“世界第一高”,再次修改方案,拔高了大楼的主体高度。与最初的方案相比,新方案由460米增高到492米,塔楼为地上101层,总建筑面积增至377300平方米。

  为了保持“世界第一高楼”的头衔,其主体高度已改为比已经建成的台北101大厦高出12米。目前已经建成暂时领先的台北101大厦主体高度为480米,包括顶层天线在内为508米。

  而且,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总投资额也由最初的7亿美元增加到11亿美元。

  “世界第一高楼”将于2007年底封顶,2008年初竣工。竣工后,它将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又一地标。

  此时此刻,人们不禁慨然长叹:与同在陆家嘴的金茂大厦相比,规划时便想超越前者的“邻居”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建设命运,可谓一波三折。

  一时间,这座高楼所带出的中国高楼热的话题,再次成为一个热门新闻。

  充满戏剧性的引进

  在上海城市规划馆内,解说员站在一个巨大的上海规划模型盘旁,向游客详细讲解上海未来的城市图景。当讲解到最具上海象征意义的陆家嘴地区时,灯光突然一下熄灭了,一束强光柱集中在陆家嘴模型上。“这其中最高的建筑,就是环球金融中心……”在中国第一高楼金茂大厦旁,耸立着一幢更加高大的白色建筑模型——环球金融中心。这座设计高度为492米的大楼建成后,不但将是中国的第一高楼,也是世界第一高楼,无疑将会是未来上海的新符号……

  一时,参观的人们发出兴奋的议论声。

  讲解员告诉观察记者,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发展商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为吉村明郎。但真正的投资商为日本的房地产发展商——森海外株式会社。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陆投资兴建。该项目由美国KPF设计所负责建筑设计,中国建筑总公司和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负责建筑总承包。高达101层的大楼内增加了长约55米的观光天阁,可以让来访者感受云中漫步的意境。大楼竣工后产权归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所有。

  观察记者了解到,环球金融中心由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联合日本、美国等四十多家企业投资兴建。建筑内部以办公房为主,集六星级宾馆、商业设施、美术馆、城市俱乐部、停车场等设施于一体,内部结构尤如一个小镇。

  然而,谁又知道,单是这座世界第一高楼的引进,就充满了戏剧性!

  正如 “世界第一高”的牵线人——上海华盛顿综合经济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政府“智囊”沈晗耀先生对记者所介绍的,“1993年9月,我与日本综合研究机构理事长相识,双方谈论融洽,商定筹划日本大财团来上海投资房地产。第二天,我就带着这位理事长拜见时任上海副市长的徐匡迪,首次向上海市领导介绍日本最大的房地产商——森财团。”

  当年10月,森财团社长森稔率团第一次来沪访问。此后森稔向华盛顿综合经济研究所咨询上海的经济与城市规划情况,决定启动“上海城市规划现状调查研究”,为其在沪投资做前期准备。

  “不过,森财团对上海的地产并非一见钟情。” 沈晗耀先生回忆。1994年,森稔到上海考察,分管城建的领导拿着地图,告诉森稔,上海想在中环线附近建一个地标,问森稔可否有兴趣。森稔考虑环线周围噪音,便没有接受,而是匆匆北上,择地大连,造了一幢“地标”。

  “后来看到上海的经济势头,森稔再至上海,经介绍与闵行区取得联系,欲在闵行至金山高速两旁建高档小区,也因种种原因告罢。”

  据介绍,森稔父亲是当年的世界第一首富,位居盖茨之右,其在东京一地就拥有90多幢高楼。

  沈晗耀回忆说,当时,森稔摊开东京地图如数家珍地指点自己的楼盘,令时任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兼上海市副市长的赵启正“颇感兴趣”。赵启正立即让人打开上海市地图,用手指划,当场表示可提供金贸附近“天地轮廓线”的黄金地段。森稔当时没有特别动心。

  但森财团在完成“东京上海城市发展比较研究”之后,又先后于1994年6月和7月两次来沪,向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徐匡迪递交建楼的研究方案——这一研究成果催生了1998年竣工的46层的汇丰大厦(HSBC)和如今的环球金融中心计划。

  随后森财团社长森稔率团多次访沪,开始造楼的调研准备。

  方案敲定后,森稔再次来沪。沈晗耀说,“为了显示实力,森稔带来了两位日本的‘重量级’人物:日本兴业银行的总裁和位居日本财团‘老二’的伊森中商社CEO。紧跟着,上海市规划局组织上海市规划局局长(书记代替)、上海市计委主任和同济大学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到日本考察。”

  沈晗耀提供一本发黄的《会谈纪要》和众多的照片清晰展示了1997年开工的情形:头发斑白的森稔主持,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徐匡迪参加,还有“MISTER浦东先生”时任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

  另外两本淡绿色封面日文版《上海城市规划》、和1997版的《森工会财团》的研究报告,也可以清楚地复原当时的部分情形。

  沈晗耀说:“我主张上海应该走城市森林之路,这也是我们积极牵线做摩天高楼的主要驱动力。”而沈是这样描述他的“城市森林”的:“建设若干摩天高楼群,然后用大容量的城市快速轨道连接个楼群区,楼群中间是森林。”

  由此可见,日本房地产业的大佬—森财团盯住的就是上海房地产业美好前景。

  但森稔绝对没有想到,这个“世界第一高”却长期呆在图纸上,而且连高度也多次被超越。真不能不说命运多变!

