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山西晚报:警惕“扩招”繁荣下的隐性不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9日14:40 山西晚报

  □石敬涛

  [新闻回放]据本报1月7日报道:教育部近日公布了2006年的招生计划。2006年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初步安排530万人,其中本科260万人;研究生招生计划初步安排40万人,其中博士5.6万人。与2005年相比,招生人数又有上升。

  经过连年的“招生人数又有上升”,使更多的公民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是不可否认的。 然而,近年来已经有人对高等教育质量滑坡表示了担忧,并发出了“过度化”警告。其实,因过度扩招而造成的关乎社会公平和机会分配的隐性社会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

  据新华社去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10年间,我国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学费猛涨约20倍,而1994年至今10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不到4倍。这仅仅是学费一项,还不包括生活费、住宿费等。尽管管理部门对教育产业化的提法一再回避,但事实上是,高等教育对大多数人而言,已经成为一种

奢侈品。在这种情况下,一年年的“扩招”正在为谁而“扩”呢?

  显然,“高考扩招”已经异变为“对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敞开大门,而向原来的弱势群体关闭大门的过程”(《社会学家茶座》总第2辑)。也就是说,经过近10年的大踏步前进,“扩招”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在现有基础上,即使“扩招”的数量再多,对于那些弱势群体而言,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也并不会因此而增加。所谓的“扩招”,最终也只能成为少数人的机会,只有那些有钱人能够享受得起了。

  当“扩招”不再是属于大多数人的机会时,“扩”,还是“不扩”,的确是个问题。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