  力求成为“世界第一高楼”

  离开上海城市规划馆,来到陆家嘴“环球金融中心”现场(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z4-1号地块),记者从现场看到的是正在建设的景象。可以看到,进场施工近1年来,工程主楼核心筒施工到地上第13层,裙楼地面1层已完全建好,大楼顶部还有3台吊塔在同时施工。

  据承建单位有关负责人透露,进场1年来,取得的最大进展就是完成了设计方案的改变:原直径53米的金融中心圆孔造型已调整为上宽下窄的四边形孔。造型的改变,并未进一步增加施工难度,施工的难度依然体现在高度上。

  记者了解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主体工程结构安装总重达6万多吨,且钢构件截面大、单件重、连接形式复杂;高空观览车设计新颖、独特,运行系统复杂,在超高空安装过程中要严格保证观览车安装后的运行精度和安装中的施工安全;另外,土方开挖期间还要保证金茂大厦、世纪大道等周边敏感环境安全等。如果不具备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施工技术、建筑质量和管理水平,就无法完成这座摩天大楼的建设。

  记得一年前,记者经过这片土地的时候,这里依然还是一片有无数个地桩的空地。在不远处,陆家嘴另外一块黄金地块——原来的陆家嘴美食城改建却已经拆迁启动。整个小陆家嘴金融区,就只剩下“环球金融中心”地块还静悄悄地躺在那里。

  “世界第一高楼”从1997年8月工程奠基至今,时光流水已满8年,期间还经历了2003年2月份的一次热热闹闹的复工仪式。从确立项目到开工、复工,几经周折。

  1995年12月,“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就取得了土地使用权。然而,正当一切就绪时,东南亚金融风波却突然来临,刚刚打桩的“第一楼”立刻受到资金的考验。因为对地产市场的诸多顾虑,森海外株式会社停止了项目的继续推进,但期间日方称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据曾陪同森稔的人士回忆:“第一次停工的时候,头发斑白的森稔在上海留居的几天内很沉默,没说几句话。”

  国内专家称,森海外是担心世界经济萎缩影响出租率,才刚打桩就停工。按有关规定,如果被批项目两年内未实施就该撤消,但“环球金融中心”却安然无恙地在浦东Z4-1号地块上睡了将近8年。

  浦东新区外经贸委有关人士解释说,1995年,浦东开发大量投资均来自于国内资本——各部委和各省市,像森海外株式会社这样的外资投入很少,森海外株式会社的高额投资起到了一种巨大示范效应。

  就目前来看,这么大的投资项目,要找到能替代的投资商恐怕也难。这位官员对记者说,根据浦东新区规划,在陆家嘴黄金地带要建三个地标: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另外一个至今也未能找到投资方。

  根据1997年前的设计方案,环球金融中心高466米,已经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高度,其投资总额为6亿美元左右。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13亿美元来看,恰好是6亿美元的35%,正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房地产开发项目35%的自有资金限额。

  就在“第一楼”搁浅的5年中,中国香港正在建造480米高的联合广场,中国台北市也正在建造高达508米、101层的“台北101”大楼。

  2004年11月,当世界高楼协会主席Ron Klemencic将“世界第一高楼”证书颁发给台北国际金融101大楼时,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1995年立项的世界第一高楼——“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已沉寂了7年之久。虽然在当年9月传出了复工消息,很快又传出再次停工的传闻。重要的是,随着“世界第一高”纪录不断刷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当年的设计高度已经没有了挑战性。

  但环球金融中心投资方建造“世界第一高楼”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据悉,1999年以后,东南亚金融危机得到消化,森稔就立即提出提高楼层,因为这个时候原设计的高度受到“挑战”。

  为了保持“世界第一高”建筑的纪录,“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新方案将原本460米高的94层建筑,改为492米101层。工程总建筑面积377300平方米。建成后,高度将超过目前世界最高的吉隆坡佩重纳斯大厦(俗称“国油双峰塔”楼高95层,高452米)。其身边的“中华第一高楼”—420米高的金茂大厦,则落在它的肩上,立刻就变成了“小弟弟”。

  2003年2月13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塔楼区临时地下连续墙及深18米的基坑承包给了浙江龙元建设集团,掀起了以此为标志的“环球金融中心”的复工计划,并为此举行了复工仪式。龙元建设是一家地道的家族式企业,董事长赖振元十几岁就开始了泥瓦匠生涯,这家家族企业以2800万股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发上市。因此,赖振元做梦都想拿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总承包权,他不懈地努力着,多次飞往日本。

  但森稔与赖振元的迫切不同,森稔还没有做好完全复工的准备,龙元建设的前期项目不过是个复工信号。正如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高层人士对记者所言,龙元建设主要承担工程维护。但作为“环球金融中心”设计的国内辅助单位,该人士对记者表示,因为与日方的合同约束,不便透露大厦的开工日期。

  所以,在复工停工的虚虚实实中,在“环球金融中心”现场,能够看到的依然还是一片有无数个地桩的空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徐剑否认复工又停工之说。他说,项目一直有进展,目前正在进行塔楼区地下连续墙工程,为接下来的地下主体工程进一步做准备。

  在诸多停工原因中,国内外建筑公司对承建权的角逐也是影响工程开工的原因之一。在第一轮竞投中,云集了包括日本清水建筑公司在内的数家跨国建筑公司参与角逐。2004年年初,投资方再度向世界招标,中建总公司与上海建工组成的联合体经过9个月的激烈角逐终以绝对优势赢得施工总承包权,中建总公司更是以70%的比例获得承包牵头权。

  为了争得“世界第一高楼”的称号,投资方以每米10亿日元的代价,把设计高度从466米一下子增加到492米,整栋大楼造价也一下子从750亿日元飙升至1050亿日元。根据后一个造价计算,开发商自有资金已经达不到中国法律规定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复工以后,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和大股东森海外株式会社除了不断修改设计方案外,最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融资上。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竹内克之表示,融资将主要在中国大陆解决,而且主要通过四大国有银行。为了达到自有资金的限制,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可能出售部分股权。

  竹内克之表示,以中国的银行为主要融资对象的原因是,项目建成后的租金收入主要是人民币,而且工程款也主要是人民币。虽然外资银行也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但规模非常有限。

  但是,一家日本在华银行上海分行的副行长曾经向记者分析说,“9.11”事件、金茂不太好的营运状况、台湾第一高楼惨淡的租售状况,加之日本银行本身的困难,使得日本的银行对环球金融中心望而却步。

  据悉,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和摩根士丹利担任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的财务顾问。为了解决融资问题,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已经数次拜访了中国建设银行等国有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将极有可能成为该项目的主贷行,与其它银行组成银团向项目提供贷款。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四大国有银行都有参与。

  因外观争议而改变原设计

  导致“第一高楼”难产的另一个原因,是设计方案曾遭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质疑,使工程再次搁浅。

  大厦设计方是大名鼎鼎的美国KPF公司。原来的“环球金融中心”设计模型不是现在的样子,其顶部恰似一个精美指环的“圆洞”。

  正如很多网友所讲,该楼外形酷似一把军刀,顶端有一50米的太阳标志(圆洞)。设计图有如两把军刀穿破大地托起一轮红日(每天每个人每个时刻通过不同的角度可透过中间的圆洞看到太阳……),这些只是大家因历史原因形成的个人意识形态。真正的解是:旱日鱼肚白!上海的地理位置犹如鱼腑,“旱日鱼肚白”本就死穴,肚破了,鱼自然不能活。

  于是为数不少的中国建筑师联名上书有关部门,强烈要求更改易令人联想到“两把军刀托起一面日本太阳旗”的造型设计。这个远远地看正像日本太阳旗的设计方案一“露光”,就遭遇一片斥责。“这建筑到时候是要代表中国形象的,代表国家形象的东西如果让人觉得有隐晦的意味总是不好受的。”

  对于这些造型之争,有关领导曾私下就造型问题与日方交流过。“这主要是该大楼的外观设计所引起的情绪,根据设计方案绘制的模型,楼顶的大圆孔,远远地看正像日本的太阳旗,”市政府一位官员说,“最早提出抗议的是一位新加坡华人,他后来专就此事给市建设局写信。”

  于是在最新的设计方案上,圆洞下部出现了一座天桥。争议在一定范围内变小了,但还是有不少人觉得,造型没有实质地改变。

  记者专门采访了“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者、美国KRF公司总裁威廉•彼得森先生。彼得森告诉记者,“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天地”的理解。

  他说,在考察了中国各地的传统建筑后,他发现柱状结构往往代表“地”,而弧形、拱形或圆形结构往往象征“天”。“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正是一个完美融合“天”与“地”的结构:从底部的棱形到顶部的“圆洞”,中国文化在这里有一个沟通过去与未来的连结点,而并非出于投资方的因素。

  当然,设计成“圆洞”的主要考虑还是在于减小风力的影响。这么高的摩天大楼,如果400多米高的地方仍然是“铁板一块”,很难保证在大风下不出问题。彼得森说,50米的“圆洞”直径就是不远处“

东方明珠”第二个球的大小,在那儿看“圆洞”正好形成视觉中轴——“明珠”镶嵌在“圆洞”中,上海的建筑群在空中也有了联系。

  所以,当最初顶部的“圆形”方案受到争议时,彼得森马上在圆形的下半部分加了一座桥,就像几何学中在一个圆里添一根弦。他得意地对记者说,原来顶部就是设计成观光层面的,现在加上一座桥,把左右两半弧直接连起来了,效果反而更好。这样修改以后,原来的争议就不存在了。

  但就是这个做过改动的设计模型,在中国还是引起了广泛争议。

  2003年7月,建设工程重新启动,修改了最初的造型。

  2005年10月份,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召开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宣布最终确定的功能设计方案,原先颇多争议的大厦顶部的圆形空洞设计已改为方形设计。

  世界第一高楼的前景

  环球世界金融中心建成后,能不能赢利?这是一个未知数。

  在上海,有很多人在给“世界第一高”算帐:地已经圈好,10年没有建好,这样消耗多大啊;但是,如果建好,经济不景气,房子空置率居高不下,那可能要“巨亏”!现在估算,2005年开工,2008年左右竣工,正好赶上中国的2008奥运会和2010世博会。它是否可以赢利呢?

  人们担心它能否收支平衡。

  有人代投资方算过这么一笔帐:环球金融中心投资额超过11亿美元,约为近侧的金茂大厦总投资的2倍。按现在5%的年贷款利息计算,每年的机会财务成本就达人民币4亿元左右。

  有人以金茂大厦做参照分析“环球金融中心”的年消耗:金茂每天一开门支出的运营成本就达100万元人民币以上,未来环球金融中心还应加上每年至少不低于4亿左右的运营成本;如果加上经营和人工等其它成本,环球金融中心未来每年的成本将达到8亿人民币以上。

  即使不考虑未来高楼日益增多的激烈竞争,假定总建筑面积37.7万平方米的环球金融中心出租率达到金茂的水平,并且租金水平类似,该楼收入多半只能达到8.45亿。

  如果进一步分析,就算日方真能拿出35%的自有资金,环球金融中心2008年能如期建成,由于从1997年开始的建设期已经超过10年,而上海商用土地的批租年限是50年,那么要在不到40年里偿还至少700亿日元的贷款,每年要归还的本金就达近约1.5亿人民币。

  如此算来,环球金融中心究竟是否还有利可图呢?

  按照目前环球金融大厦设计的建筑面积和投资水平,即使投资商自己一分钱不赚,大楼的租金价格也必须比金茂高出许多才能基本收支平衡。

  但也有人对它表现出乐观的看法:上海在房地产的大调控背景下表现得很稳健,同时,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是高端务楼盘的黄金空间增大,森财团审时度势,近日复工是有市场依据的。

  有人认为,森稔是商人,商人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因为据森稔表示,据他推测,上海在两到三年后,房地产市场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重新启动环球金融中心建设工程的决定“十分正确”。

  森海外株式会社(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子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他们已经对上海乃至世界上许多超高建筑的经营管理情况作了详细调研,面对多少年能够赢利的问题,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社长森稔的回答是:“上海商用土地的批租年限是50年,我想在这50年里收回投资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吧。”

  种种分析,不一而足,似乎都有道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上海“世界第一高楼”的前景如何,谁都说不准。

  不管如何,上海“世界第一高楼”的崛起,都表明精明的日本商人在大上海这21世纪世界经济最有机会的前沿,又将会展开一场精彩的博弈了。 -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有关资料

  大厦分布:

  94层——101层观光层

  79层——93层超五星级宾馆

  7层——77层

写字楼

  3层——5层会议室

  地下2层——3层商业设施(地下3层至地下1层规划了约1100台的停车位)

  两个第一:楼顶高度、人可到达高度

  建筑高度:492米观光厅:472米

  该工程地上101层,地下3层,建筑主体高度达492米,比目前中国第一高楼金茂大厦还要高72米。顶部94层至100层之间有一个倒梯形的通风口。据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蒋志权介绍,在100层、距地面472米处设计了长度约为55米的观光天阁,这一高度将超过世界最高观光厅、高度为447米的加拿大CN电视塔。

  最大挑战:高度

  定购2台拥有高达500米的巨型吊臂塔吊

  对于施工来说,最主要的挑战还是来自于高度。据悉,为保证施工,环球金融中心专门定购了2台拥有高度可达500米的巨型吊臂的M900D塔吊,这也是目前国内房建领域中起重量最大的塔吊。

  用钢总量:6.2万吨

  环球金融中心的用钢量总计达6.2万吨,是目前国内民用单体建筑中用钢量最大的工程。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